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乖幺妹”不简单

2021-11-23吉彦杰

科学之友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织锦土家张家界

吉彦杰

“张家界千年的沧海桑田,孕育出了土家织锦。无数次的经纬交替,竟然可以从线到面成花。世代传承的手艺,也许比不上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机械作业,但却传承着中国传统民俗生活之风雅。”

——张甜甜的朋友圈

“90后”的“乖幺妹”不一般

土家族历来都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一个民族,所以土家织锦成了土家人们叙事纪实的载体,得以称之为一部无字史诗。当你翻开之后,便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进去,传承人张甜甜也不例外。

1990年出生的张甜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家阿妹。2014年,年仅24岁的张甜甜第一次走进了张家界旅典文化经营有限公司,起初只是想换一份工作的她正是因为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此和“西兰卡普”变得不可分割。她说:“当我真正钻研其中,就被土家织锦这项传统技艺及它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迷恋其中无法自拔,顿时心里便有了一个坚定的梦想,那就是一定要让土家织锦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代重放光彩。”

从进入公司开始,张甜甜便跟着技术师傅学习土家织锦技艺,凭着自己肯吃苦、敢为先的劲头和对土家织锦的执着与热爱,逐步成长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生代传承人和一个独具匠心的手艺人,个中辛苦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7年来,张甜甜和她的团队艰难探索,多次走街串巷寻找为数不多的还掌握着这门技艺的手艺人,通过她们的口述,再结合古籍史料,努力复原土家族织锦技艺的原貌。这几年,她一共收集整理了230多种传统纹样,将土家织锦中蕴含的不同风格、技法融会贯通,并掌握了100多种土家织锦传统图案的织作。

张甜甜说:“土家织锦技艺的传承之路并不容易,起初我们捡起这份老祖宗的技艺时其实有很多已经不为人所知。”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张甜甜主张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加大研发投入,都是为了让重回大众视野的土家织锦能够与新时代接轨,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2018年,精美的“双面锦”问世了,这是对土家织锦技艺一次完美的创新与升级。“土家织锦的研发主要是织锦工艺与织锦图案的研发。筘是织布机上的一种机件,经线从筘齿间穿过,它的作用是把纬线推到织口。传统的筘由于受生产技术的限制,做出来的东西很粗糙,为了让它更加精细,我和团队前后花费两年多的时间,采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经历成百上千遍地尝试,才有了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成品效果。”张甜甜说,“土家织锦传图不传色,为了让古老的图案符合当代的审美需求,仅调色这一个环节就耗费了我和团队大量的心血。同样的图案,通常要经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色彩搭配,反复对比才能最終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张甜甜认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除了要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更要为其注入时尚元素,创新其形式,丰富其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流行起来,重新散发出新的灿烂光芒。传统的元素,需要时尚化的表达。不仅是技术创新,她对土家织锦的设计、使用也有所创新。在过去,土家织锦的用途主要是拿来做被面(土花铺盖),而现在土家织锦还被用于艺术收藏、家居装饰以及融入高端手提包的制作当中。

时尚的“乖幺妹”正青春

“幺妹”,在土家族里多指“少女”或“美丽的小女孩”,“乖幺妹”就是乖巧、美丽的小姑娘的意思。而在这里,“乖幺妹”还是一家公司、一个品牌,一张名片,一块专注于土家织锦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金字招牌。

土家织锦已流传了上千年,但“乖幺妹”正青春活力,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 年,是专门从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研发设计、生产与传承推广工作的民营独资企业。据张甜甜介绍,公司成立仅6年,目前已成为武陵山片区最大的土家织锦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农户+基地+公司”的生产模式,开发出“乖幺妹”品牌土家织锦,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十三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湖南省特色织锦产品出口品牌和出口培育基地”“湖南省最具发展潜力传统技艺项目”“湖南省文化艺术品诚信经营单位”“湖南省创新创业优质初创企业”“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张家界礼物”等多项荣誉,并拥有蜡染工艺、织布工艺、织机改造三项发明专利。

公司一开始就提出了“民族风、时代潮”的创业兴企理念,把创新创业融入到打造“乖幺妹”土家织锦品牌上来,成立了国内目前唯一的土家织锦研发中心(张家界市土家织锦研究院),拥有一支40余人的高学历技术研发队伍,和中央美院、北京服装学院、湖南师大、吉首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现已开发出土家织锦系列产品达600余款,获得各项专利300余项,其中双面土家织锦织造技术和64扣织造工艺填补了国内土家织锦技术和工艺的空白,研发的十九大献礼作品《武陵小康》被收藏于国家民族博物馆。自2018年起,“乘幺妹”年年参与中国品牌日活动,2020年获得中国品牌故事大赛国赛二等奖,2021年是张家界唯一一个受邀参与活动的品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了让土家织锦能够与新时代接轨,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公司创建了国内唯一土家织锦外贸培育基地和武陵源区唯一的文化出口企业。2017年,公司受邀参加巴黎国际服装服饰采购展和第四十三届巴黎Texworld国际纺织面料展会,“乖幺妹”土家织锦一炮而红、大放异彩,主办方为其举行了专场走秀。同时,“乖幺妹”还是唯一一家进入意大利Mipel展会的中国大陆企业,让土家织锦成为国际纺织面料展上最耀眼的产品。这些年,公司还成功举办了“百名织女进景区,土家织锦现场展示展演”“武陵山片区首届土家织锦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宣传民族文化、湖湘文化作出了贡献。

有梦的“乖幺妹”了不起

从爱上土家织锦的那一刻起,张甜甜的心里就种下梦的种子——用指尖编织致富美“锦”,让土家织锦这束民族之光绽放世界。

土家织锦不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寄托着土家人的致富梦。据张甜甜介绍,土家织锦源于武陵山脉土家儿女,没有他们一代代的传承也不会有今天能在国际舞台光芒四射的土家织锦。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是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重点扶贫产业,近年来她带领着淳朴的土家妇女们用土家织锦铺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以土家织锦产业发展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在乖幺妹土家织锦的生产基地,女工们穿梭、走线……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织锦在土家阿妹手中徐徐展开。这幅场景让张甜甜心里满是欣慰,“土家织锦制作工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这为一些原本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妇女提供了不少岗位。之前在这里的员工几乎都是贫困户,通过在這里工作,她们不仅学到了一门技术,还增加了家庭收入,逐步改善了生活状态。”

此外,张甜甜还积极寻求影视合作、跨界创新。2021年上映的大型扶贫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中“碗米溪”的取景地,就是在距离张家界仅两个小时车程的“牧笛溪”。剧中的碗米溪是一个原汁原味的贫困山区,剧中演员大多穿着的都是土家族的传统民族服装,而这些都是由“乖幺妹”所制作的,张甜甜也参与了设计与编织。剧后,张甜甜在牧笛溪村开设了一个土家织锦传习所和一个以织锦为主题的民宿,让牧笛溪留守的妇女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过去,土家织锦是个无人知晓的名词,今天,土家织锦是张家界的文化名片,影响力遍及全国;过去,土家织锦被认为是老掉牙的旧手艺,今天,土家织锦登上国际舞台,成为能与国际大牌比肩的民族品牌、新国潮的代言。“乖幺妹”不仅打响了土家族织锦的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也盘活了地方经济,带领土家族乡亲们共同富裕,共奔小康生活。

与其说张甜甜选择了“乖幺妹”,不如说是土家织锦选择了张甜甜。从一个“门外汉”到现在的非遗传承人、“乖幺妹”的总经理,“90后”的土家阿妹张甜甜一路走来就如同她对土家织锦的研发和保护一样不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形容。土家织锦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中,我所经历的每一个艰难时刻、每一次创新成果,都是生命给予的温柔灌溉。我与‘乖幺妹还有土家织锦之间,是三方互相成就的。”这或许蕴含了张甜甜对自己过去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期盼,“相遇,是一种美丽,它像一座小城向晚,映着夕阳的绚烂。正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我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织锦结缘,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升华。”

传承人档案

张甜甜,女,1990年出生,湖南省张家界人,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5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称号;2017年,被评为土家织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年,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了法国巴黎Texworld国际纺织面料展;2018年,参与研发“双面锦”的织作并取得成功;2020年申请了6项专利:粑粑架女士手包、四十八勾电脑包、大莲蓬挎包、阳雀抱枕和一品当朝、母与子壁挂;2021年参与《江山如此多娇》剧中服饰的设计与织作,同年作为土家织锦的代表登上了央视《了不起的地方》的舞台。

猜你喜欢

织锦土家张家界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张家界的幺妹儿哟,张家界的酒儿……
传承
阿妹回踩了我的脚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湖南省张家界:无人驾驶巴士挑战玻璃桥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张家界推500亿旅游项目深圳招商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