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中选调生自身价值的发挥与应用

2021-11-23刘毅王芳阚国常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文明群众

文/刘毅 王芳 阚国常

一、选调生定义及研究现状

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成为选调生回到农村,到基层建功立业。在农村基层生活中,选调生可以说是最受关注的群体之一,选调生不仅给乡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多新思路、新办法。随着选调生人数越来越多,对其研究也变得愈发广泛和深入。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从选调生的工作发展、培养路径、地位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刚毕业后的选调生如何在乡村基层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却鲜有研究。

二、乡村振兴背景及现状问题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并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和规划的出台,给乡村带来了重大发展战略机遇,让乡村成为大有可为的舞台[2]。乡村振兴有着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也有着进一步向乡村倾斜的宏观政策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乡村没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伴随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口老龄化等复杂问题。由于当前的农业条件限制,规模经营还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平。中长期来看,我国还将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也将进一步向城市转移,选调生作为乡村基层一支重要的年轻干部队伍,必将是乡村振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选调生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高校毕业生毕业时作为选调生投身基层,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呢?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选调生要结合乡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独特作用,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一)当好政策方针的“理论宣讲员”

当前,高校毕业生回到乡村基层工作还是较少的一部分。在乡村基层有这样一种现象,但凡有大学生在乡村工作,群众都会说上一句“村里来了大学生”,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地位,同时群众对他们也有着较高的期盼。选调生相比乡村基层干部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要以自己坚定的理论信仰、扎实的理论水平来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要做好党中央政策文件解读宣讲的“领头羊”,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引导基层群众理解国家政策。另外,选调生也可以提升乡村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解力。乡村基层干部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理论知识和现代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而选调生受教育程度高,对新的理论政策学习和理解能力强,把握得也相对精准,要主动帮助乡村基层干部正确理解党中央的理论政策和文件精神[3]。

(二)当好产业振兴的“技术指导员”

选调生都是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在产业振兴过程中,要主动将自己的专业变为产业振兴的外源动力,以带动产业发展,尤其是农林、理工专业学生。在此基础上,选调生对乡村产业还要发挥自己的专业领域优势,要主动依托毕业高校的专家学者团队等人才优势,开展田间技术指导、科技示范和新技术成果示范推广等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例如,农业科技小分队开展的三下乡服务,解决农业技术问题。以某镇为例,在该镇选调生的带动下,选调生原来所在高校与选调生工作地茶叶企业、种茶大户合作,建立茶叶研究和茶农培训基地,定期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等。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选调生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来推动农民自身技能的提升,激发农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三)当好乡村治理的“参谋规划员”

选调生制度致力于对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进行优化,为国家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年轻干部,这与乡村振兴中人才战略的内在契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基层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振兴就要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上下功夫,选调生要为地方政府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上积极地建言献策。选调生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要积极主动的发现基层政策的偏颇之处,校正乡村发展方向。同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利益冲突,选调生作为初到乡村基层的干部,要发挥自己法治观念和法律知识的优势,当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4]。在乡村治理中也积极发挥自己在数字治理等大数据化方面的应用优势,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治理决策咨询中去,为乡村治理提供可行性方案。

(四)当好乡风文明的“文化播音员”

乡村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乡村凋敝破败并不单纯体现在“枯藤老树昏鸦”上,更体现在乡风文明的日益贫瘠。乡村振兴要切实做好文化振兴,选调生要担起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的责任。譬如,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让基层干部群众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某镇号召“大学生村官”深入百姓群体中,挖掘先进事迹,传播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不断提升乡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引导乡村基层干部群众遵守践行文明乡风。同时,中国的乡村承载了历史文化传承的职能,其倡导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乡村文化和田园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在留得住绿水青山、找得到金山银山的同时,也要容得下乡村民俗、记得住乡情乡愁。选调生在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和民风习俗,开展好传统的乡村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等工作。

(五)当好干事创业的“司号冲锋员”

乡村振兴要有一支扎根基层、务实创新、结构合理的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刚毕业的高校大学生,选调生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有着思想解放、创新意识强、敢闯敢拼的鲜明特征。相比之下,基层干部由于工作时间长,缺乏创新拼搏的勇气,更多以求稳为主,同时,基层干部队伍年龄较为偏大,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基层干事创业的活力不足。譬如,以中部地区甲县某镇为例,截至2020年12月,该镇35位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8岁左右,支部委员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镇政府人员也以20世纪70年代的为主,年龄问题直接导致了基层干事创业的活力不足。选调生在乡村基层要用实际行动和青春热血来影响周围的基层干部,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让基层干部“活起来”,提振乡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改善基层工作氛围[4]。

(六)当好生态文明的“环保讲解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选调生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带到乡村工作中去,让基层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更加充分地认识。选调生可以利用自身知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讲好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如通过垃圾分类等日常生活常识,来呼吁更多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行动中来。同时,还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氛围。譬如,某地通过主办“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的活动,让每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把环保理念、生活方式和小窍门贯彻到生活各方面,并不断传播发扬。此外,选调生有着城市的生活经历,要积极创新环保科普宣传方式,将城市和大学好的做法结合起来,把乡村的实践融入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当好乡村基层的“生态讲解员”,与基层群众一起凝心聚力共筑碧水蓝天,携手并肩守护绿色家园。

(七)当好各方力量的“牵线搭桥员”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乡村基层面临着信息资源不对称等问题,选调生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比乡村基层干部群众更具有前瞻性,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进程架起“信息沟通桥”。选调生要积极走出去拓展渠道,积极为乡村和企业之间建立联系,搭建“村企生意桥”,弥补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创新、资金等要素的不足[5]。选调生要利用自身优势主动谋求校地合作,加强乡村与农林等特色院校的合作,为乡村和高校建立起“村校互通桥”,如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就是充分依托学校资源,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的典范。此外,选调生还要为高校毕业生和乡村基层牵线搭桥,用实际行动影响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回到乡村基层,积极鼓励引导、推荐原籍毕业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正能量与不竭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文明群众
请文明演绎
多让群众咧嘴笑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漫说文明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