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养殖场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

2021-11-23付静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5期
关键词:猪瘟消毒非洲

付静

(四川省岳池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广安 638300)

2018 年非洲猪瘟在辽宁省首次确诊,随后疫情向全国各省迅速蔓延,到2019 年下半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显著升高,严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欧洲野猪、疣猪、丛林猪、患病家猪、康复家猪和非洲软蜱为非洲猪瘟的长期传染源。发病猪和病死猪的全血、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都含有非洲猪瘟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1.2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循环方式有:丛林传播循环、家猪循环、野猪循环、蜱-猪循环和野家循环五种模式,重点阐述前两种模式。

1.2.1 丛林传播循环(虫媒传播)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软蜱-叮咬野猪—被未感染非洲猪瘟的软蜱叮咬获得病毒——在软蜱体内存活繁殖——叮咬其他野猪导致感染,即“野猪—软蜱—野猪”的循环模式,非洲猪瘟病毒通过这种丛林循环长期存在自然界中。家猪循环(家猪—家猪,接触传播):非洲猪瘟经口—鼻途径直接传播,或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摄入猪肉或其他受污染物品,或通过被污染物之间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①感染猪与未感染猪在互相争斗和撕咬过程中通过口、鼻等方式直接接触传播;②未感染猪直接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间接接触传播:①饲喂被感染的肉品废弃物,如潲水、餐厨垃圾等;②接触被污染人员的衣物、装备等;③接触被污染的各种车辆;④接触被污染的生产生活物品;⑤饲喂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1.3 易感动物

猪科所有动物都易感,但主要对家猪、野猪和它们的近亲欧洲野猪致病。

1.4 潜伏期

潜伏期4~19d,具体时间主要受病毒、宿主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影响。

1.5 发病率和病死率

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1.6 季节性

该病无明显季节性。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型

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1~3d 内发生突然死亡。

2.2 急性型

体温40.5~42℃,病死率可达100%,病程4~10d。

外观: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有呼吸道症状。

消化系统:出现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腹泻,粪便带血。

神经系统:精神沉郁、厌食;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病程延长则出现其它神经症状。

生殖系统:妊娠母猪流产。

2.3 亚急性型

体温波动无规律,一般40.5℃以上,仔猪病死率较高。病程5~30d。其他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

2.4 慢性型型

波状热,病程2~15 个月。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

3 剖检变化

1)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

2)心内膜和心外膜出血;脾脏充血肿大易碎,呈暗红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梗死;

3)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黏液;

4)肾脏包膜斑点状出血;

5)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胆囊瘀斑出血。

4 诊断

4.1 可疑病例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和流行病学,各符合标准之一即定为可疑病例。

4.2 疑似病例

对临床可疑病例,经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病例。

4.3 确诊病例

对疑似病例,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普通PCR 或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复核阳性,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非洲猪瘟确诊病例。

5 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重点需做好生物安全、免疫完善和生产管理三个环节。

5.1 提高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通过减少病原入侵,及时杀灭入侵病原和阻断病原在猪场内传播来最大限度降低病原微生物的载量。提高生物安全需做好以下环节。

与猪相关环节:①最好不要引种,尽可能自繁自养;②禁止厨余垃圾喂猪;③实行小单元实心墙饲养,减少鼻对鼻接触进行气溶胶传播;④粪尿处理实行暗沟室外下水排放;⑤猪场内禁止解剖;⑥病死猪和病猪的污染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人员环节人员带进出猪场的频率最高:①不去接触危险的地方如聚餐、聚会、屠宰场和拉猪车;②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猪场;③人员返场必须消毒洗澡换服装;④进入猪舍前必须洗手和换专用靴子;⑤严禁在舍内排泄、吐痰。

卖猪环节相关数据显示卖猪后发病几率增高:①拉猪车、贩运人不能靠近猪场;②停车装载猪的地点使用前后消毒;③参与卖猪人员洗澡换服装后才能返场;④参与卖猪工具消毒后才能返场;⑤卖猪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消毒;⑥做好批次生产计划,减少卖猪频率。

水源环节水的使用风险性极高,1 个单位的非洲猪瘟病毒即可引起健康猪致病:①饮水要使用60m 以下深水井的水;②要设计好排水沟防止雨水倒流,尤其是雨季;③冲洗圈舍的水要清洁卫生,加入消毒液0.5h 以上处理,如二氧化氯泡腾片。

饲料环节饲料是直接进入猪体内的物质,风险性高:①运饲料的车辆可能携带非洲猪瘟病毒,最好在1km 外用自己的车辆进行转运,转运前净置0.5h 以上稀释浓度;②为消杀饲料外包装可能携带的病毒应进行紫外线或臭氧消毒;③新进饲料在饲料仓库放置15d 以上再使用,避免饲料原料携带病毒。

物品环节凡是进场的物品应保留最小包装进行消毒,消毒方式可以是雾化、紫外线、臭氧等。

场内其他动物环节猪场内其他动物可能会机械性携带或搬运非洲猪瘟等病原:①场内除人和猪,不能养其他动物,同时防止野生动物进入;②消灭苍蝇,灭蝇的关键是蛆,可以通过粪尿发酵或用环丙氨嗪杀灭;③消灭蚊子,灭蚊的关键是场内不能有死水,在死水区可用石灰、火碱、洗衣粉进行碱化;④消灭老鼠,根据不同品种老鼠的生活习性进行杀灭;⑤防止鸟类,可以采用动态稻草人、驱鸟器或驱鸟带;⑥消灭寄生虫,尤其是软蜱,可以用阿维菌素透皮剂或辛硫磷。

消毒环节尤其是在有危险的时候必须进行消毒,包括卖猪、进人、进料、转群(无症状感染的猪传播)。

消毒药与消毒方式:①臭氧或紫外线消毒,运用在封闭环境、有死角物品;②氢氧化钠、生石灰消毒,运用在环境地面和空栏时,掌握好浓度(如氢氧化钠2%~3%最佳)、温度(氢氧化钠高于4℃才有效)和时间等;③二氧化氯消毒,运用在饮水、环境消毒;④表面活性剂,运用在黏膜和接触黏膜物品(如医疗器械等);⑤洗涤用品,运用于手、皮肤和服装等清洗;⑥高温消毒,猪舍复养前进行高温消毒,如火焰消毒等。

5.2 完善基础免疫

疫苗是防控疾病的最后防线,因非洲猪瘟暂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所以要防控非洲猪瘟只能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抵抗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特异性免疫的发生会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要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首先要提高特异性免疫力。特异性免疫即为基础免疫,指发病率高、发病后没有治疗药物但有安全可靠的疫苗的疾病的免疫。常见的基础免疫有伪狂犬、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日本乙脑、流传二联苗和圆环病毒等。

完善基础免疫要根据猪群实际选择合适的免疫种类。如所有猪群都应进行伪狂犬、猪瘟和口蹄疫免疫;种猪必须进行细小病毒和日本乙脑免疫;结合自己猪场实际选择制定流传二联苗和圆环病毒免疫计划。

5.3 加强饲养管理

生物安全做不到滴水不漏,免疫完善也不可能百毒不侵,这就需要加强饲养用来弥补生物安全和免疫完善的漏洞、协调他们的矛盾,通过做好每一个细节,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产成绩。主要包括管理计划和动物福利。

制定管理计划合理制定猪场年、月、周和日工作计划,同时注意工作先后顺序,如免疫前要增加营养、保健前先驱虫、驱虫时需配合多西环素、治疗不能过夜、在特殊情况下免疫和同时治疗。

提高动物五大福利:①生理福利,供应营养全面的饲料和充足饮水,确保猪只吃饱喝足;②环境福利,根据不同猪群提供与之相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饲养密度,睡觉的地方最好用橡胶垫板,确保猪只住得舒服;③卫生福利,搞好圈舍、食槽和猪只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害传染;④行为福利,可以增设柔软玩具,让猪只表达天性的自由,快乐生长;⑤心理福利,减少应激让其慢慢适应新环境,如仔猪断奶和转群不要同时进行,减少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6 结语

非洲猪瘟是能对我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一类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从生物安全、免疫完善和饲养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才能确保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猪瘟消毒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记(三十四)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消毒,大头有话说
家庭消毒, 你真的做对了吗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门把手消毒滑块
多国发生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