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世界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以砌筑项目为例

2021-11-23李旭周锐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砌筑大赛实训

文/李旭 周锐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引领职业院校实现教育改革创新,开发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和课程,使院校在国际技能竞赛中获得一定影响力,顺利地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研究世界技能大赛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可以寻求有效创新途径,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一、世界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挑战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过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职业技能要求长期确立的,采取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等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受这种思维局限,过去砌筑技术被看成是技术含量低,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但随着行业转型发展,有关工作活动日渐复杂,对学生技术创新运用、技能操作精准度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延续传统人的才培养理念显然无法满足职业人才培养需求。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不仅要求选手深入生产实际接受技能培训,还要求吸收消化行业主流技术成果,做到独立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1]。树立科学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思维逻辑、创造力、个人视野等方面取得发展,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工匠人才。

(二)对实践课程教学的挑战

在建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大多实践课程是嵌入理论课程和设计教学,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但实际的建筑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单纯地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设置实践环节,将造成学生对工程测绘、外墙砌筑等实践内容了解不足,难以做到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砌筑教学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安排了1周的实训课程。但从世界技能大赛的内容来看,将砌筑施工当成是一项专项考核内容,设置了不同比赛题目和详细的评分细则,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考核。在院校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缺乏大赛所涉及的知识点和专项技能内容,也难以选拔出可以顺利应对各种实践活动和专业竞赛的学生。院校学生通过竞赛难以获得理想成绩,容易给学生参与实践生产带来打击。

(三)对基地训练方式的挑战

随着产教融合战略的实施,高职院校纷纷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而共同打造实训实践地基。但就目前来看,院校制定的实训计划方案依然脱离实际,如在砌筑实训教学中,并未给学生提供专用场地和材料,只是在简单示范后由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所用的砌块尺寸较小,只能供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步骤和流程,难以把握其中细节。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在接近5个小时的比赛中,裁判员将从墙体垂直度、窗口偏差、灰缝宽、墙面平整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并要求选手能够准确把握砌筑施工细节,学会运用勾缝器等各种工具进行科学作业。但高职院校不仅缺少专门的训练场地,在训练上也未能提供必要的工具、器材和材料等,导致训练活动流于形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世界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影响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要进入行业一线,要使大部分学生达到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加强学生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按照这一思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参照大赛评分和考核标准来确立培养目标,从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个角度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2]。以砌筑专业为例,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建立完整专业认知体系,理清结构砌筑与墙面平整度等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将问题当作导向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拓宽专业知识和技术广度,了解砌筑行业最新材料、工艺技术等,探索解决砌筑问题的新方法。培养应变能力,做到灵活应对砌筑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等,做好施工时间分配管理,可以应对实践生产中的各种复杂情况。

(二)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通过创新院校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对照世界标准实现行业人才技能需求的深入挖掘,从竞赛与教学相结合的角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来讲,是将竞赛阶段一一对应课程,如世界技能大赛划分为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和世界比赛多个阶段,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可与学生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实战技能等不同阶段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相结合,形成赛教融合体系。如在基础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可从建筑识图与制图、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验收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培养。当学生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报名参加校赛的机会,选拔扎实的基础学生。在专项训练阶段,可以学习砌筑、灰缝处理等技巧,掌握技术应用要点。在综合技能培养阶段,将世界技能大赛真题当作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直到学生操作熟练,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参加高等级比赛进行实战训练。

(三)创新基地训练模式

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依然需要将基础训练当作关键环节,确保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作业,做到真正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问题。为实现训练模式创新,可以以世界技能大赛选拔标准为标杆,从体力、毅力、技术等各方面提出训练要求,并按照大赛规则、比赛内容和评分标准组织校内比赛。将竞赛训练当成核心内容,安排学生日常加强训练,以大赛模块为标准制订个人训练计划,督促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做到勤学苦练,形成扎实功底和稳定的心态。此外,还应组织开展校外训练活动,将学生带到建设单位和兄弟院校,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技术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掌握更高技能的同时,学会如何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沟通,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3]。

三、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保障

(一)产教深度融合保障

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还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都离不开世界技能大赛的指导,只有以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作为指导,才能将世界技能大赛与院校教学工作准确对接,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为此,需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实现行业技能竞赛和高技术人才培训工程项目的结合,将人才培养和选拔当作落脚点,探索建立科学职业人才培养与考核评价体系,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指导。围绕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建筑业协会、建筑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合作,密切把握行业市场人才的需求,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推进比赛活动的创新发展。在产教深度融合基础上,深入分析世界技能竞赛标准与企业公益标准的差别,对照实践做法,把握技能培养细节,实现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的优化调整,做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

(二)师资力量保障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必须提供足够的师资力量,以确保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向学生传递更多建筑施工实践技能和经验,应联合企业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由院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士共同带队,为学生开展实践项目和参加比赛提供指导。院校可以选派具有丰富比赛经验的教师,从课题选择、课题研究等多个方面提供引领,并提供专业理论指导,做好学生日常培训和赛前集训等工作安排。企业教师可以在资源调配、时间分配、工序质量把控等多个方面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实践操作上提供专业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做好细节处理,打破理论思维的桎梏,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可以利用一切资源来解决现实问题。

(三)硬件条件完善保障

为加强实训教学,完善硬件条件,立足建设真实环境建设训练场地,结合现行建筑行业发展情况,提供全站仪等测量、检测和砌筑施工设备、工具等,并提供真实砌筑材料,有效开展专项训练,以确保学生掌握各种材料性质、了解器材性能、尺寸等。在实践生产中,学生在学会正确使用资源的同时,结合实践生产需求,产生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需求,实现建筑施工工艺的改进,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建筑施工方法。经过系统实训锻炼,学生形成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并成功踏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取得理想的成绩,使院校人才培养达到更高层次。

四、结语

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从技能培养、素质训练等方面健全实践课程体系,科学组织学生参加基地各类专项训练活动,使学生达到参加基地各类专项训练活动的水平,同时,还可以从思维、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快“双师型”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足够的软硬件条件,最终实现高质量、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砌筑大赛实训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建筑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的运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说谎大赛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