APP下载

三个历史时期下防城党组织的建立和启示

2021-11-24劳菁菁

活力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党部东兴支部

劳菁菁

(防城港市委党校,防城港 538001)

一、大革命时期防城党组织的发展

(一)防城县情势

防城县地处边境,有着抗击外来侵略,争取人民解放,捍卫国家主权而英勇斗争的历史传统。在20世纪20年代,隶属于防城县的东兴镇有着“小香港”之称。当时的东兴,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当地军阀的盘踞,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渐凸显。

1923年,一些年轻人到广州、上海等地求学,这些青年在读书的过程中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陆续成为中共党员,并努力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将一些进步的书籍和刊物寄回防城的中小学校,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

(二)中共东兴支部建立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影响。中共广东南路特委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积极在南路地区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26年春,南路特委先后派党员到防城开展工作。在共产党员的带动和影响下,防城县先后成立了工会、农会,涌现和锻炼了一批进步青年。1926年9月,中共党员钟竹筠受党组织指派,到东兴秘密开展建党工作。1927年1月,中共防城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东兴支部在东兴镇成立,当时共9名党员,钟竹筠任党支部书记。

东兴支部带领东兴工会组织发动各界群众开展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特别是联合东兴、越南芒街工农群众与法国殖民者和资本家进行斗争,震惊了广东南路地区和法属越南当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国民党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1927年9月中共东兴支部书记钟竹筠在东兴遭到逮捕。1929年,随着钟竹筠的牺牲,东兴支部终止了活动。

(三)中共东兴支部成立的意义

1.为防城港地区播下革命的火种

虽然中共东兴支部成立时间仅仅几个月,但它的成立在东兴播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种子。中共东兴支部的成立,将农民、工人组织发动起来,真正带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从而揭开了防城港地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序幕。

2.共产党员牺牲奉献、英勇斗争的精神激励边区人民前赴后继

大革命时期,东兴支部的斗争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挫折和失败,但是共产党员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勇气,深深铭记在边陲各族人民的心中,激励着边陲儿女英勇前进。

3、中共东兴支部为党在边境地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工人运动中,东兴支部团结和争取了越南芒街工运领袖的支持,在芒街华侨碗工中组成了陶瓷工会,与法国殖民当局展开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斗争,为边境地区的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土地革命时期防城党组织的建立

(一)中共东兴党部建立

1927年12月11日,东兴支部的10多名防城青年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们转回东兴秘密开展活动。

1928年3月,南路特委决定成立中共东兴党部,由邱祥霞、易一德负责党部工作。

东兴党部成立后,积极组织开展工运和兵运的工作。1928年5月,骨干力量先后调动到广东南路特委,东兴党部的力量大大削弱,组织工作不能顺利开展,1928年底,南路特委在敌人的通缉打压下受到严重破坏,1929年5月,易一德在北海被捕并惨遭杀害,东兴党部的其他人有的转移到上海,有的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中共东兴党部的活动终止。

(二)党组织发展停滞

随着中共东兴党部活动的终止,防城党组织活动受到重创,1929年5月至1939年7月的10年间,防城党组织处于缺失状态。虽然没有党组织领导活动,但经过大革命洗礼的中共党员,在“九一八”事变后,自发参与到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防城、东兴、上思等地组织领导当地先进知识分子、爱国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与此同时,不少防城进步青年怀揣理想,奔赴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革命真理。

(三)东兴党部成立的意义

1.党组织的活动得以在防城地区延续

中共东兴支部的破坏,让东兴地区的革命活动遭到破坏,极大打击了工人、农民的革命意志。东兴党部的成立,让东兴的无产阶级革命又有了主心骨,避免了党的领导的中断,让党的力量得以保存下来。

2.打开了与上级党组织建立联系的局面

东兴党部建立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东兴党部工运、兵运的开展,与南路特委的部署、计划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和上级党组织始终保持着联系的状态,让东兴党部能够配合大局开展工作,机动灵活地进行工运和兵运。

三、抗日战争时期防城党组织的建立

(一)党组织的重建

1.中共防城县支部成立

1939年,中共广东省委成立了合浦中心县委,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钦廉地区的领导,合浦中心县委派东兴籍三位党员宁德棠、黄坚和黄翠玉回东兴开展党组织的重建工作。三人回到东兴后于同年7月重建中共防城县支部。他们以商行为掩护,秘密组织和开展活动。中共防城县支部的重建,结束了防城港地区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斗争无组织领导的局面。

2.中共防城县特别支部成立

1941年3月,中共南路特委指派共产党员李康寿到防城开展党建活动。党员李康寿化名李健甫,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在东兴成立了中共防城县特别支部。同年6月,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调派,他到防城中学任教,兼任防城中学教务主任。在任教期间,李康寿以防城中学为阵地,培养发展党员,传播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活动,做好统战工作。1943年7月,李康寿身份暴露撤离防城,中共防城县特别支部终止了活动。

(二)党组织重建的意义

党组织的重建让防城地区的革命活动焕发了新的活力。在中断的10年间,虽然有部分党员和进步青年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但是力量小,没有能力组织,党组织的重新建立让群众有了主心骨。由党组织策划和指导的革命运动更有针对性,更有计划,也更主动。与此同时,还在学生、群众中发现和培养进步青年,为党组织储备人才,这些青年后来在抗日、解放防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地方抗战和解放防城积蓄了力量。

四、防城党组织发展的启示

从防城县不同历史时期的党组织建设发展可以看出,党组织的生存空间狭小而且异常艰难。在这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建设好党,发展好党,从防城建党的历程中得到几点启示。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党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如果细胞坏了,直接影响的将会是党的肌体和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虽然防城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充满曲折,但无论是中共东兴支部、中共东兴党部,还是中共防城县特别支部都能够发动群众、吸收力量,积极开展工运、农运、学运,形成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基层党组织是扎根人民、发动人民、带领人民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要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尤其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力量,把群众最关心的、最突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二)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从三个历史时期防城党组织的成立可以看到,人才的培养和锻炼有利于党组织工作的发展。中共东兴支部的9名党员中,都是工会或农运、学运中的骨干。他们年轻有为、思想进步、立场坚定、信仰忠诚。例如,中共东兴支部的麦球英,她在1927年2月去广州,并在同年12月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国民党抓捕共产党员,她为了保护党的机密不被敌人获得,坚持在机关烧毁文件,最后被捕,壮烈牺牲。历史证明,正是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党才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

(三)创新党组织宣传工作方式方法

当前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是活动内容单一,流于形式,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缺乏生机和活力。中共防城县特别支部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值得学习。在抗日战争时期,其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了解党情、国情。在当时,读书会、戏剧社的方式新颖而且吸引人,容易取得成效。时代在变化,读书会、戏剧社的方式显然有些陈旧,但是要学会在时代发展中找寻符合年轻人、老百姓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工作。可以利用互联网制作短视频,把读书会、戏剧社放到互联网上,吸引群众围观;或是开展网上活动,号召大家参与,以此来增强老百姓的体验感,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四)抓好党支部书记的培养

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会带领党组织更好地发展。在防城党组织的发展建设中,可以看到党支部书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钟竹筠的带动和努力下,中共东兴支部成立,为日后党领导防城人民革命打下了基础;在邱祥霞、易一德的带领下,中共东兴党部积极开展工运和兵运,取得了成效;在宁德棠等人的带领下,防城党组织得以重建;在李康寿的带领下,防城县的革命工作如火如荼,党组织的力量得以扩大,革命得以发展。由此不难看出,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对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品行、视野决定着党组织的发展。因此,做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培养。

结 语

透过三个历史时期防城党组织的建设历程,我们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华崛起之实现需要依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克服艰难险阻。因此,中国共产党更要加强党的建设,党员要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执政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在新的征程中不断奋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党部东兴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我见证了东兴侨批馆的发现、印证、修复历程
我的父亲陈植芳与东兴汇路
应运而生的东兴汇路
东兴汇路 烽火侨批
澳“华人党部”引“分裂”质疑
陈致中高雄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