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2021-11-23周剑凯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少数民族民族

文/周剑凯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命运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回信中说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1]。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的建设者,身上不仅肩负着推动整个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责任,同时也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定和民族大团结的历史重任,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创新、有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则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的重要举措。

一、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经历过高考而严格甄选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既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则与整个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否团结、社会是否稳定、国家是否繁荣。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推动高校大学生以民族团结教育为基点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同时也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性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无论是从国家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还是少数民族学生个人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从个人发展层面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维系民族大团结的宝贵人才,系统、专业、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培养不仅能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完善的人格,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个人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与国家荣誉感,从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民族团结层面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群众中优秀分子的代表,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情谊与眷恋,因此,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有所成后,都会选择返回家乡就业,肩负起发展民族地区的重任。身为家乡少数民族群众中的一名优秀代表,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为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培养了代言人和建设者,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拉近了党和少数民族同胞们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现状

(一)自我民族意识强烈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多生活在经济落后、消息闭塞的西部边疆地区,这些地区多属少数民族聚集区,而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家庭都信仰宗教,因此,在地区和家庭这种双重的宗教氛围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长时间的受自身民族的宗教、文化以及饮食习惯的“熏陶”,导致他们对自身民族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归属感以及民族自尊感。但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民族观念和民族思维较重,在未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人格特征之前,容易受到内部宗教极端分子及外部敌对势力分裂、分化,从而走向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相反的道路;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之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信仰的宗教不同,导致其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也各不相同。长时间生活在本民族聚集区的学生,已经对自身民族的一些行为习惯特点有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在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很难走出已经固化的思维模式,极易表现出不适应、排斥的现象,这不仅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民族团结与繁荣共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思政素质培养过程单一、匮乏

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作为高校开展的过程,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培训工作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理论宣讲引导少数大学生群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思政素质培训过程还是属于单一的“一对多”模式,授课方式也是以教师单方面“口授”的形式为主,这种授课方式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大打折扣。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直白、口号式的宣讲并不能让他们深入的领悟和了解国家政策,导致开展的思政素质培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之间的接受度和认同度变得有限,从而偏离了“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概念。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思政课程的培训方式产生了冲击,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便捷快速的情况下,传统的人才培训模式处于形式化状态,课本固有的知识层次与内容设计在互联网发展面前缺乏统一性认知,从网络、手机等渠道获取的信息和未经筛选、查证的“知识”泛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远赶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导致思政课程僵化,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三)少数民族思政师资力量建设薄弱

在“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下,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政队伍的建设,必须探索出一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道路。目前,我国高校思政体系总体呈现出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少数民族思政专任教师团队。目前,思政任课教师基本以汉族教师群体为主,由于对各民族之间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理解不深,导致各高校汉族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并不能切身体会其内部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从而在不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民族文化的前提下,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的陌生感与排斥感;另一方面,师资结构复杂,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经调查,我国高校的思政教师的学历多以硕士学位为主,少数拥有博士学位,而且有些高校既有专职的思想政治教师,又有兼职的思想政治辅导教师,这样的结构并不利于真正提高师资力量,反而师资力量的不规范或教师人员的良莠不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下降,影响着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3]。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训改革举措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教育因责而生,尽责而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首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各高校应多开展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构建民族认同教育内容的“多元一体”,高校要精确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心理思想,在开展思想政治素质培训时,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二)运用多媒体平台,打造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新阵地

步入信息时代,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流媒介,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有机的融入新媒体中,成为当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趋势。因此,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摒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单一、乏味的课堂形式,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兴趣感和关注度。首先,高校应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通过运用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可以积极参与到构建思政工作体系、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其次,在强大的网络数据化技术的支撑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可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推动着教育者不断进行教育创新。

(三)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人才培养工作队伍

加强思政人才培养队伍的建设,是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下,加强思想政治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第一,专业人才选拔。一方面,高校应专门建立少数民族思政教研室,引进少数民族思政教师,提升在汉族思政教师群体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汉族思政教师培训,聘请民俗学、心理学和少数民族思政专家为他们进行授课,提高思政教师“换位思考”能力,拉近教师与少数民族大学生间距离,为更好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鼓励教师深造,提高学历,加强专业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促进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高校思政培训队伍个人应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素养,通过进一步深造,来了解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加强思政素质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从而达到以减少兼职思政教师或二级学院领导担任思政课教师的目的。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生活习惯,同时也要深入探究当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深深地融入学生群体当中,从而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多元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
创办中学生业余党校 提高学生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