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养殖业疾病防治的具体措施

2021-11-23李继峰陈媛媛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5期
关键词:患病疫病养殖场

李继峰,陈媛媛

(济南市章丘区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济南 250200)

疫病防疫是生猪养殖的重点工作,且猪肉又是我国肉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不仅能够增加养殖者经济收入,而且还能够保证食品安全,因此,降低患病风险,实现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了养殖者养殖过程中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1 生猪疾病的流行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猪肉类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生猪养殖已经成为人们实现脱贫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地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各类疫病对于生猪养殖产业的威胁程度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养殖户在养殖中重新审视目前的疫病防控方向。目前我国各类生猪疾病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危害性大,其危害性包括高死亡率和高传染性,以非洲猪瘟最为典型,此类疫病在发病时往往能够迅速波及整个养殖区域甚至出现全国性的暴发,死亡率高,若错过防治时间,则很容易造成养殖场生猪的大面积死亡。其次,单一病例在减少,多病原感染突出,若养殖环境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则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加重病情的危害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再次,疾病控制难度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①致病原的进化造成了传统疾病防控手段难以应对各类新型疫病;②各类药物的滥用使致病原产生了抗药性,这其中以抗生素的滥用最为突出,因此,目前疫病的防控难度增大。最后,随着我国各类生猪疫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对于原有养殖场中出现的传统疫病能够起到防疫作用,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加速了生猪交易的流通,这在丰富了生猪贸易的同时,也加快了各地区本土疫病种类的传播,使得生猪疫病的诊断与治疗愈加困难[1]。

2 生猪疾病暴发原因

虽然目前我国各类生猪疾病具有高传染性,但是造成大规模传染的原因除了防控不当以外,还与养殖方式密切相关,在养殖场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会极大地增加患病几率。首先,养殖区建设不合理,在某些农村地区,由于其养殖规模较小,因此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养殖,养殖区域靠近住宅区和交通线等地,人类以及车辆携带的各类病菌均能致病。其次,接种免疫不规范,养殖户在进行接种时,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会使用三无产品进行接种,这往往会造成免疫失败,加大了患病风险。再次,养殖环境脏乱差,疾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存在直接联系,在某些养殖区域缺乏定期消毒、卫生打扫等,对于养殖使用的物品随处放置,无秩序的养殖方式也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为了缩减养殖成本,选择已经被市场淘汰的品种进行养殖。

3 生猪养殖疾病防控要点

3.1 科学选择养殖品种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生猪养殖的最终品质,首先需要做到科学的选种,我国生猪种类主要有本土养殖猪、品种改良猪以及国外引进猪三类,通常情况下应当选择性成熟较早、繁殖能力强以及抗病能力强的种猪进行养殖,在传统的生猪养殖中,养殖户较为侧重本土生猪,本土生猪的优势在于对本土的各类疫病具有较高的抵御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化生猪会出现退化的情况,因此可以通过引进其他地区高品质生猪进行养殖,或者引进优质种猪进行品种改良。

3.2 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良好的养殖环境能够促进生猪的生长和提升免疫能力,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养殖地区暴发疾病与养殖环境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为了降低生猪患病风险,还应当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首先,养殖区域应当设置在远离人群和公路的地区。其次,养殖场内猪圈的设置应当确保向阳、通风等。再次,应当定期打扫猪圈,并使用消毒液进行定期消毒,及时清理养殖场中的杂草、鼠类和蝇类,并做到人畜分离,除养殖人员以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养殖区域。最后,降低养殖场中细菌和病毒的污染,疫病暴发并传播必须具有传染源、传播渠道以及易感源三个部分,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减少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均能够有效地降低疫病的传播速度,降低生猪患病风险[2]。

3.3 保证饲料营养的全面性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据整个养殖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某些养殖户为了缩减养殖成本,会使用一些低品质的饲料进行喂养,这种饲料虽然价格较低,但是饲料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却无法满足生猪生长的需要,因此会造成生长速度缓慢、免疫力低下等结果。生猪的成长对于各类营养物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只有保证营养的均衡与全面,才能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打下基础,在选择饲料中,既要考虑养殖成本,同时也要考虑饲料品质,因此要首选那些蛋白质丰富、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充足的饲料进行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避免由于投入过多或者过少对生猪的生长造成影响。在夏秋季节,可以向生猪投喂适量的青绿饲料,以此促进生猪的肠胃吸收。

3.4 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生猪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科学的免疫接种能够预防大多数的疫病,因此做好免疫工作也是降低患病风险的重要举措。在进行接种时,首先要注意接种疫苗的毒株、生产厂家、批号以及有效期等,仔细阅读说明书中使用禁忌和使用方法等,并注意疫苗使用的剂量和免疫方式的规范性。

3.5 提升生猪免疫力

提升生猪的免疫能力能够调整生猪的免疫系统,使其对各类疾病具有免疫能力,生猪的免疫功能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第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效果是先天性的,不需要通过后天进行弥补,非特异性免疫对于多种疫病均能够起到防疫作用。第二种是特异性免疫,也称之为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方式只能够通过后天人工干预的方式获得,因此可以使用免疫剂对生猪的获得性免疫进行干预,目前生猪市场中常见的免疫调节剂主要有维生素类、矿物质类、多糖类、微生物制剂、各类激素以及抗寄生虫等,适当地使用免疫调节剂,不仅能弥补先天性免疫中的不足,而且还能够提升生猪的整体免疫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各类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均能够导致生猪患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为了减少患病风险,养殖者必须强化养殖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生猪管理制度,从而做好疫病防控工作。随着目前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方式也逐渐向规模化靠近,在规模化养殖场中,保障养殖环境、饲料使用、免疫程序以及品种的选择,能够及时规避各类疫病风险,确保生猪养殖产业朝着健康化、高收入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患病疫病养殖场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信息的随机模型分析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