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卫生事件下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1-11-23余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学生

文/余伟

公共事件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以及严峻性,其不仅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并且会对社会各行各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以及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会受到一些难以避免的影响,最终导致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加。据相关数据表明,随着我国教育水平日渐提升,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与去年的数据相比,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达到909万人,发现增长的幅度以及数量均为新高度。自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的减慢,许多行业均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许多店铺以及品牌宣布关门或是倒闭,从而导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如以往[1]。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大幅度地降低,其降幅达到20%。由此也可以看出,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毕业生造成的影响是更为严重的。相关部门应当针对这一形势积极作出相应的举措,努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就业保障。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所受影响

由于受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冲击。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失业率已达到5%。现阶段中,疫情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一些无症状的病患,因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难度也难以迅速降低。除此之外,由于海外疫情蔓延,一些外贸行业以及旅游行业也难以避免地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让人类成为命运共同体,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因此,无论是哪一部分出现了问题,都会产生相应的蝴蝶效应,最终使全球经济均遭受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也随之慢下来,大多数企业在复工时均需要较长的时间,且需承担一定的经济风险以及压力,最终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只增不减,而留学生的回国也加大了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应的,一些需要出国学习或就业的学生同样受到了阻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为了避免大量人群集中,大多数招聘会均选择在线上进行,进一步加大了企业选择人才的难度[2]。尤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许多高校毕业生需要进行毕业实习,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很难顺利进行相应的实习工作,直接造成了企业无法更加全面地对毕业生进行考核评估。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也因为这些因素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以及消极思想,难以迅速与现阶段的变化状况相适应,从而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率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乐观。

二、公共事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高度重视新媒体,进一步健全就业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方面的技术也随之获得了改进革新,新媒体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显著的一项。今天,在新媒体逐渐成为主流媒体形式,许多企业会选择在网络上进行线上人才招聘[3]。同时,因为受到公共事件的影响,大部分用人单位均选择在网上发布相应的招聘信息,并在网上开展相应的面试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在企业招聘人才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力量,高校应当学会与时俱进,积极跟随时代的变化及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全面开展相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因为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高校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地开展线下就业指导工作,因此,高校可以选择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建立相应的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注重其完善性,该就业信息系统包括六个环节:第一,发布相应的企业招聘信息;第二,用人单位线上宣讲会;第三,企业线上招聘会;第四,线上就业指导课程;第五,毕业生上传就业信息;第六,审核毕业生就业信息。这六个环节能够使高校毕业生的全部就业过程得到较为全面的覆盖,也能为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方便,实时掌握毕业生所进行的就业环节,并更加及时、有效地针对大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也较为有利。对高校毕业生而言,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为公共事件带来的就业压力以及焦虑,也可以良好地避免毕业生在虚假信息繁杂的信息时代受到欺骗及干扰,让毕业生获得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4]。

(二)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就业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人民群众体现了全国一条线、共同攻克特殊时期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抗疫前线以及许多确保社会正常运行的行业中,出现了许多积极奉献、不畏艰险的青年工作人员,其不仅对此次抗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青少年树立了正面、向上的积极榜样。因此,高校的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对抗疫期间出现的优秀工作人员的事迹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收集、整理,在对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应的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讲解这些事迹,从而达到引导毕业生们积极投入工作中的目的,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为社会做贡献,让毕业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并在我国建设“中国梦”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5]。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高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因此,高校工作人员应当从根源着手解决问题,针对存在焦虑情绪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以优势挖掘、找准就业方向、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通道以及指导学生面试等方面为主要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来使学生的焦虑情绪以及就业压力能够有效缓解,从而让高校毕业生端正态度、转变心态积极参加就业工作。除此之外,因为高校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都处于一个较为安逸的环境中,对职场缺乏较为全面、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也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大学生比较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及创业意识,部分大学生具有眼高手低的缺点,大部分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一味追求待遇佳且工作内容舒适轻松这一类的工作,最终造成有业不就的种种不良现象。所以,高校应当积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良好的就业观以及择业观,使他们对自我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并对职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让其制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就业期望,将“先就业、后就业”作为基本就业原则,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加入求职队伍。

(三)成立专业的指导队伍,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水平

高校在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时,就业指导教师的水平以及素质是一个较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和就业指导教师的水平等方面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教师为学生辅导员,在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重心较为偏向思政教育,大多数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均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因此缺乏相应的就业专业知识,就业指导技能也达不到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在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及就业指导时,不仅所讲授的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创新,且所使用的形式也是单一的,而且大多数学生无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最终导致就业指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为了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必须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及水平引起高度重视。高校可以积极成立专业的指导队伍,并按照特定的时间来定期为就业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培训,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搭建相应的培训系统,从而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相应的就业指导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指导水平。

三、结语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中一支富有创造力以及活力的社会发展后备力量,他们不仅对工作充满了热情,而且极其富有干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属于热点问题,除了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之外,也与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相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都应当对公共事件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健全就业信息系统,组建专业的指导队伍,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国家及社会的建设中。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