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创新发展与研究
——以城市轨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例

2021-11-23张雪蓉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机电工匠

文/张雪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高质量产品与高品质的服务受到人们的更多认可,社会对于优质服务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并从侧面反映出工匠精神的缺失。当前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工匠精神视域下人才培养问题,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丰富工匠精神内涵的有效方式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

一、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简述

(一)对工匠精神的诠释

现阶段,我国对于工匠精神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处于起始阶段,研究内容多是将工匠精神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对于人培养质量标准方面的研究少。工匠精神是当前我们较为重视的具有传统根源的词汇,在新时期获得了大力地弘扬。狭义的工匠精神属于精神特质的范畴,包含多个精神特质,体现在师道精神、制造精神、创业精神、实践精神等多个精神层面。广义层面,不光是体现在内在层面,体现在能力支持方面。例如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职业教育是培养和评价技能人才的重要主体,工匠精神同时包括精神内容、行为保障与外化为品质作品三方面内容,在其中有所体现,具体体现为敬业守信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涵,以过硬的专业技能作为支撑,获得优秀的工作成果,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就是在一系列工作中表现出的职业品质[1]。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

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要精准把握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自身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过程当中的责任,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本质是具备社会适应性:需满足社会职业需求与适应职业岗位要求。职业需求指的是人才培养的标准需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满足社会的各项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面向行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提出的各项需求,保证人才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此外,专门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样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征,现阶段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其职业知识的广度不断拓展,且能力综合性更强;最后要关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这是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培养的素质[2]。

(三)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工匠精神的关联性研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二者的价值取向类似。培养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重要的参考标准,同时服务和支撑中国制造与经济发展供给改革的人才培养;其次,其实践内容相通。人才的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养成,不仅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同样关乎实践。例如,职业教育工作的进行,需要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关注岗位对于人才提出的各项需求,教学与工作做好融合,教学实效性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就能够形成同工匠精神相一致的精神内容[3]。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正处于起始阶段,虽然我们对工匠精神的价值意义进行了了解以及探究,但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以及培养方式等,还需做好深入挖掘和探究。很多业内相关专家学者从工匠精神的视角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探究,但多是从概念定义等表层进行研究。实践方面,在怎样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方面的内容亟待完善。新时期还需积极探究,将工匠精神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做好融合,满足行业产业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各项需求[4]。

二、工匠精神的探索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处于高速建设与发展的阶段。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有更多的城市建成投运了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专业方面的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近年来,该专业领域不断发展与扩展,旨在通过发展,为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提供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5]。为保证轨道交通能够安全可靠地高速运行,并且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发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等具备轨道交通行业领域特点的工匠精神。这是由于该专业所要求的专业岗位技术人才就需要具备这样的工匠精神。做好工匠精神的研究,将其融入到高职轨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有助于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便于学生提升自己,满足相关企业岗位对人才提出的各项需求。

三、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深入研究

(一)重点内容

1.高职轨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轨道交通相关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对于该专业在校生、毕业生的调查,对该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素质等进行研究,明确人才培养质量现存的问题,将有助于后续研究的开展。

2.工匠精神和高职轨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联系

根据轨道交通类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实际要求,我们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具体内涵、关联性还有要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做好高职轨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必备的“工匠精神”内涵与要素的探究,为二者后期的融合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

3.实践研究

结合培养质量标准中需具备的工匠精神内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出发。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发展的前提下,注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并且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践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知识内化,形成迁移能力,关注继续学习,更好地适应岗位对于工作提出的要求,在进行岗位转换以及内涵变化时,自身的能力素质能满足发展所需,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难点内容

1.“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轨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该项工作可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校企合作机制的作用,关注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保证基地建设的先进性,与时俱进,突出轨道机电专业的先进性。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工匠”队伍和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工匠精神同高职轨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融合实践起到保证和支撑作用。

通过在工匠精神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为同学们创造真实的情境,加深同学们对于自身专业与日后所从事职业的认识。由于工匠精神的内涵运用文字或理论难以更好地展示,可不要求将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将其体现在情境中、行为中或是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同学们可在学习中、亲身体验中感受,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在情境中促进工匠精神的形成;加深学校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融合,为同学们创设良好的工匠精神发展的环境。通过真实情境的参与、学习与感悟,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好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可构建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平台,通过多种方式落实好宣传工作,在校园中感受领悟并培养工匠精神;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将专业课、公共课作为基础,进行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并且关注实践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让多门课程的教学融入工匠精神,并发挥“师傅+教师”双导师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时,受到素养的熏陶,获得培育工匠精神的作用[6]。

2.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结合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对人才素质能力所提出的各项需求时,将工匠精神的关键性要素融入其中,促进高校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需求,构建相匹配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体系,运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构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特色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关注从工匠精神的视角出发,提高人才素质,而且非常关注实践层面的教育工作,关注怎样形成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当前在该方面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需要一如既往地重视该方面的工作。文章通过以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例,凸显出“工匠精神”同高职院校城市轨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融合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构建了高职城市轨道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与评价体系,旨在将工匠精神同学生的创新发展做好融合,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机电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工匠神形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工匠赞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