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与思政耦合创新研究

2021-11-23宫贺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产教素质教育思政

文/宫贺

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根源

(一)高校培养的毕业人数逐年上升

根据我国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我国近些年高校的毕业人数高达700万之上,连年庞大的毕业人数给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除此之外,大学生的职业预期与用人单位所给薪酬、待遇之间存在差距,使大学毕业生就业积极性受挫、就业意向不足。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晋升机会,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相关的升学入职考试,虽然能够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但并不能彻底解决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因为各种客观现实条件导致我国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的就业环境差异较大。从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就业岗位较多且职业层次较好,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但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人口众多,长期处于人才饱和的状态,并不能满足所有大学生的就业的期望。部分选择离家较近稳定工作的大学生就业局限于考取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方式,但又因为岗位有限导致二三线城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难以解决[1]。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心理现状

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从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新的进步。大学生能够用更加冷静、沉着的心态参与社会变革,接受不同的文化方式。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参与国家的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目前,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可以总结为矛盾性、独特性、批判性、担当性四个方面。“矛盾性”是指学生政治心理因为受到当前社会现实同理想政治目标不符的刺激,而产生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不公现象不认同,敢于表达不满情绪[2]。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因为中国的崛起而获得更多的民族自信,爱国热情空前高涨。针对这种客观现实情况,高校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切勿过于偏激,理性平衡自己的矛盾心理,不卑不亢,在反对不良社会问题的同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做出贡献。大学生的独特政治心理状态是因为当前信息获取渠道较为广泛,并不会受阶层的制约,使大学生能够从各个领域、多角度、宽范围地接收信息知识,接收不同的观点,并有所选择地参与政治活动。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批判性形成的原因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更加追求个人成长的价值,强调独立自由,他们是理念的守护者和意识形态的源头,对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所公认的观念善于辨别。“担当性”是指新时代的大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更加科学,不仅是关心爱护中国人民,而且心系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从人道主义出发认识问题[3]。

三、应对之策

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境,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就业压力,明确其职业道德。这份工作需要学校教师的积极引导,也需要学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直观了解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减少抵触情绪。

(一)加强职业教育

在大学的课程中,一般会设置一门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从自我认识出发,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类型,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内容制定规划。职业素质教育在狭义上指的是大学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广义上的职业素质教育指的是包括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在内的,大学中安排的一系列的有关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对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多种职业所需的素养。这些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解疑。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会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产生疑惑,这时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开导,帮助学生正常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不断地产生各种变化。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职业教育发展之初,为了服务于职业,服从于产业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地教育的重心脱离了企业的生产要求转移到理论描述上。职业教育课程的课程内容和考试挂钩却和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偏差。目前的阶段中,人们意识到了脱离生产劳动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注重企业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加大学生实践的力度;为了有效地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融合育人机制,推动思政元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明确学科课程定位,以此明确育人机制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此,各高校可以将思政课融入思政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教学中,将思政课作为重要阵地及理论源泉,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以之为基础建立学科衔接、融通体系和协同育人机制;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教师要在学科衔接、融通体系的引导下,统一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建立全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同时,要求教师要时刻谨记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导向,增强自己的民族认同感,提高自己的民族自信心,积极宣传爱国主义相关的主旋律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5]。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需要教师、企业、学校三方的积极配合,才能够顺利帮助学生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减少因为环境改变而不适应的抵抗心理。在此期间不忘做好课程的思政工作,以“课程思想政治”为目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产教融合体系的有机结合。课程的思想政治方面是一种大的思想政治课程观,其本质在于进行课程教育和教育改革,以达到建立道德的基本目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但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教师的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产教融合的概念没有正确的认识,忽视了职业素质教育中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拥有教师资格证和行业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缓慢,容易使学生认识到理论上适用的优质课程缺乏系统化的体系,教师中还存在大量的只注重理论的讲解,不注重实践的运用的非专业性教师。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学校需要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只有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才能根据产业的需求来培养出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职场。在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的配合才能完成产教的深度融合,就当前来看,企业有吸收人才的心理,但缺乏培养人才的耐心,多数企业还是觉得人才的培养是由学校一力完成的,并没有很深的责任感,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公司需求的具体体系和意识。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盈利能力,许多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都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进行招录,而不愿意承担培养学生的风险,政府在财政上的微薄补贴,也不能做到让企业进行学生培养的工作[6]。除了许多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之外,还有一些企业愿意参与到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中去,但这些企业与大学校园的联系较弱,有些建立联系的企业当中的责任分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不系统,不成熟的企业管理方式会严重影响产教的深度融合。学校也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参与人,需要学校出台相关的政策,督促教师提高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让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

四、结语

加强大学生思政培养的同时,而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为此,要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而客观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的政治思维心理特征,有导向性地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师学识和实践经验的双重培养,从企业的根本要求出发,加强思政建设,从而解和促进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产教素质教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