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体教融合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2021-11-23周加兵宁夏大学

灌篮 2021年36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教师融合

周加兵 宁夏大学

2020 年8 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引发社会和学术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在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体教融合”的历史变迁、理论核心、发展困境和推进路径等方面,但对于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在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差距的现实情况下,体教融合如何结合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地区推行关注较少,而随着2021 年1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基于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本研究探讨体教融合的改革中关注到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教育理念等的差距的现实情境,如何更好地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农村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健康人格的塑造、社会适应人格的形成,更好推动教育公平和体育强国的建设。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体教融合改革的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下供给侧支持

(一)财政倾斜,拓宽基础设施建设渠道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教育部等部门在2016 年颁布的《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2018 年九月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2021 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给予农村地区政策和财政倾斜,为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长期供不应求的现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农村地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运动员培养体系在农村学校体育中的建立、体教融合改革在农村地区的推进提供物质基础。

(二)人才引进,提升师资力量专业水平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指出: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强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保障农村地区人才引进,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主要表现在农村教师岗位增多和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提高,以保证“人进来”和“人留住”,切实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农村地区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学校体育发展带来“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从而为农村地区体教融合改革的推行、农村地区运动员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人才支持。

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体教融合改革中的挑战——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差距显著

(一)农村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供需失调

基于体教融合相关理念和内涵,在学校体育方面,现阶段农村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多样化选择匮乏及体育基础设施紧张,仅仅只能满足学生的日常体育需求,在学生兴趣选择和技术水平提高方面存在瓶颈,无法承担建立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时代任务;而在家庭体育和大众体育层面,由于农村地区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生活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建立仍不完善,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建立的村民健身广场服务主体更多是老年人群体,且老年人健身需求较低,使得体育设施既无法满足青少年儿童的体育需求,资源又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导致在课余体育活动方面,现有农村体育设施无法满足青少年学生需求,极大阻碍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良好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体教融合改革在农村地区的推行极大的受制于基础设施的薄弱及供需失调。

(二)农村地区体育师资力量和体育教学能力匮乏

长期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经济结构单一,这一经济基础导致农村地区教师福利待遇较低,且生活较为单调。这一现状导致农村地区体育教师较为匮乏,难以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需求。而现有体育教师的分析来看,从年龄和性别结构来看,主要以年龄偏大的老教师担任,且主要以男体育教师为主,这一结构导致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上较为落后,直接导致学生的体育课无法达到该有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从而导致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显著提高,而技术水平相对低下和校内竞赛的缺乏又会直接导致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链。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体教融合相关理念中关于提高体育竞赛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存在现实阻碍,阻碍体教融合改革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不利于运动员培养体系回归国民教育系统。

(三)农村地区教育观念落后和体育重视程度不足

农村地区由于环境相对闭塞,经济发展与城市存在二元结构,在教育理念等方面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学校主要重视应试教育,对于应试科目更为重视,从而导致体育课被侵占,这一现状在体育纳入中考之后有逐步缓解,但仍然发现学校领导并不认可体育在健身健体中的作用,不认可强身健体对于学习成绩提高的正向功能,以应试教育思维办体育,从而导致体育课成为“考试课”,体育课内容服务于体育中考,内容逐渐单一化、枯燥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思维方式较为固化,仍坚持文化学习是第一要务,将体育与“玩耍”混为一谈,认为体育是不务正业,从而导致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二者都直接导致学生的体育需求无法满足,体育积极性遭到打击,从而不利于健康良好的体育习惯的养成。

三、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来看:根据农村地区现实情况,完善顶层设计

从《意见》中提到的关于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及引入社会体育机构协同合作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到落地实施中所采用的“增设体教融合教师岗位、实行课后时间托管、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等举措,在促进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落地实施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关注,完善顶层设计,在政策倾斜上提高对于农村地区的关怀度,加大资金和人才支持,推动农村地区体育基础设施供需平衡;在体制机制上,将体教融合成果纳入学校、政府绩效考核,提高地方政府和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在目标设立上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在思想指导和原则不变的基础上,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阶梯性、可行性、专长性目标”。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利用农村地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设计校本课程

在学校层面,本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利用各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现有条件,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加快校本课程的教研活动。在课程内容上可开发利用本地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也可以根据现有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自行设计体育活动和自行制作简易体育器械保证课堂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也可将一些对于场地器械资源要求较低的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内容,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以解决现阶段学生体育需求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良好生活方式。

(三)从教师层面来看:构建三级教师进修体系,提高师资质量水平

针对农村地区本地体育教师体育观念和专业技能较为落后的情况,以及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关部门可建立三级培训体系,一级培训是对于体教融合成果突出的学校体育教师可参加“体校牵头,各体院配合”的在职教师进修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理念和教学思路,拓宽视野,提高认识发展自身能力;二级培训是由优秀教师进修完成之后开展的县级为单位的“以体育教研室牵头,各学校体育组配合”的在职教师培训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共同培训,从而提升县级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后是在校内建立“以体育组牵头,各教研组配合”的师徒帮带制,由体育组培训其他学科教师,提高其他学科的体育素养和体育能力水平,以此来解决课余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紧张的情况,以此建立师徒帮扶小组。从而构建三级培训体系,以此解决体育教师匮乏和水平不高的情况。

(四)从社会层面来看: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学校体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重智育轻体育是长久以来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固有观念,而在相对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是根深蒂固,要想改变一方面需要拓宽体育人上升的通道,提高体育从业者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以此打破固有的“仅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观念,从而改变对于体育的态度,提高家长对于青少年体育的重视程度;其次是要加强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大众对于体育强身健体的认识,从而使得人民大众愿意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乐趣,最后,要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普及,提高大众简易体育基础技术和能力,从而提高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基数,从而使得家长愿意与学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发挥家庭体育对于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为农村地区学校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创造发展的机遇,随着“体教融合”“双减”等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又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价值导向,而从农村地区的现状来看,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以及教育观念仍然是阻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绊脚石,体教融合改革措施的推行依旧面对艰难挑战。而历史经验和政策指引又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因此无论是从乡村振兴战略,还是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规划,以及从体教融合的推行来看,学术界和社会大众都应该给予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发展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切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方案,而农村地区的广大教育从业者也应该积极加强教研活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教师融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融合》
破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