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教育历史担当的三维分析与归宿

2021-11-23郑帅普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时代职业发展

文/郑帅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多次会议和讲话都聚焦职业教育,从战略高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使命与担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明晰新时代职业教育历史担当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担当与使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明晰不同时代职业教育的特定使命与精准担当,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以及发展。在新时期,明确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有助于强化职业教育的站位高度、提升职业教育者的责任感、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有助于强化职业教育的站位高度

现代职业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将其放在一定的高度认识之上,才能使其作用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造福中华大地。

在政治站位上,中国的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关论述,坚持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政治定位;明确办学定位就是需要将职业教育提高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眼观当下,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提质培优”的重要阶段,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才能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者的责任感

过去,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重视知识而轻视技能的观念导致职业教育的地位一直被人所诟病。在一定程度上,这就使得职业教育者的职业自信和职业荣誉感、认同感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

因此,明确职业教育的历史担当,提升人们对职业教育地位的认同感尤为重要。在国务院201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对职业教育的地位进行了定位,并指出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高站位,有助于职业教育者提升职业认同感,也能够不断激励职业教育者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培养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德技并修”人才。

(三)有助于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立德树人引入其中,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领域的立德树人方法与手段。

职业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需要联结载体,以发挥其服务国民发展的功能。而这一载体正是“人”,正是无数个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坚持职业教育为国为民服务的使命与担当,通过对青年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将工匠精神贯穿其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找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切入点。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历史担当的三维分析

职业教育是针对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对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1]。基于对职业教育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一)培育“大国工匠”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工匠精神”的概念。一时间,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成为全社会的热点,也是职业教育的奋斗方向。

中国要成功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办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关键,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积极主动拥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社会责任感强烈;在职业能力方面,具备一技之长,有志将自身所学服务社会发展,有止于至善的行业追求。其实,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工匠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从鲁班的“巧夺天工”到庖丁的“技进乎道”,再到近代同仁堂坚持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2],都是工匠精神历史展现,这些精神是需要传承和弘扬的,而载体就是职业技术。所以,中国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必须包含培育“大国工匠”,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助力民族振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鲜明主题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对中国某种技术的认可,更是植根中国大地文化文明成果的再创造。振兴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在中观层面的具体表征。

职业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为传承中国技能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撑。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着更新升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势在必行,淘汰传统产业,为新形态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动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也亟需职业教育提供“催化剂”,大大推动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民族复兴的源泉和动力。

(三)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导向

自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来,全国上下都在为这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奋斗。其中,办好职业教育事关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实现中国梦,也是大力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梦”。我们现在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为中国制造业在制造“高度”和“宽度”上提供保障,这关乎着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国务院201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路线图进行了畅想,描绘了未来五年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基础。让中国职业教育发扬光大,必须要关注中国问题,建设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符合中国国情,形成中国特色,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人人崇尚拥有一技之长”的社会氛围,为中国迈向“制造强国”助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步伐。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历史担当的最终归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利益大如天,一枝一叶总关情。“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一贯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庄严承诺不仅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也一直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主线,也反映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

(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以及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其落脚点正是人民群众,正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是在社会主义中国才出现的价值追求,而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价值主线。从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的诞生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无不闪耀着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曾指出:“代替那些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的艰难历程,彰显着对人民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新时代,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层次不断提升、类型不断多样、程度不断充分的新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作出来一系列创新务实的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成功、天蓝地绿水清人居环境的全面打造等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淋漓尽致的表现,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契合性。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担当与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契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些强国目标最终是要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这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职业教育的性质来看,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教育,也是最能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教育,还是最能体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观念的一种教育类型;从职业教育的目标来看,职业教育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为每个人的成功搭建平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创造劳动成果,实现共享发展;从职业教育的侧重指向来看,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职业教育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需要弥补的短板。针对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发表指导性讲话,力图转变“重普轻职”的现象,更好地让职业教育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服务人民。总之,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以人民所需为发展起点,同时也以满足人民之需为最终归宿,彰显了强烈的人民性。

猜你喜欢

时代职业发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