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2021-11-23郑治平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1年36期
关键词:导向院校职业

郑治平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在不同学段的教育领域之中,体育教学的占比和社会支持率也越来越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年纪较轻,但是身体却处在亚健康状态,身体机能素质和水平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具体着眼于体育课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体育课程并不感兴趣,甚至大规模的逃课去做其他的事情,上课不认真,对于体育课程自身来说也存在一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评价不到位等情况。为了进一步响应我国教育体系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和指导,必须要加强对暴露问题的解决,让课程安排合理化,制定更加明确的体育导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职业为向导,和体育课程相互结合,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输送需求。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意义与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性能

目前国内国外的市场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的竞争,竞争愈演愈烈,归根结底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最大的加分项,哪些企业和行业能够掌握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够在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1]。由此可见,对于行业和国家来说,人才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这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灌输和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和理论知识,另外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育,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全面复合型人才,若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这一任务,体育学习和专业类课程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科类型。在体育教学中只有以就业为导向,才能充分构建实用型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核心框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就业情况的考虑和市场情况的考量,促进体育教学过程的全程优化,让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指挥学生全方位发展,带动学生朝着职业化的方向进步。

(二)提升就业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是必然之措、必行之举,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绕不开的话题[2]。体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具体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学生情况,结合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予以合理的设定,这样才能确保体育知识和体育专业与未来的就业实际情况相互契合,相互匹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优势,拥有更多的加分点和闪光点,推动学校整体就业率的提升。

(三)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优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这种人才具有实用性价值,不仅具备高超的业务技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打底和本钱。体育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体育教师在课程组织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锻炼之中,深刻的把体育运动形成一种习惯印刻在脑海中,渗透在方方面面与点点滴滴之中,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即将面向工作岗位,从事有一定强度的工作,必须要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从这里可以看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创造提升职业素养的新模式,带动高职院校学生回归到职业素养培育的本真和初衷。

二、就业导向和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在目前就业导向的前提之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教学观念比较滞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以就业目标和信念作为课堂教学的根基和指导方向[3]。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存在着落后观念,采用相对滞后和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也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在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指导之下,学生没有办法树立正向的学习观念,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另外教师比较注重对体育技能的练习,而忽视了对就业技巧的渗透,学生只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体育技巧,却无法放眼市场和课堂外的天地,毕业之后也无法运用体育知识适应社会生活。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在于教学目标的改革方向不明确。在课程改革以及就业导向的大背景之下,高职体育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向作为指引,也没有把新课改的要求渗透在教学目标的全过程之中。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仍然是以经验为主,却不注重就业理念和就业方向的导入,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贯彻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行为上也没有做出调整,在这种教育大背景和环境下,学生的服务社会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均无法得到同步提升,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用人需求。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在于体育教学缺乏实践性。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很难想象一门没有实践性的体育教学是怎样的。高职体育教学在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之下必须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贯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背景之下展开体育学习,如果过分重视理论性的引导却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社会需求展开活动,那么必然会让教学侧重于理论性,体现不了现代体育教学的精髓和本质内涵,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素养,以至于他们在毕业之后也无法养成运动习惯,发挥不了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树立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观念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需要转变思想和观念,以学生就业为先导和前提,围绕着高职院校的特色来展开观念的塑造。站在体育教学的本身,体育精神中应当包括奋勇争先、坚韧不拔、顽强不摧等精神,这些都是当下的学生以及未来的社会从业者需要掌握的精神养料[4]。因此在教学之中可以把这部分的职业精神渗透在具体的教学项目之中,例如篮球教学、排球教学等,也可以通过组织竞技体育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之中体会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找到体育精神培养和职业精神培养之间的交叉点与共同之处,逐渐体会到体育学习是一项团队的任务,需要有团队精神和互助精神,不仅要发展个体能力还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另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还应当加强对专业内容的基础性改革,把教学内容进行妥善安排,转变体育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秉持着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树立体育教学就业观,把未来的就业方向和体育教学的方向相互协同并进,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当作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拥有足够的基础和本钱能够应对将来发生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第一个方面,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能素质锻炼。目前95 后和00 后是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力军,这部分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都比较大,如果缺乏系统的练习就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在高职体育教学之中,以就业为导向则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体能素质训练的相关内容,否则一到下午或者春困秋乏的时节就会感到身体疲惫,这会让学生在工作中也无法胜任。教师可以采取恰当的训练方式,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晨跑或晚跑,由最初的500 米增加为800 米再增加为1 千米,难度逐步上升,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第二个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体能胜任力的培养,结合不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根据具体的岗位要求展开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指引学生参与到严格的训练之中,提升学生的岗位导向性和胜任力度。

(三)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个方面,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应当把课外体育教学和课堂教学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作用,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着重的培育,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应当把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身体机能的培育相互结合,积极有效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知识竞赛、体育比赛等课外体育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将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延伸。

第二个方面,学校体育教学也可以走向群众,结合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开展。随着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质量以及精神质量,社会上已经掀起了全民运动的风潮,上至少年儿童下至中老年人都积极参与到社区锻炼活动之中,可以借助这一社会的风气优势充分凸显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特色[5]。比如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之下,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群众体育项目之中,个别有运动天赋或者运动长处的学生也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竞技体育比赛。此外作为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对体育硬件设施的维护和修缮,增长资金投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全新框架和模式。

第三个方面,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还应当加强对评价体系的建成,扩大评价的主体范围,改革只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基调。凸显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模式应当充分考量到企业评价和企业的标准,评价主体应当囊括教师、学生和同学三方的内容。同时在体育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当实施综合化的评价手段,从多个方面入手,考察学生的意志品质、技术规范性、心理适应性等多方面的指标,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动作要领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是否表现出了较强的职业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视角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应当做出多方面的调整,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不足之处,提高人才的综合性职业技能。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育观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导向院校职业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偏向”不是好导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