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档案工作者工作路径思考

2021-11-22柳泽宇

兰台内外 2021年30期
关键词:资政信仰总书记

柳泽宇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明了档案工作的价值、意义以及新时代的奋斗方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作为从事伪满时期档案研究的青年一代,必须对新时代工作路径认真思考,创造性地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承担起保管好、利用好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的崇高职责,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1 旗帜鲜明——致力资政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希望你们以此为新起点,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特别是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号、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基本性质就是服务性与政治性,作为档案工作者的青年一代,最为基础之要务就是深刻体悟信仰意蕴,旗帜鲜明地谈政治,让信仰跨越时空不会褪色,以此让档案工作发挥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1.1 体悟信仰意蕴

想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让档案工作发挥资政育人作用,青年档案工作者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深刻体悟信仰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 ]诚然,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的岁月长河中,引领、鼓舞我们中华民族儿女干革命、搞建设的内在动力就是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历史向我们证实它值得我们仰视、信赖。然而,对于青年一代来说,没有经过干革命、搞建设的时代,赓续红色血脉,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了解血脉流淌的经路,安下心来学党史、读原著,了解信仰、走进信仰,才能深刻体悟这种强大的力量,铸就信仰之魂、挺立信念脊梁,获取精神上之“钙”,不断培植、时常滋养。

1.2 实现信仰的时空跨越

旗帜鲜明讲政治,致力资政育人,对于青年档案工作者提出的现实挑战是创造性地实现信仰的时空跨越。在信仰产生的年代,一批批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大变革下不断比照推求,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分析,然后引领中华儿女一步步书写百年党史。对于青年一代的档案工作者,做好信仰的传承者,就必须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即让信仰跨越时空,永不褪色。为此,最为迫切的要求就是将开发红色资源,丰富精神谱系与不同受众需求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在不同受众体中都有具象化的指导性意义,以此使信仰更具现实性,思想体系更整体化、统一化。

1.3 发挥伪满时期档案资政育人的作用

以伪满时期档案为例,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以人物为切入点,关注杨靖宇精神、魏拯民精神、陈翰章精神等重要抗联战士的精神体系,让信仰“落地开花”,具体且深刻地体悟东北抗联精神的每一项构成因素,并将之具象、丰富,与不同受众需求相结合,以史实对其加以深入解读,才能让广大党员、人民群众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从档案工作角度发挥信仰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作用,资政育人,让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与精神支柱惠及每一位中华儿女。

2 鉴貌辨色——着眼存史价值

档案工作的首要价值在于存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中再次强调了档案工作的存史价值。对档案鉴貌辨色是新时代提出的挑战性议题。

2.1 认清档案“真面目”

所谓认清档案“真面目”,就是指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份档案的全部,并为其做“履历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而所有档案能够发挥其存史价值的最根本需求就是档案工作者要认清档案“真面目”。当然,随着新时代档案工作呈现出来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载体更加多样等诸多新特征,想要认清档案的“真面目”绝非易事。为此,至少需要从两方面作路径上的转变。一是“术业有专攻”。档案工作不能一味希冀“全才”,需要“专才”作苦行僧般的专攻,切莫陷入“不识档案真面目,只缘身在档案中”的局面。二是深入全面了解档案工作流程。苦行僧般的“数十年磨一剑”必须打开眼界,了解档案工作从接收、整理、开发至利用的整个流程,如此才能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赋予每一份档案以“生命”的因素。

2.2 让档案研究工作成功“跨界”

档案研究工作具有“跨界”的本质特点,绝非仅与历史学、档案学关系密切,可以说是交叉性学科。在为档案史料做鉴貌辨色之时,要界定好它的“地理位置”,创造性地发掘与其他领域的关联性因素,找到“契合点”,让档案研究工作成功“跨界”。

2.3 强化伪满时期档案的存史价值

以伪满时期档案研究工作为例,为能做到鉴貌辨色,着眼存史价值,首先主攻“是什么”。档案蕴含大量史料,档案工作者若能对其做认真梳理,便能够提供系统性、权威性的史料支撑,厘清抗日战争史中的相关问题,为社会呈现出历史原貌,档案工作者有能力,也有责任还原“言必有出处”的抗日战争史。掌握“是什么”之后,创造性地将其与政治学、档案学、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翻译学等各学科结合,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使伪满时期档案真正发挥存史作用。

3 贵在知心——淬炼人文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再次强调了档案工作的人民立场。每一个社会、每一个群体,都需要关于过去的知识来帮自己定位,形成共同体意识,也需要通过展望前景来确定生活的目标,激发奋斗的热情。人民是歷史的创造者,人文情怀是切实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灵魂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2 ]同理,作为档案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在档案中解读人心,让人民情怀有“跨越时空”的能力,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关注档案中的人间百态。

3.1 着意关注英雄人物

想要做到“知心”,不断淬炼人文情怀,要着意关注英雄人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尚之情,赓续红色血脉必然要求我们深入认识英雄人物对历史的前进进程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做到了解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情感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将心比心”地找差距,作分析,编辑出版高水准通俗读物,让当下人民群众对英雄人物的精神体系产生情感共鸣。

3.2 放眼观察“芸芸众生”

想要做到“知心”,不断淬炼人文情怀,要放眼观察“芸芸众生”。档案“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不仅有英雄人物在引领时代,还有普通百姓参与其中,他们共同对整个时代发挥重要作用,芸芸众生的思想同样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因此,新时代的档案工作要求我们将人民群众立场贯彻到底,向每一位时代的参与者投去目光,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3.3 加深了解伪满时期档案中的各类人物

以伪满时期档案工作为例,要做到“知心”,淬炼人文情怀,必须要将自己放入历史之中,以历史人物的思想分析其情感变化。比如,对反映杨靖宇事迹相关档案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除了史实上的考证,更为重要的是分析他的性格养成过程,以及杨靖宇精神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当时他对人民群众情感变化的影响程度,找到其对现实人物奋进新时代的指导性意义,做到情怀上的传承。再如,伪满时期档案在记录抗联战士战死沙场的同时,同样有“芸芸众生”生活实态方面的点点滴滴。据此,我们必须能够放眼观察到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是如何从懵懵懂懂,到民族意识勃发,继而与英雄人物“呼应”,共同创造历史的过程。总之,在档案工作中不能僅有片段的记录和干巴巴的数字,要理解历史人物的处境,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切忌疏远感与冷漠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作为青年档案工作者,新时代档案工作大有可为,每一位青年都应该放眼新时代,深入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批示精神,承担新时代的档案工作的新使命,以史为鉴,远观未来,积极作为,创造性地实现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谱写最美的奋斗姿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47.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18:17.

(作者单位:吉林省档案馆)

猜你喜欢

资政信仰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信仰
时局图
漫画
扶贫·扶志·扶智
从咨询到资政
漫谈史学初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刘兆玄又当“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