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践行党的创新理论 持续推进都城地建设全面开启肇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1-11-23李洪伟

活力 2021年7期

于 洋 本刊记者 李洪伟

肇东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及绥化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再接再厉,全面开启肇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把牢前进方向,凝聚团结干劲,全力推动“十三五”时期取得新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肇东市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五年来,肇东市委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绥化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个强省”战略定位和“都城地”建设目标,抓攻坚、打硬仗、防风险、补短板、强弱项,把握大势、研究战术、狠抓落实,做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大事,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星湖科技生物发酵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成功落地,中国(肇东)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都市田园创新示范区等重点工作取得创新突破;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短板全面补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夯实根基、人民公园改造升级等一批民生工程建成启用、快捷高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肇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是肇东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其特殊、极为关键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宏观经济环境日趋多变、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复杂严峻形势,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团结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使命担当,讲政治、顾大局,战“疫”情、保民生,抓经济、促发展,聚合力、谋振兴,推出一系列创新务实举措,完成一大批急难险重任务,为肇东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向组织和群众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扛稳首要政治责任,脱贫成效更加巩固、更为扎实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严肃政治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一号工程”,强站位、勇担当、重持续,决战决胜取得全面胜利。组织基础不断强化。坚持以贫困县工作标准对标对表,多次全员培训指导、落实落靠责任,构建了23支驻村工作队、114家帮扶单位、2 850名帮扶责任人协同发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在全社会凝聚了广泛共识、汇聚了强大合力。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其中福和制药集团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措施招法精准有效。坚持精准方略、反复调研论证,创新实践“问题+清单+督查员+调度会”工作模式,有效确保饮水安全和危房改造等“歼灭战”顺利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三有三通”全面覆盖。脱贫水平显著提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切实打牢产业根基、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 362户11 477人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5 %,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改善、精神面貌明显提振。

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综合实力更加壮大、更为健康

始终把壮大经济综合实力作为推动肇东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抓重点、攻难点、求实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肇东市位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9.9亿元,增长2.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9亿元,增长16.5 %,地方税收收入实现7.2亿元,增长14 %,两项指标总量均位列全省县级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6.6亿元,增长20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9.1亿元,下降2.6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4.2亿元,增长12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 716元和19 081元,分别增长0.3 %和7.9 %。随着传统产业持续改造升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把握农业发展大势,产业体系更加现代、更为完善

始终把特色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肇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稳产能、优结构、促增收,农业农村工作有力推进,综合产能稳步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68.8万亩,农机合作社发展到37个,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70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8 %,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农产品主产绩效指数十强县。特别是2020年,面对历史罕见的三次台风和汛情叠加的不利影响,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粮食产量达到34.04亿斤,实现“十七连丰”,“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产业发展不断深化。聚焦产业链、价值链提升,重点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到1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38.8万亩,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8个、农业企业品牌16个,其中“肇东小米”品牌价值达到15.4亿元、农业企业品牌价值达到61.1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在75 %以上。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赢了“大棚房”整治、“绿卫”行动、河湖“清四乱”、水源地建设管理等多场硬仗,山水林田治理更加有序。2020年,新建秸秆压块站21个,建设省级“菜园革命”示范村4个,完成厕所改造1 769户,生态、美丽家园更加宜居。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内生动力更加强劲、更为持久

始终把主导产业集群化作为推动肇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抓招商、建载体、促落地,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规模加速壮大。“十三五”期间,共签约项目347个,总投资1 218.8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8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3.6 %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研、技术服务等小微企业超过600家,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中国(肇东)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聘请毕马威咨询公司和哈工大规划设计院对园区进行了整体发展策略规划,“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及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园区建成投产企业51户。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加速培育壮大文旅康养、玉米生化、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四个百亿级主导产业”。总投资1 100亿元的恒大文旅康养城项目开工面积达到290.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70亿元,实现税收4.07亿元,113个单体建筑已封顶;以中粮生化、成福食品、星湖科技、隆信玉米等为代表的玉米生化产业产值达到55.3亿元,其中星湖科技生物发酵产业园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投产,呈味核苷酸二钠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部达产后核苷酸产能将位居世界第二位;以伊利、大庄园等为代表的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达到98.7亿元,其中大庄园(国际)优质动物蛋白智慧产业园项目进展顺畅,企业产值达到78.9亿元,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0亿元、新增就业2 000人以上;以福和制药、百洲生物、汇丰兽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9.6亿元,其中福和制药抗肿瘤药物、知行堂中药饮片、北京利和制药等项目快速推进,全部达产后产值将达到40亿元。随着四大主导产业的加速发展壮大,我市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业底盘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全面开启。

回应群众所需所盼,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更为宜业

始终把城乡建设人文化和民生服务精准化作为推动肇东高质量发展的内需拉动,抓建设、强管理、上档次,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全面夯实。安昌路、肇四路、涝师路等一批道路竣工通车,新建改造黑白路面49条29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46.1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工程388.5公里;累计完成道路绿化10.8公顷;改造棚户区142.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9个,建设廉租房964套;完成人民广场、人民公园等升级改造;完成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全市全部实现集中供热,第二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入运行阶段,城乡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8.3亿元,新建改建校舍52个,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验收,招录教师1 181人。投入5亿元新建改建人民医院、第一医院综合楼、中医院等,五里明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第一医院、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人民医院五级电子病例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家达到五级电子病例的综合医院。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化场所55处、多功能运动场等各类运动场所108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10处,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我市龙江剧《芦花谣》片段走进央视,明久乡明久满族村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城居保、新农合实现“两险合一”,市内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救助标准涨幅分别达到13.5 %和30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1 814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7 5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1 %,群众获得感、满足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全面升级。围绕道路交通、城乡消防、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总体形势安全平稳。农村消防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消防救援大队被评为省消防总队先进大队。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加大信访解决力度,共化解信访积案901件。“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重大成果,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全部配备政法委员、成立综治中心,构建“天网地格”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 750起,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7个。市人民法院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1+2+N”多元解纷新模式,被评为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七五”普法、《民法典》宣传等法治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平安肇东”“和谐肇东”“法治肇东”建设开创全新局面。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举措更加坚决、更为有效

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肇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善创新、勇探索、严推进,改革综合效能持续释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8项、行政处罚事项76项;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再升级,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推动线下“只进一扇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进驻20个服务部门,设立63个服务窗口;对613项“办事不求人”事项和147项“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进行了公示,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94个,登记赋码率达到100 %,农村土地确权颁发经营权证11.72万个。推动医保审批服务便民利民,开通全省首批三家、绥化首家手机缴费业务,实现网上缴费“不见面”。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线上开通,对慢性病患者实现网上就医服务。创新建设“人大代表之家”,“一个中心、两级联通、三个平台、四个系统”做法在全绥化推广。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建设和巡察体制改革,建立《巡察干部“十项纪律”》等制度28项,我市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县级巡察工作座谈会并交流发言,系统清晰、科学规范、运行顺畅的改革体系得到全面完善。

提升党的建设水平,担当作为更加主动、更为坚定

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作为推动肇东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证,抓班子、强环境、细落实,勇当排头的合力不断凝聚。思想基础筑实、筑牢。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宣传活动,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走实走深;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位居绥化前列;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以肇东国画为重点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叫响;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审计局、国税局、人民医院、东城建筑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单位,全市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组织建设有力、有序。持续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举办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等主题培训班15期、党组织书记及专家进站点46次,培养引进干部和各类人才千余人;打造城乡党建示范点78个、高标准“红色联盟”35个,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实现全覆盖;“富美和谐”乡村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6个,引导农村经济实体发展经营项目160多个,基层组织力不断提升。政治生态清朗清明。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作风建设成果持续巩固;坚持“零容忍”高压反腐,立案1 030人、处分977人、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9人;在全市深入开展专题警示教育,全力筑牢思想堤坝;深化常态化政治巡察,覆盖率达到81.4 %,政治生态进入绥化第一方阵,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优良作风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