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

2021-11-23刘圆圆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教师高校学生

文/刘圆圆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梳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间关联的基础上,掌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状况,以便不断调整和制定出合理的思政教育方案,真正引导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阐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与广大民众经过实践和反思后,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拥有一定的先进性思想特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应在高校中宣传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它的精髓,满足精神方面的追求,并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通常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下述几类表现方式:第一为物质方面,主要针对能学习和了解到的相关历史文物、知识以及古迹等内容[1];第二为精神方面,在有针对地进行历史革命事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这个时代。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表现形式,要求高校教师加以深入了解之后,灵活运用,以便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2]。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联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以拓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的精神文化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它凸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先进性。所以,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过去的革命历史和众多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借助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使其中涵盖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得到传播,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求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案例研究、影像资源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二)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广泛传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涵盖了多样化的精神方面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站在高校的角度,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可以应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不同的方式,使高校的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其形成科学的“三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

1.加大网络宣传途径的拓展力度

对高等院校而言,应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新媒体技术,突破从前在时间、空间方面的束缚。高校教师可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学课堂,借助不同的传播形式让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

在高校教师依靠网络平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紧密结合互联网平台的特征,以便完成宣传的任务。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相关信息,能够处于可控的状态,便于高校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高校学生的特征情况,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2.加快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建设的速度

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到校园网与校园媒体建设工作当中。处于网络信息时代当中,微信与微博等新型的社交软件涌现出来,给广大民众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互联网平台的科学利用,能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效果。

(二)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高校教师在为大学生讲解相关思想政治方面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明确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合理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的良好作用,将更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纳入到课本当中,并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编制出科学的思政教育策略。对高校的思政教育人员而言,需要为学生认真设计和编写出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籍,然后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史,在全新的文化角度下,组织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活动当中,有助于高校学生深入掌握革命历史情况,让其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经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极为必要,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

(三)积极组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活动

对高校来说,应积极组织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途径得到拓展。结合不同区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情况,引导高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高校大学生可以在寒暑假期间,去当地所在的红色纪念馆当志愿者,通过深入到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树立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由于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室并非处于固定的状态,导致学生寝室成为主要的活动场地。因此,高校可以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公寓的活动,有关高校辅导员以定期的形式到大学生的寝室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这样,就能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达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效果的要求。

(四)提升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认知

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以达到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注重提高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加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对高校来说,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感受,以便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帮助自己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落实

为有效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落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思想的教学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内容渗透至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专业、年龄、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区别,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加强分类指导。与此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目标,加强班级党支部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标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点点滴滴,从基层实现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等优秀个人品质的培养。

另外,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强对高校校园品牌建设的创新,升华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拓展高校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主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做好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利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校园文化内涵,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使命,以社会的发展为己任,积极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成效,要求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思政教学课堂中,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精神。事实上,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可以帮助大学生们形成科学的“三观”,使其明确自身担负的责任,达到高校育人工作的要求。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应对相关红色基因加以传承,真正落实好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教育工作,避免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化,借助多样化的宣传与推广方式,使红色革命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其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达到思政教育工作目标。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校教师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