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力资源课程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探索

2021-11-23黄文徐德鹏王全纲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实践性产教人力资源

文/黄文 徐德鹏 王全纲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人才的需求,在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结合产教研融合的相关政策展开教学探索[1]。

一、人力资源课程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已无法适应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许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工作有所不同,因此,高等学校需认真反思当前存在的问题,借助产教融合思想来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与高等学校产教融合相关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二)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无法发挥出巨大的功效,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2]。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习惯了按照原有的模式来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严重。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缺乏到企业开展实践活动的经验,正是由于此类问题的普遍存在,使高等学校必须要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对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要

目前,在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各项管理活动都是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很好地改变了当前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产教融合,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能够不断加强沟通和联系,同时也能为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为教师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产教融合是由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所决定的,高等学校对此问题要特别重视。

二、高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编写问题

尽管国家和高等学校对人力资源专业的课程教学非常关注,也在不断加强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分析和研究,但是,在高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教材建设方面的问题。目前,人力资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由国家组织编写的精品教材,但许多教材在编写后长期没有得到更新,教材中存在大量过时的教育理念,这些会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产生严重的制约,由于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是紧紧围绕教材而开展的,如果教材内容与人力资源工作实际相脱节,教学活动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目前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教学活动缺乏实践性问题

人力资源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材中的许多管理方法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全面认知,但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未注意到这一问题。目前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尽管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人力资源课程所涉及的各种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性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水平很难得到提高,这在目前也是严重制约学校人才培养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

(三)学生态度问题

高等院校的学生对人力资源课程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目前,许多高等学校的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并不重视,他们认为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存在很大差距,更愿意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理论知识的不足必然会影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对教育活动的错误认识,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对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

(四)教师教学技能问题

在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技能也会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高等学校承担人力资源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很难结合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工作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在产教融合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如果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建立在自身对实践工作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而开展的,那么教学活动将很难取得预期的目标,所以这是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课程产教融合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源课程产教融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大教学反思力度,按照相关策略做好教学活动的优化。

(一)认真做好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活动需要围绕清晰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来展开设计,要积极地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统筹考虑,并积极借助产教融合活动的开展,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计之中。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开展的需要,重新规划设计课程设置的内容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只有借助此项活动的开展,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设计出明确的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否则,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很难得到保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

(二)积极结合产教融合做好对教材的补充和完善

产教融合政策的全面推行,对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师需要不断加大对目前使用教材的研究,结合产教融合活动的开展,发现教材中的不足,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借助专业的学术期刊、网站了解人力资源课程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此来不断优化和完善教材内容,使教材能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做好对教材的修订与完善,就能为学生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课程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不断提高。

(三)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当前,高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学之所以无法取得理想效果,主要原因是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力度不足。因此,面对这一问题,高校教师应认真反思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借助产教融合政策全面推行,不断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与互动。在课程教学实践性环节中,积极与企业配合,引导学生参与到顶岗实习工作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教材中理论知识认识,并以此来更好促进学生学习和未来的工作。

(四)对现行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学校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也需要改进。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下,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评价主要借助考试来展开,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很少涉及实践性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与产教融合的精神不符,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造成影响,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面对当前最新的教学形式和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需要积极改革当前的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以此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注度,只有学生借助教师的引导,对实践性教学有了全面认识后,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人力资源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开展双证教育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为学生将来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双证教育,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所涉及的课程与学校课程相结合,通过这种方法来更好地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根据证书课程的标准来展开学习,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技能,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取得毕业证书和国家颁发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这对促进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与此同时,由于证书课程与企业工作实践联系密切,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是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能用到的知识,而且在考核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在人力资源课程产教融合教学背景下,高等学校要不断加大教学反思力度,积极将证书教育课程和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以此来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借助参与教学活动,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高等学校在人力资源课程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双证教育开展力度,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课程教学的需要,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人力资源课程的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开展,要不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力度,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之中,以此来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引入“双证”教育,借助证书课程来优化人力资源课程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实践性产教人力资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