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合资企业中如何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021-11-23张书艳

活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协商工资工会

张书艳

(电装[天津]马达有限公司,天津 300385)

工资是重要的社会与经济问题,也是企业职工,尤其是合资企业员工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现阶段国家着力推进的工资增长机制,是希望由工会代表职工,同用人单位在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工资合理增长、劳资和谐共赢的目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呢?

一、深刻认识现阶段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特性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前提

1.非对抗性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中国工会要从整体上全面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新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过渡,工资集体协商是解决用人成本货币化、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但是,现阶段的社会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资集体协商必须以和谐、稳定为前提,工资集体协商的最终目的是在充分交流意愿的情况下达成一致。目前,对于不能达成一致时的政策规范、处置机制,工会都缺乏选择的空间,这就决定了现阶段的工资集体协商务必按照“合作—双赢—和谐”的道路实现协商目的,不可能走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工资谈判中所遵循的“对抗—妥协—对抗”的道路。

2.非对等性

工资集体协商的非对等性体现在“目标”和“人员”两个方面。在工资集体协商的“目标”方面,企业更关注短期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而职工则更关注短期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虽然二者的关注从长远来看并无冲突,但在短期内达到平衡却是难度颇大。而“人员”方面的不对等指的是双方协商代表阅历、认识水平的差异。工会方的协商代表虽然对于员工的愿望、诉求有着清晰的了解,但在对企业人力成本、财务状况、营业前景等方面的分析能力则明显不足,更遑论和企业方进行交涉谈判了。

3.非界定性

工资集体协商虽然属于关于工资项目的专项集体合同协商,但从广义而言,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都和工资息息相关,都可以纳入工资谈判内容中。但事实上,这部分内容在现阶段工资集体协商时所占比例甚小。即便是在普遍关注的工资方面,也存在着谈判“重涨幅、轻分配”的现象,即对工资涨幅关注过高,而对如何分配反而有所轻视。这就构成了目前工资集体协商内容的千差万别,事实上也形成了工资集体协商内容的非界定性。

二、培养劳资双方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点

1.以工会经济工作为基础,寻找劳资双方目标的契合点

员工对于工资的关注不言而喻,但员工往往忽视的一点是工资是与生产效率或工作成果相挂钩的,一味强调待遇的提升而不对工作进行改善,这种工资增长对企业和个人都是不可持续的。而就企业整体而言,工资固然是成本组成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但并非全部。一旦企业认为有比工资成本更重要的东西,他们会乐意在工资方面作出适当让步。一般说来,合资企业方更关注的是提高“性价比”,其参照标准就是市场行情:如果员工的效率或业绩超出市场行情20 %,企业方的工资付出就会以增加20 %为界限,在工资集体协商时,这就是企业方的底线。工会要做的就是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实际成果取得双方共识。

2.以提升员工素质为突破,寻找工资集体协商的突破口

工资集体协商时处于胶着阶段时,其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企业能否以现在的工资水平聘任到现有水平的员工”。这一点其实与企业现在是否盈利或者盈利多少没有更多的关系。对于合资企业,这一点尤其明显。即便企业现在亏损,只要企业方还希望持续经营,就需要考虑员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企业就会同意付出相应的人工成本。此时,企业方对于员工素质的满意度实际上就成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晴雨表”。所以,工会在提升员工素质方面一定要竭尽所能。只有在工作中尽量展示员工素质中的精华部分,才能够使企业方认可员工的表现,企业方也才愿意在工资集体协商中拿出更多的诚意。

3.以扎实的宣传工作,提升合资双方情感共识

现实工作中,合资企业中的劳资双方更多的是强调契约合作,双方都缺乏明确的归属感:员工认为自己是“打工者”,外方管理者往往限于任期也缺乏对企业的长远思量。这就使得工资集体协商会变成冰冷的数字交锋。但是,一个企业“横看成岭侧成峰”,各类数据往往体现的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如果没有情感基础,双方各执一词,工资集体协商就会陷入僵局。而一旦工会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恳谈会、联谊会等形式注重与企业管理层的情感交流,双方的工作距离会逐步拉近,双方也能够理解对方思考问题的角度。

三、精确把握工资集体协商的进程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关键

1.以“界定项目,预估范围”启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工资集体协商开始时,工会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此次工资集体协商要谈哪些内容,其次要明确的是各协商项目中企业方能够承受的范围,以及和企业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最后需要明确的是各谈判项目的提出时间和范围交涉空间。

工会如果对于工资集体协商的结果没有预先的估计,那将无法把握工资集体协商的走势,这将是极其危险的。围绕着工资集体协商中的核心项目——工资涨幅,工会必须借助日常的工作对此次谈判的结果有所预估。这一结果其实不是通过谈判得来的,而是日常企业的经济运行形势、人力资源的市场行情、员工的诉求程度,甚至国内外经济形势所决定的。工资集体协商的作用更多的是在细节上加以确认,并使劳资双方共同认可这一结果。此时,界定工资集体协商的范围有着明确的淡化工资涨幅冲击力的作用:当种种客观因素使工资涨幅不足以达到员工意愿时,各类福利项目的补充将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当工资涨幅谈判不能顺利进行时,工会要适时提出更多的员工福利项目,通过企业方在这些方面的让步最终达成工资协商的顺利进行。所以,工会方要预先设计工资协商进程,何时提出新的工资协商项目,如何判断工资涨幅的底线,这都是考验工会工作的标准。而做好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会日常的“磨刀工”。

2.以“为熟练度和忠诚度买单”贯穿工资集体协商始终

工资集体协商,究其根源是对劳动力价值的市场评估过程。明智的企业管理者是不原意也不会支付超出市场标准的劳动力成本的。但是,劳动力市场标准有虽有一定的范围空间,但没有标准化的数字。此外,劳资双方对市场标准是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的,虽然大同,但必然存在小异。这就为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空间,好的工资集体协商是会自觉将谈判范围限制在市场价位的范围空间内的。工会方需要掌握的思想是“现在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市场价位+熟练度+企业忠诚度”,企业需要为现有员工的熟练度和企业忠诚度买单,只要工会在日常的工作中让企业方看到了员工的熟练度,体会到了员工的忠诚度,工资集体协商就不会有大的意外发生。换言之,如果企业的工作岗位呈现出一种“随时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上聘用到足够多的且能够完成任务的工作者”的性质时,工资集体协商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劳动力市场会决定工资水平。

3.以“因势利导,及时共赢”展现工资集体协商的成果

工资集体协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现在的工作要求是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协商。协商成功是双方都能够理解妥协、让步合作的表现。每一年的工资集体协商,双方的妥协、让步的范围不可能均等,所以,工资集体协商的时间不能遥遥无期,必须设定明确的时间表,表明当年的协商只是企业内工资福利体系不断完善的一个节点。必须承认的是,一旦工资集体协商陷入僵局,工会方将更多地陷入被动。无论是借助福利项目的弥补,还是适时的让步妥协,工会一定要保证避免陷入僵持的协商阶段,及时完成工资集体协商,实现共赢。在进行协商时,要及时向员工传递信息,随时随地进行疏导,以便为最终结果的出台奠定基础。所以,必要的因势利导、及时地达成协议对于劳资和谐共赢就显得更加重要。

工资集体协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如何在维权和稳定之间实现劳资双方共赢,其实是困难重重,这都要求工会在日常工作中做足功课,并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厚积薄发,才能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协商工资工会
Multi-Agent协商中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
工会经纬
工会动态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FLY ME TO THE SKY
生意太差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