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协同模式的路径研究

2021-11-23黄鑫王青胡晓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品牌化党组织党员

文/黄鑫 王青 胡晓佳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应该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全面将党的教育方针有效落实,践行新时期立德树人育人目标”。高校所有工作的开展均是围绕育人为目标而进行的,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高校育人模式,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运用品牌化观念,制定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从党建工作实际需求出发,探索高校内外资源的协同机制,不断整合,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价值

(一)提高党支部组织能力

高校在建立基层党支部品牌过程中,使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形成系统化,以完善的制度对人员行为加以规范,让基层党员对党支部活动更深入的了解,使党支部组织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建设党建品牌能以鲜明的理念,提高党组织工作自觉性,树立良好的形象,塑造党建品牌,还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提高党员工作的荣誉感,不断激发党支部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质量。只有基层党支部组织能力不断提升,才能体现其示范和引领作用,进而彰显党组织的政治引导、服务群众等功能,展现组织的先进性。

(二)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指导,寻找党建工作的品牌定位,肩负立德树人的工作使命。做好基层党建的品牌化建设工作,可以更好地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建设者。以党建品牌化建设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并且按照党建工作需求,运用丰富的形式,发挥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组织丰富的党建活动,利用鲜明的主题,为高校学生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不断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1]。

(三)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高校在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工作过程中,重点突出思政教育,不断提升党支部政治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应该严格按照党的工作路线,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的需求,由高校党委制定党建工作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落实,用新时代思想武装基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头脑,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通过组织各类丰富的党建活动,突出品牌建设的特色,强化党员的政治理想教育,使其明确政治方向,规范党员政治纪律,提高基层党支部人员的政治影响力。利用品牌化标准对基层党员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约束,让党员言行更加规范,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执政水平,利用党建品牌化的协同模式,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协同模式

(一)树立品牌化党建工作目标

由于高校内部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建设属于系统化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化过程,品牌化建设包括构思、规划、维护多项内容,高校党委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秉承科学发展之观念,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内涵,从基层党建工作长远发展视角出发,制定长期品牌化建设目标,并将目标加以分解,形成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让党建工作品牌化创设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针对性,更有可操作性。品牌化目标创设,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彰显品牌特色,树立品牌标志,在党建品牌化建设之前需要做好规划工作。高校不同基层党组织都应该明确党建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将目标要求有效落实,从高校教育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分析专业特点及各学科的教育需求,找准党建工作的突破点,重点展现党建工作的优势,寻找工作的创新点,整合工作资源,彰显党建实效,通过服务体现党建工作特色[2]。

第二,体现创新性,才能把握品牌建设核心。与此同时,品牌化基层党建应该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的方向入手,明确党建工作难点,寻找一条全新的思路和方法,采取有效的举措,将党建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解决,进而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以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为例,可组织“党建进公寓”项目,将各个院系作为基本单位,在学生公寓组建党建工作小组,还可在公寓内部设立“党员之家”,实施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网格化管理。

第三,突出广泛性。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本质在于对群众的认同感,打造高校党建的特色品牌,品牌化目标应具有覆盖率广泛的特点,不但能够吸引基层党员以及普通群众的广泛参与,而且要发挥动员作用,让高校师生和党员在品牌化党建当中接受教育。

(二)打造整体化党建工程

基层党建的品牌化建设应该保证工作的整体性,通过人员、事项、目标、责任、时限等方面协同机制的构建,彰显党建工程建设的特色。

首先,明确计划性。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需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切勿急于求成,创建过程应保证实施方案的详细制定,并对当前工作流程、主要内容、实施方式、保障措施、经费预算、预期成效等各项内容加以明确,既要使品牌化建设有计划,又要有步骤,能够稳步推进,将党建品牌建设层层落实,使基层党建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其次,体现程序性。高校党委需按照基层党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考核标准等各项要求,作为党建项目的操作指南,通过加强领导、协调和组织,对不同院系的党建品牌项目建设流程和评价体系加以完善,并处理党建工作面临的各项问题。

最后,彰显系统性。党建品牌的创设应该保证覆盖面积广,落实顶层设计,允许高校党委作为领导核心,与分党委、党支部等主体之间形成联动作用,对品牌化建设事宜齐抓共管,制定长期规划,建立品牌方案,严格按照党建工作发展规律,对品牌建设进行系统化设计。

(三)开展网络化党建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覆盖范围的扩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大部分高校在党建工作过程中,运用“智慧党建”的模式,使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在基层党建的品牌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互联网应用的优势,推进党建网络化工作进程,与品牌化建设之间相互协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第一,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整合优势,对党建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可在品牌化建立初期,完成对应信息的搜集工作,搭建“智慧党建”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平台共享党建信息,便于党员交流工作经验,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调研信息,按照本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品牌化战略[3]。

第二,组织协同活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品牌化建设需发挥网络化应用优势,将品牌观念和党建工作各项任务有效融合,组织党建活动时,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例如,组织党员参加党课活动,可运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完成,并且利用线上测试的方法,优化考核模式,通过线上互动,展现党员思想教育工作指导的针对性,使理论教育不但具有深度,而且具有广度,发挥网络的优势,将党建工作成效覆盖到整个校园,并向各基层的党支部和党组织中延伸,打造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格局。

第三,打造高素质党建品牌建设队伍。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成效与工作队伍人员素质有直接关联,具体可由高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按照党建工作网络化管理的需求,着重培养干部队伍,重点培养人才在“智慧党建”平台的运用能力上,使其能够学习最新的党建理论,突出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通过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促使党建品牌化能够与互联网二者之间形成协同作用,在实践当中不断创新,形成品牌化效应。

(四)落实规范化项目申报

创建党建品牌,必须重视品牌项目的立项管理。具体要抓好三项工作:第一,主抓项目组织。高校党委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各级党组织从高校党建工作实际出发,以党建品牌化建设面临的重难点问题为核心,展开项目申报、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第二,落实项目推进。高校党委需要按照品牌化建设项目管理的需求,制定评价机制,丰富考核形式,通过自主测评、追踪考核、各主体监督以及总结验收等多项流程,展开多元化评价,对品牌化建设全过程展开监管;第三,促进项目推广。通过党建品牌化宣传,将党建工作特色传播出去,利用成功案例,强化宣传效果。高校党委可利用媒体途径进行宣传,还可组织展示活动,调动基层党组织参与品牌化建设的积极性[4]。

三、结语

为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在协同机制的运用方面应该重视工作目标的品牌化,使党建工作更具科学性。通过落实顶层设计,确保工作的整体性和网络化管理模式,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对申报项目采取规范化管理,可以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激活党建资源,完善考核体系,提升党建品牌建设的影响力,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品牌化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品牌化经营椒子换来大把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