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家拳的历史形成与拳术特征

2021-11-23张奇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拳术岳飞

张奇娟

(嘉兴学院体军部,浙江 嘉兴 31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1]。岳家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技击价值使其成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拳种。岳家拳历经八百年历史,在全国习练者众多,现主要流传于我国鄂东一带。但长期以来,岳家拳也备受争议,岳家拳是否源于南宋?是否为岳飞所创?一系列疑问始终未解,究其原因是有关岳家拳记录的历史资料甚少,专家学者对其考究和挖掘也不够。为了探其究竟,作者深入岳家拳的发源地实地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论述岳家拳的历史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岳家拳为我国民族的繁荣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1 追根溯源: 探讨与岳家拳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

1.1 岳家拳与岳飞的关系

长久以来,岳家拳的起源备受武术界的关注,大家普遍认同岳家拳为岳飞所创,但又苦于无确凿的史料可资佐证。甚至有称,岳飞是形意拳的创始人。形意拳是否为岳飞所创,这里暂不做辨析。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岳家拳的缘起与岳飞有巨大的关联。其一、岳飞具有创拳的个人素养和武学能力。岳飞,南宋四大中兴名将之一,天赋异禀,武学奇才。《宋史》记载:飞“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岳飞传》云:师从“大侠铁臂”周侗,又师从名师陈广,善骑射,善拳枪,“一县无敌”。其二、岳飞帐下人才济济,有强大的智囊团,具备研习拳术的有利条件。岳飞礼贤下士,重文强武。岳飞军中名士满堂,知名部将多达几百人[3]。其三、岳飞重视练兵技术和士兵武艺的提高,岳家军士兵武艺来自于战场拼杀和实战总结。岳飞一生率领岳家军大小战役无数,无一败北。岳家军士兵个个身经百战,武艺高强。《金佗粹编》记载1140年郾城之战,“岳家军步兵与敌骑手拽厮劈,杀得金兵尸横遍野,大败之”。开创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的经典。金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由此可知,岳家军武技已经非同一般。然岳飞一生南征北战,军务繁忙,39岁英年早逝,距今尚未发现岳飞创编岳家拳的直接文稿。经岳家拳传承地实地考察,岳家拳这一拳术称法出现在明清以后。据湖北武穴(原广济)、黄梅岳家垸岳家后裔,及岳家拳传承人介绍,明清以前,岳家拳被称为兵家拳。时间是检验一切的真理,历史的真相迟早有一天会展现在世人面前。经多方查阅资料,清朝咸丰年间,岳飞后裔,清朝武举人岳立三(今湖北武穴人)在《岳家拳谱》一书之中[4]明确记载了岳家拳。岳家拳距今已经久远,岳家拳与岳飞的确切关系,还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考证。时下可得出的结论为:岳家拳起始于岳飞,视岳飞为精神偶像及始祖;它是岳飞后裔、部将和该拳术历代传承人在岳飞当年操练士兵技击动作基础之上,不断完善形成的一套拳法。

1.2 岳家拳为何主要流传与我国鄂东一带

1.2.1 岳飞在鄂东一带征战、驻兵、练兵

岳飞自青年投军以来,至被害杭州风波亭,此生再也没有机会踏上河南故乡的故土。南宋年间,鄂东蕲、黄、广一带是岳飞转战及屯兵之所。岳飞曾两次到黄梅,第一次是在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张俊请岳飞同讨李成。第二次是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向高宗奏请:欲乞亲至蕲黄以议攻却[5]。岳飞留下四子岳震驻守,飞蒙难后,五子岳霆来黄梅投奔,兄弟二人隐居于杨梅岭,改姓鄂,岳军士卒解甲务农,岳家拳遗留在鄂东民间。与鄂东一江之隔的江州(现九江市),一直被岳飞称为第二故乡。岳飞与江州渊源深厚,李汉魂编《宋岳武穆公飞年谱·岳武穆遗迹考》记:“王留江州颇久,复因王母姚太夫人赐葬庐山,王遂于郡城内营第,聚家属之北来者,为守墓计,厥后子孙遂世居其地。是王在江州,既有先茔,又有第宅,盖自汤阴沦陷,直不啻以此间为第二故乡矣[6]。

1.2.2 鄂东地区居住着一支习练岳家拳的岳飞后裔

明朝时期,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为朝廷所需,大力宣传岳飞精神。万历年间,进士楚中丞李祯受朝廷派遣撮合序立,详细记载岳飞身世、战功、受害、昭雪、追封鄂王及五子分赠五侯的具体情况[7],再次证实了湖北鄂东地区为岳飞一支后裔居住地。清朝,康熙丁未年间,岳飞后裔岳喆古宅在凤凰山下,霆后裔万山徙住广济,喆乃其后也[8],由此岳家拳传入鄂东广济一带。至解放后,广济县岳裔27代孙岳春山及其族长岳艳水献出秘藏《岳氏宗谱》[9]。鄂东地区大山之间,一个不起眼的村落隐藏着岳家后裔,为世人所惊叹。上世纪80年代,全国武术大挖整,黄梅县岳飞后裔,献出祖传《岳家拳谱》,该书现藏于国家武术馆,岳家拳在全国精彩亮相。

1.2.3 鄂东地区习练岳家拳之风经久不衰

自南宋以后,鄂东地区习练岳家拳之风从未间断。涌现出像南宋末年余玠这样的抗蒙大将。余玠幼年拜岳飞后裔岳琨(岳飞之孙、岳霆之三子,任罗洲团练使)为师,习练岳家拳,后镇守四川成都 11 年,敌人未越雷池一步,推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岳家拳第十四代传承人岳玺明,授职总兵,镇守颍州。岳家拳第十八代传人岳奇龙的爱徒,湖北黄梅县人赵崇仁,武功精湛为嘉庆皇帝的侍卫长。清朝年间,一代武术宗师岳立三,用其毕生心血,整理岳家拳文稿,为后世留下武学巨著。清朝以后,鄂东地区,大别山脚下民间田野习武之风更加盛行,民风彪悍。闭塞的乡村几乎与外世隔绝,几乎村村练武,人人习拳,出现“三人相会必论拳,十人扎堆就比拳”的盛况。路人问之,皆答:“此乃岳家拳”。

2 从战场拼杀而来:岳家拳的历史形成

2.1 岳家拳的萌芽时期

岳飞自幼习武,师从名师周侗,机智过人,勇猛无敌。外公姚大翁请来有名的枪手陈广,教授其枪法,故岳飞的枪法精湛无比[10]。岳飞不仅自己习武,也非常重视军中士兵的武艺操练。据史料记载,岳飞多次在鄂一带征战,驻军,并留下军马, 操练军中将士。据《宋史》记载,绍兴元年(1131 年),因李成“疆据江淮、湖湘十余州,练兵数万,有席卷东南意”引起朝廷高度不安。宋高宗遂命为江淮路招讨使,“张俊请岳飞同讨李成”(《宋史·岳飞传》11379页),“岳飞请 自为先锋”(《续资治通鉴》2881页)。在收复筠州、江州(江西高安、九江)后,“成势迫,绝江而遁,俊引兵渡江至黄梅县,亲与成战”(《宋史·张俊传》11472页)。李成与部将马进由于在楼子庄被岳飞打败,逃至黄梅、广济、蕲春三县交界的 “石幢坡”依山设防,与张、岳决战。“俊亲冒矢石,率众攻险,贼众数万俱溃,马进为追兵所杀,成北走降刘豫”。又据《宋史·岳飞传》关于岳飞“大破成军,追斩马进”和《续资治通鉴》(2889页)“俊引兵渡江,至黄梅县”,“率众攻险,贼徒奔溃,进为追兵所杀”。而后岳飞挥师北伐,屡立战功。最后一次岳飞在鄂一带征战,是在绍兴十一年(1141 年)。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被十二道金牌班师南下后,金兀术乘机渡过淮河,攻陷合肥、含山、历阳,在前锋临近长江的危急情况下,宋高宗要岳飞驰援淮西,岳飞在向宋高宗的奏请中写道“欲乞亲至蕲,黄,广以议攻却”。次年岳飞遇害,由此可见,在这十年期间,岳飞及部将都在鄂一带精心练兵和操练拳法,岳家拳在岳家军中初具雏形。

2.2 岳家拳的早期传承

岳飞在鄂征战时,曾将四子岳震留守在此地。据《岳氏宗谱》中的《忠武王五侯行略》记载:“四震侯先年随父王征讨李成、张用等,娄师驻兵黄梅县,诏进屯洪州后,人心惧,留震弹压黄梅。闻家难,遁迹考田之杨梅(今黄梅大河区聂家湾,蕲春、黄梅、广济三县交界处)。秦桧恨未释,改岳州为纯州,故讳岳从封姓鄂,聚大河民间。弟霆往依焉。”岳震和岳霆隐居黄梅县杨梅岭有二十一年(1141—1163 年)。宋孝宗给岳飞平反昭雪后,封岳震为朝散大夫,提举江南车路茶盐公事,复赠缉忠侯,岳震死后“谕葬黄梅县西山杨梅岭”。岳霆受封修五郎,复赠续忠侯,死后葬杨梅岭,与震合墓。由此可见,岳飞平反后,四子岳震、五子岳霆依旧居住此地[11],朝廷虽封官职,只不过是抚慰而已,二人继承父亲遗志,不问寒暑,与遗留在此的将士一起研习岳家拳术,岳家拳至此保留下来,岳飞后裔也牢记先祖精忠报国的遗训,历代练武。

1142年,岳飞被害,朝廷残酷追杀及流放岳飞后人,在抗金战场上屡建奇功的岳家拳也受到牵连,世人谈“岳”色变,无人敢练。岳飞四子岳震改姓为鄂,避难五郎关养马岭(今黄梅、武穴交界处大别山深处)。几年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日见岳家拳逐渐沉匿消失。他不甘于岳家拳就这样云消雾散,决定将岳家拳传承下去,为其父昭雪,为后世留下这宝贵的遗产。岳家拳是经战场拼杀总结而成的,动作沉稳刚健,步法迅捷灵活,闪展腾挪等都需要大的训练场地。鉴于当时形势,岳家拳已经不再以训练士兵作战为主,而要在民间田野继承下去,就必须要进行改革。据《岳氏宗谱》记载:“震为光其父之技击之术,于偶间得窥九牛酣斗于栅。其栅既狭,而牛亦巨,况九牛齐聚!牛皆双目赤炯,口流白涎,喘息如鼓,收尾埋头,各挺利角捉对互顶,然而步走不乱,似有法而循。震深以为感,归而无眠,复思斗牛之法,后有经年尤创九牛造栏棍,仅卧牛之地亦可演练。”随后几载,岳震,岳霆兄弟二人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将其父遗留下来的拳术进行整理改革,在保留其风格特点不变,格斗技术实用的宗旨下,最终将岳家拳改进成,在农村堂前屋后及田间地头等小范围地方,都能进行单人隐蔽训练的技击术[12]。由此,岳家拳由战场走向民间,习练者由士兵变为普通百姓,拳术短小精悍,能打卧牛之地。南宋末年,岳家拳在鄂东地区逐渐流传。蕲州人余玠,幼时跟随岳飞嫡孙,操练刀枪棍棒和岳家拳,后从戎抗蒙,屡立军功,官至兵部尚书,成为南宋末年一代名将[13]。明朝万历年间,楚中丞李祯倡议修了岳氏宗谱,岳家后裔日益繁衍昌盛[14]。明代万历年间,李甘来等武进士,均在岳家村学艺而成名[15]。故此,岳家拳在蕲、黄、广地区开始了早期较有规模的传承。

2.3 岳家拳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清咸丰年间,武举人岳立三是岳飞第二十二代孙,为岳家拳承前启后关键之人。岳立三少年聪颖过人,文韬武略,高中清朝武举人。后入朝为官,因性格刚硬直率,不满朝廷的昏庸无能,后罢官返乡。此后岳立三在武穴武山湖武山寨入道,号称无尚道人,开始潜心研究岳家拳术。他遵循祖训,日夜钻研,整理编著《岳家拳谱》一书,打破岳家拳几百年来的口传身授,无文字记载的历史遗憾。现在流传的岳家拳技术理论,大多以此拳谱为核心和精髓。岳立三对岳家拳的传承和发展功不可没,他不仅对岳家拳的拳理、技击以及拳术,器械套路等有深入地研究和详细的整理,尤其注重习练岳家拳的武德修养和入门训诫要求。他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入吾门者,非世俗小人也。能以艺为贵,不以艺为能。”这些观点和思想,彰显出岳立三作为一代武术大家的卓越超群,虚怀若谷。岳立三用其毕生心血整编《岳家拳谱》,标志着岳家拳从技术到理论的完善与飞跃,岳家拳成为了一门完整的武学体系。《岳家拳谱》文字简练、图文并茂、内容全面为同时期武术拳谱中的佼佼者,对我国古代拳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后岳立三年岁已高,机缘传艺与田德和(武穴市田应祖土著村民)。田德和艺成之后,三过黄河,两下湖广,北上山西,南下广州,战太极,会少林,惩恶霸,四处行侠尚义,扶困济贫,成为一代宗师。暮年之后,田德和打破门规,广收弟子,岳家拳在外姓中迅速传承发展,岳家拳第一次打破门规陋俗。民国时期,武穴镇国术馆成立。民国23年,大批教员开始教授岳家拳[16],鄂东地区习武之风浓烈,岳家拳进入了发展时期。

2.4 岳家拳的繁荣时期

解放后,岳家拳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日渐繁荣。1982年广济武术以练岳家拳为多,被称为武术村的有杨民望,李堂选,东畔,其中仅杨明望村就有4百多人经常练武[17]。1984年拳师戴茂焰、李申贵分别捐献出祖传手抄本《岳家拳大诀》《岳家拳谱》。1986年湖北省武术工作挖整,黄冈市体委成立专家小组对岳家拳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于1987年在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岳家拳》专著。湖北省武穴市也成为了全国第一批武术之乡。20世纪90年代,武穴市习练岳家拳之风空前,武穴街头武馆林立,市民皆以习练岳家拳为荣。进入新世纪,武穴市政府大力扶持岳家拳的发展,武穴市文化局,体育局成立专家小组,挖掘整理岳家拳,2008年武穴市岳家拳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岳家拳走出了大别山,迈开了新的步伐。

现26代岳家拳传承人张业金,打破门派界限,自2012年起,连续五年举办了全国岳家拳教练员培训班,一期国际岳家拳教练员培训班。来自马来西亚、法国、韩国及全国各省市的一百多名教练员参加了岳家拳培训,岳飞文武学校的分校在全国各地全面开展。

近年来,岳家拳传承日益高涨,受到学校、军营,企业等各行各业的欢迎,岳家拳走进学校,军营,企业,社区让更多的大众受益传统武术,岳家拳传承工作如火如荼。2015年湖北岳家拳在全国首创开展“中国岳家拳万里行”活动。三年里,深入湘西、走进邯郸,北上沧州,南下台湾;走进韩国,飞渡日本,马来西亚,实地调研各地岳家拳现状,了解了国际岳家拳开展情况。2018年全国岳家拳研讨会在湖北武穴召开,来自全国的岳家拳专家齐聚一堂,共商岳家拳发展大计,岳家拳走向大繁荣时期。

3 岳家拳在鄂以外的传承

岳家拳自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开创以来,在华夏大地已流传了八百多年。因岳家拳创编时为训练士兵而用,故岳家军的官兵均习练岳家拳。岳飞遇害后,岳家军中10万官兵解散或解甲回归故里,因此岳家拳的传播群体十分庞大,岳家拳开始广泛传播于全国各地民间[18]。据湖北岳家拳协会组织的岳家拳万里行团队,近几年深入全国各地调研,岳家拳以鄂东地区的传承最为流行,其它地区也有传承。岳家拳的传承主要分为岳家后裔传承和岳飞弟子及部将传承。

3.1 岳家后裔传承

岳家拳的后裔传承由鄂东传至江西,浙江,广东等地区。南宋时期,岳飞驻军江西江州(今九江)将近十年,他以九江为基地,由于岳家军长年驻扎江西,赣北习练岳家拳风气盛,尤以柴桑区和瑞昌市习练者居多,柴桑区岷山乡叶育枝村尚存岳家军训练时的上马石、系马石和跑马场遗址,该村世代传习岳家拳,练武氛围浓厚。抗战时期,该村很多岳家拳师参加了赣北抗日游击大队,利用岳家拳痛击日军。瑞昌市练岳家拳者达万人以上,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儿童,都能舞枪弄棒。岳飞在江州,功勋多,威名盛;既有母墓,又有妻墓;既有王宅,又有别业。岳飞之孙,岳珂在《桯史》《玉楮集》中,多次称九江为“乡邦”“吾乡”“余家”[19]。江西与湖北一江之隔,从拳术特征来看江西岳家拳与湖北岳家拳大同小异。广东岳家拳相传是晚清年间由江西传至广东梅县,因梅县地区的拳术多以教相称,后改为岳家教。岳家教的拳术理论有三催、五合、八法、十要求。从技术要领上来看,与江西岳家拳一脉相传[20]。浙江金华岳家拳由湖北蕲春(与武穴是近邻)传入,现流传在金华的岳家拳又被称为“岳武穆柔术”[21];

3.2 岳飞弟子及部将传承

河南岳家拳源于岳飞弟子范祖后裔沿袭传承。范氏后裔范清元于光绪十二年记,余家世居汤阴,乃岳飞之里居也。岳公之枪法、拳法传为家学。该拳种长期在黄河中下游以北的平原地区传承,也称北派岳家拳,以区别于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岳家拳一脉。自范清元《古谱序》介绍,此派岳家拳的特点是,束身低势,三元六合,步快手疾,虚实变换,攻防相济[22]。河北沧州的岳记门来源于河南新乡。各家拳术的风格特点有相似之处,但经过数百年各自演变,在表现风格上又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4 传统拳术的杰出代表:岳家拳的拳术特征

4.1 源于军中,成于沙场,岳家拳融军拳与传统拳术为一体

岳家拳源流有序,拳理明晰,自成体系,自战场而来,是我国传统拳术中,不可多得的优秀拳种。历经沧桑巨变,可贵的是岳家拳至今还保留军拳特色。岳家拳源起南宋,是岳家军全体将士长期与敌作战,集体智慧的成果。岳家拳训练的主要对象为军中将士,提高将士的作战力是首要之重。岳家拳在训练中,要求动作一招一式,绝无半点空招、花架。

岳家拳蕴含着精湛的战法指导思想。其一:“消打合一,乘虚而入”。“消”是防守,“打”是进攻,防守与进攻合二为一,同时完成。这种技击法快速、连贯、灵活,迎面出击使对手猝不及防。其二:“攻中设防,三点齐下”。在主动进攻的过程中,同时要求严密设防。在万无一失的掩护下,再行进攻。采用上、中、下三路齐攻的技法,使对方无还击之机。其三:“知己知彼,量力而行”。“力”在《岳家拳谱》中有两种注释:一是指人本身的母力:二是指人自身的技艺。在岳家技击中特别强调“我力大,不宜闪躲;自力小,要用消脱”。即如果自己的力量(技艺)胜过对方,就可以直进洪门,单刀直入,猛攻猛打。在防守时,无需躲闪,可以硬接硬打。如果自己的力量(技艺)逊于对方,在进攻时,则只能走黑门(即对方的两侧或后面)进取;防守时,也只能用消化或闪转来应付,特别禁忌逆向而行。其四:单兵强技、阵战强心、搏杀强勇。狭路相逢勇者胜,两者在技术相当的情况下,敢打敢拼、不怕死者胜。岳家士兵屡战不败,与这一战场技击敌人的指导思想密不可分。

岳家拳多次走进校园、军营、企业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一致的好评。2005年香港高级督察沈锦添,听闻武穴岳家拳的威名。他率领一百名警察子弟,专程来武穴岳飞武校,参加岳家拳夏令营活动。为期两周的岳家拳学习,让这些平时娇生惯养,身体羸弱的“警二代”们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岳飞武校教练的严格训练下,“警二代”们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散漫偷懒,到烈日炎炎下一招一式、挥汗如雨,也不叫苦叫累。沈督察赞叹道:“岳家拳的军拳特色很适合当代青少年训练,他们的意志得到了磨炼,他们的武技得到了提升,即使是半个月的学习,也一定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4.2 岳家拳的拳术理论及风格特点

岳家拳的拳理为:以意领气,以气帅形,以气催力。意、气、力三者有机结合,内外兼修,六合归一。岳家拳以力为基,以快为上,以灵活为特色,以巧制胜;手法多变、桩步沉稳、顿挫有威、起伏有致。岳家拳体系由桩功基础、拳术套路、长短器械,养生气功与硬气功等技法组成。代表性的动作有“单刀赴会、天罗地网、上灭天灯、下踢葫芦”等。

岳家拳的风格特点为:以拳法为主,腿法为辅,起腿时高不过腰。例如岳家拳的子午拳,从物理力学上分析为以人体子午中线为中轴,迎面出击,距离短,打击精准,以最简单的招式击败对手。岳家拳的手法有拂击手、镖手、闪电手、云雾手,抛托手、车轮手等。各种手法变幻莫测,瞬间转换,让对手防不胜防。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即是我亡,故岳家拳手法凶残,快、准、狠,有“容情莫动手,动手莫留情”之称。岳家拳基本手型“一支枪”就是岳家拳“脱枪为拳”的智慧体现。再如“阴阳镖手”,出手轻快,由掌轮换经面前弧线格挡,立即变镖手直线向前插击。防守进攻因势转换;插眼、封喉瞬间完成。

岳家拳步法以犁头步为主,此步法犹如耕田的犁耙一般,两膝内扣,十指紧紧抓地,稳固灵活。犁头步不丁不八,运动时两脚掌不断擦地。目的是加大脚掌与地面的摩擦力,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两脚犹如犁钩钻入地面。故岳家拳桩法沉稳,不易被对手掀倒。

岳家拳绝非简单的肢体运动,要求习练者灵活动脑、用脑。岳家拳对练习者在平时的寝食谈行,一举一动都有更高的要求,不能有丝毫懈怠。《岳家拳谱》详细讲解了四种空练的模拟法:其一、我在床上眠,似人立我前,思他手足动,我用推与牵; 其二、我在途中行,似人与我争,俨然他手发,我手不留情;其三、我在筵前食,似人与我敌,恍然他手来,我手思逼吸;其四、我与人共谈,恐人即粘残,我心先防着,人来难上难。”这一独特之练法,让人甚感巧妙。

4.3 岳家拳的拳术技法特征

岳家拳技击路线上简洁明了,以直来直往为主。这种技击方式既便于个人迎敌,又便于多人阵战,快速移动。左、中、右三个方向随势调整,以便迎敌时具有不同方向的应变能力。

岳家拳技法讲究动作虚实,有七虚七实之说。七虚乃动为虚、变为虚、劳为虚、曲为虚、短为虚、刚为虚、退为虚;七实乃静为实、逸为实、直为实、正为实、长为实、柔为实、进为实。同一招式依情况而定,虚实变幻。

岳家拳的八种技击方法为:牵、捺、逼,吸、残、疾、援、夺。八种技击方法表现为探、防、攻、救四个方面,八种方法可以各自为战,单独出击,也可互相配合,子母连环。以吸为例,吸者“吞粘”也。以手足主动迎接对方手足,此时以接近对方为目的,随即与对方的力化为一起,后吞为退,避免受对方来力而伤。吸,要求贴身而粘,像糯米一样紧紧粘住其身,使对方甩脱不掉,至对方末力时机,再乘虚而进。

岳家拳进攻以 “五峰”与“六肘”为主要技法。五峰即用头、肩、肘、臀,膝五个部位技击敌人,粘身似铁,贴身近打。六种肘法为断肘、滚肘、倒肘、破肘、鸳鸯肘、塞肘。例如滚肘法云:滚从铁扇起,辗转对当心,身法随上下,轮手便惊人。《岳家拳谱》曰:六肘硬似铁,专打气和血,且莫打当心,恐人气不接。

岳家拳防守时以“吞桩”“拂击”“圆断”等技法。以拂击为例,“拂”有两层含义,其一通“伏”,有隐藏,埋伏之义,其二又通“佛”,有仁慈,悲悯苍生之意,此技法源于岳家拳的传承人岳立三。据《岳家宗谱》记载岳立三官场失意、出家为道,手持拂尘即为他的防身之器。拂击时以防守为目的,两手模仿拂尘,做弧线运动,外翻内挡,动作看似轻柔,实则严密,无懈可击。

4.4 岳家拳的拳术文化特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命脉[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24]。武术是中华特有的文化形态。岳家拳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战场上的拼杀是极其残酷的,因此岳家拳的对敌战略和理念是: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勇往直前是生,临阵退缩是死。有了这股精神,我们中华民族何愁不能在世界民族之列自信、自强?岳家拳历经八百年,经久不衰,其本身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文化历史,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赞叹;岳家拳从古战场上走来,浸润着金戈铁马的战争史,通过岳家拳去追寻岳家军永不言败的理念和追求;岳家拳隐埋于民间田野,包含着一代代岳家拳传承人矢志不渝的坚守与保护的传承历史,民族自信和自强是一代代先行者毕生的追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岳家拳唤醒了国人埋藏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25]。

5 结语

岳家拳为我国南宋名族英雄岳飞所创,是全体岳家军将士及岳家拳代代传承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岳家拳是我国第一个以训练士兵,提高士兵作战能力保留下来的军中优秀拳种。因受历史原因,岳家拳长期以来埋藏于大山之中,世人罕知。岳家拳凭着其独特的技击风格,优秀的文化内涵,顽强的走到了今天。岳家拳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亟需的正能量。岳家拳历久弥新,必将造福千秋万代。

猜你喜欢

拳术岳飞
对练方为真拳
拳术论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传统拳术本真的回归
岳飞,我想对你说
岳飞
岳飞遭秦桧陷害 手下大将缘何落井下石
浅谈长拳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石头拳术秘诀(六)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