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区块链技术研究及应用态势分析*

2021-11-22裴凇莹陈振国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图谱区块论文

裴凇莹,陈振国

(1.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2.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1 引言

区块链技术源于名为“中本聪”的日本学者在密码学邮件组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1],随后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已应用到数字货币、云计算、供应链和中小企业融资等多个领域,因其具有去中心化、时间戳、可编程、集体维护和安全可信等特点[2],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青睐。

虽然区块链的概念早已有之,但真正在国内被大众所熟知,是在201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全国两会)上,继而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成为热词,2019年“产业区块链”在全国两会崭露头角,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区块链”列入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3],明确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一并属于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拉开了区块链政策落地的序幕。此外,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数字货币也被广泛热议,我国也在逐步开展研发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4],这一重要项目的试点,表明我国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梳理区块链技术及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评判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态势和热点领域的应用趋势,对促进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或文献相关媒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和文献工作系统的数量关系及规律,以及探讨科学技术动态特征的一门学科[5,6],使用文献计量理论分析论文,可以发现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此外,为了便于展示文献计量的分析结果,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合作网络显示某个学科一定时期内的研究热点与动向,展示若干研究前沿主题的发展趋势[7 - 9]。因此,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利用数据分析当前区块链的总体发展和区块链技术在热点行业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热点关键词的变化快慢与研究趋势的关系,分析区块链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旨在为区块链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采集

本文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完成数据的采集,在数据采集中考虑区块链在我国研究和发展的情况,时间段选择2014年至2020年5月,为了研究数据的相对科学性和可靠性,选择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在CNKI数据库中选择高级检索,在学术期刊中选择“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和“CSDN”,采集时间为2020年5月30日。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处理,在区块链总体文献、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3个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了更精确地刻画3个层面的分析结论,本文在数据采集中设计了不同的检索条件:

(1)对区块链文献整体进行分析时,选择“主题=区块链”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到论文1 738篇,剔除与研究无关的新闻、会议通知等信息,将其导出并保存为Refworks格式,在CiteSpace中对数据进行除重操作,最终得到论文1 624篇。

(2)对区块链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时,选择“主题=区块链应用”OR“主题=区块链技术应用”为检索条件,采用相同方法最终得到论文525篇。

(3)对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进行分析时,选择“主题=区块链AND主题=金融”,剔除干扰的文献,除重后得到论文381篇。

2.2 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CiteSpace进行文献的关键词共被引分析、作者合作分析和机构合作分析,形成可视化知识图谱,进而能够从海量文献中找到关键的信息,通过图谱可以观察到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研究热点。

3 区块链文献分析及结果

3.1 区块链论文产出时间图谱

在一定时间内的论文产出数量是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该时段研究的活跃程度和该领域知识的积累量。统计表明,当学科处于诞生和发展时期,科学文献呈现指数增长[10]。由于科学文献与科学研究和发展紧密相联,因此一段时间内所发表的文献数量及其增长率能够体现科技实力。

图1所示为2014年至2020年5月30日我国区块链核心论文的产出数量。由图1可知,2014~2015年是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萌芽时期,2014年仅有1篇核心文章,是由杨晓晨等人[11]撰写的《比特币:运行原理、典型特征与前景展望》,文章深入解释了比特币的运行原理及特征,对其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基于其特征,对比特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可能的猜想,该文被他引104次,下载11 381次,可见对后来学者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6年至2019年,区块链领域的发文数量呈现指数级的增长,由此表明学者对区块链领域的研究热情急剧提升,虽然2020年总论文数量还不确定,但截止到2020年5月30日的发文量已经达到400篇,可以预计2020年的总发文量将超过2019年,并且未来一段时期内这一趋势将会持续。文献数量的快速增长体现了我国区块链的研究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也说明了距离区块链技术的真正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

Figure 1 Overall output of blockchain papers from 2014 to 2020图1 2014~2020年区块链论文的整体产出

通过对论文产出图谱的研究发现,2016年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区块链的研究成为热点并进入迅猛的发展时期。当年袁勇等人[2]撰写的区块链技术综述文章被引次数高达1 608次,下载67 622次,高的被引次数和下载数量,说明这篇文章被许多学者广泛认同,给了区块链研究者以引导与启示。该文介绍了区块链与比特币的发展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比特币发行和流通运行进行了概述,详细阐述了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并对区块链的应用和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使初学者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有了启发性的思考和研究方向。同年,杨东等人[12]撰写的《区块链带来金融与法律优化》,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潜在的应用形式:点对点支付、多方交易和市场,并根据区块链的技术特征,预测区块链技术具备颠覆和优化当前法律规范的可能,可用于公司股东股权登记与证明等方面,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法律法规将逐渐完善。

论文的高被引量和高下载量,代表了论文在这一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13],表1列出了2014年至2020年被引次数最多的10篇论文。如表1所示,在10篇论文中,区块链技术发展综述和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研究各有3篇,其它则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系统开发、能源互联网、教育和医疗领域各有1篇,区块链应用类文章在高被引论文中占比达到70%,推断学者对区块链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研究热情很高。同时,根据前述的统计结果,我国核心期刊中主题为区块链的总论文数为1 624篇,其中应用类论文525篇,应用类论文占比达到了32.3%。进一步,使用相同条件在数据库中检索发现,2019年至2020年5月,区块链论文共有1 016篇,其中应用类论文335篇,占比约33.0%。由此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区块链领域的重要内容,区块链技术已经被学者们熟知接受,并在不断地发掘区块链的应用热点,体现出区块链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改善传统的网络社会,也印证了区块链发展已经从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1.0阶段,进入到了以智能合约应用为特征的2.0阶段,未来将发展成为可编程社会3.0阶段,成为社会治理工具[14]。本文在第4节将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Table 1 TOP10 cited papers from 2004 to 2020表1 2014~2020年被引论文TOP10

进一步对表1中论文第一作者的发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CNKI数据库中以“主题=区块链AND作者=XX” 为检索条件,时间设置为2014年至2020年,获得的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发文量为作者根据检索条件检索出的总论文数量,总被引为检索到的论文总体被引频次,总下载是指检索到论文总体下载频次。从表2中可以看出,袁勇和蔡维德2位教授的论文产出量较多,特别是袁勇教授的总被引和总下载量最高,被学者们多次下载并引用,是对其学术研究和地位的肯定,建议初学者可以仔细阅读其论文,能够对区块链技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Table 2 Statistics of key authors表2 关键作者发文统计

3.2 区块链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共现是指利用文献集中的词汇对或名词短语共同出现的情况,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的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即词汇对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这2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15]。关键词的共词网络中节点的标签越大,则对应关键词的词频越高,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则相似性越高。通过使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能够减弱对专家的依赖,避免学者主观认识上的限制,能够更科学地识别某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前沿,客观地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

3.2.1 参数设定

本文将得到的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节点类型选择关键字;时间范围设置为2014年至2020年,时间切片选择1年;节点的选择标准为TOPN(默认值N=50);选择寻径网络PFNET(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算法对网络进行剪裁,能够简化网络并突出网络中重要的结构特征[16]。设置完成后,绘制出可视化的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

3.2.2 区块链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图2展示了区块链关键词共现图谱,其中节点数量为146个,连线数量为158条。如图2所示,区块链研究的热点包括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去中心化、比特币、大数据和共识机制等。图中右侧部分节点连线较为密集,表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不仅局限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也拓展到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供应链和金融创新等新兴问题。此外,图中还有一个较大的节点为隐私保护,区块链的重要特征是去中心化,能不依赖第三方机构实现各节点间的可信交易,在此方面,2020年由张奥等人[17]撰写的《区块链隐私保护研究与实践综述》对区块链隐私内容及攻击手段、现有的隐私保护技术和保护机制原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阐明了现有的技术不能完全解决隐私保护面临的问题,因此区块链在隐私保护领域的研究还有较大的深入空间。

表3中显示了词频排名前20的关键词,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区块链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下3个方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如比特币、供应链金融等)、区块链自身特性技术(如智能合约、共识算法等)和区块链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研究(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

Table 3 Blockchain keywords frequency TOP20表3 区块链关键词词频TOP20

网络中心度可以帮助识别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中心度的范围是[0,1],中心度高的节点是网络中连接2个不同领域的关键活动者,在CiteSpace中节点中心度大于或等于0.1时说明节点在网络中具有枢纽作用,表4列出了中心度排名前10的节点。其中,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区块链金融、比特币和供应链融资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由此可见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它关键词还包含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及技术的内容,体现了区块链技术与这些新兴技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出现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例如,赵明慧等人[18]撰写的《基于区块链的社会物联网可信服务管理框架》,针对当前物联网管理中存在的中心化程度高、交易不透明和易受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社会物联网可信服务管理框架。黄晓芳等人[19]撰写的《一种区块链的云计算电子取证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的Merkle Tree的证据保全及改进的共识算法,实现云计算环境下的去中心化电子取证,能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效性。方海光等人[20]撰写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学习机器人设计研究——面向大规模学习服务系统的智慧学习机器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了智慧学习机器人,服务于中小阶段的学生,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任意地点灵活使用学习资源。刘海英[21]撰写的《“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的融合颠覆了传统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

Table 4 Blockchain keywords centrality TOP10表4 区块链关键词中心度TOP10

3.2.3 区块链热点关键词的变化快慢与研究趋势的关联关系

由于区块链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关键词节点较多,为了能够明晰热点关键词的变化情况对研究趋势的影响,本文基于上述区块链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关键词数据做进一步研究,对每一年度居于关键词排名前10名的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统计后的结果如图3所示。

Figure 3 Overall trend of blockchain keywords图3 区块链关键词总体趋势

从图3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重点关键词每年的变化情况,例如关键词“比特币”在2014年最先出现,直到2018年都一直处于增长态势,说明我国对区块链的研究也是始于对比特币的研究,而到了2019年,比特币的相关研究放缓,这与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发公告称中国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和出现其他类型的数字货币等有关。从2016年开始论文发表数量增多,相应的关键词数量也随之增多,其中关键词“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从开始出现就呈现了高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2018~2019年发展更为迅速,预测2020年将继续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这与近几年区块链研究文献增多和区块链固有的优点是密不可分的。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金融”从2016年开始出现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是对区块链的金融领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例如“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创新”“普惠金融”和“加密货币”等。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这些新兴技术,近年来迎来井喷式发展,相应地与区块链领域的结合也增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不可估量。由此可见关键词的增长速度与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有关。

3.3 作者合作和机构合作分析

3.3.1 参数设定

对作者合作进行分析时,将数据导入到CiteSpace中,节点类型为作者,时间设置为2014年至2020年,时间切片选择1年,选择标准为TOPN(N=30),得到作者合作图谱,作者出现次数大于或等于1时显示节点标签,结果如图4所示。

Figure 4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map图4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对机构合作进行分析时使用采集的数据文献,操作方式与作者合作分析类似,把节点类型选择为机构类型,机构出现次数大于或等于7时显示节点标签,得到的结果如图5所示。

Figure 5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map图5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3.3.2 作者合作图谱分析

图4中节点数量为276个,连线数量为233条,网络中节点分布较为零落,分析可得作者比较分散,大多是独立的点状分布。对作者合作的紧密程度分析,通常使用图形密度来衡量,即在图中实际存在的线与可能数量的线的比例[22],如式(1)所示。

(1)

其中,L为图中实际存在的边数,g为图中节点的个数,当Δ=1时,说明作者合作网络为全连通图,所有作者之间都有合作;当0≤Δ<1,即为非连通图时,Δ越大说明网络的聚集程度越大,作者之间合作范围越广。通过计算得出图4中Δ≈0.006,说明作者之间合作很少,合作范围小,网络中仅有小合作团体,各个小团体之间没有形成连接,这与区块链在我国研究时间较短有关。

图4中最大的作者合作子网络如图6所示,该团队是由祁兵、李彬、李德志、曹望璋、崔高颖、孙毅、陈宋宋和奚培锋8人组成的,这包括祁兵和李彬教授及学生组成的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队、李德智等人组成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团队、崔高颖等人组成的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团队,以及奚培锋等人组成的上海智能电网需求响应重点实验室团队,这些研究院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了区块链领域的研究发展。子网中的代表人物为李彬和祁兵,检索文献数据库发现,从2017年开始发表论文至2020年,2位教授共著核心论文8篇,论文内容主要是区块链在电力方面的技术研究,例如,《区块链: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互动的支撑技术》[23]、《区块链技术在电力辅助服务领域的应用综述》[24]、《基于区块链的智能用电云服务模式分析》[25]和《基于区块链激励机制的光伏交易机制设计》[26]等。这些论文在同类文献中被引次数和下载次数都较为可观,表明2位教授在这一领域的影响较大,对区块链在电力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区块链技术在电网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而在其它领域,则没有出现类似的作者合作聚集,也提示未来国内应该加强相同领域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

Figure 6 Maximum author cooperative subnetwork图6 最大作者合作子网络

3.3.3 机构合作图谱分析

图5展示了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其中节点数量为179个,连线数量为57条,同样可以看出合作网络结构也是相对分散,连线条数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华北电力大学所在的2个子网,其中华北电力大学即为上文提到的李彬和祁兵2位教授所带领的团队。

调整出现节点标签的阈值,使最大作者合作子网络的节点显示更多的标签,如图7所示,由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实验室及研究所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袁勇和王飞跃2位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代表人物为欧阳丽炜等人,3位作者合作的论文为《智能合约:架构及进展》[27],与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相关,侧重于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总体上来看,目前机构合作范围有限,数量较少,多为校内不同实验室相互合作,未形成广泛的区域机构合作。因此,研究者在后续的区块链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机构间的合作领域和合作范围,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多方协同合作为技术创新体系做出贡献[28]。

Figure 7 Maximum institutional cooperative subnetwork图7 最大机构合作子网络

4 区块链应用分析

4.1 区块链应用关键词共现

4.1.1 参数设定

将得到的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时间范围选择2016年至2020年,时间切片选择1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类型,选择标准为TOPN(N=50),选择寻径网络PFNET算法对网络进行剪裁,使网络显示相对分散,能够直观看出各节点的关系,运行结果如图8所示。

Figure 8 Blockchain application keywords co-occurrence map图8 区块链应用关键词共现图谱

4.1.2 区块链应用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如图8所示,区块链应用关键词图谱共得到节点133个,连线147条。各个节点以区块链和区块链技术为中心,分散连接形成一个共现网络,其中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物联网和比特币等关键词,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发展上起到了枢纽性的作用。在共现图谱网络中能够看到关键词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资产和数字经济等,都是2020年的重点关键词,是今年研究的热点主题。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右下部分网络节点密集,即节点间联系密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区块链相结合,为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创新。此外,以金融科技为中心的区块链金融应用,使得区块链技术能够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带来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体系的变革。

对区块链应用关键词节点的词频和中心度分别进行排序,各选取排名前10的重点关键词,去除无意义的关键词。将排名合并后,按照词频排序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

Table 5 Blockchain application keywords frequency and centrality TOP10表5 区块链应用关键词词频和中心度TOP10

根据词频和中心度的大小能够找到当前研究的热点,例如智能合约、比特币、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货币和物联网,这些关键词都是词频和中心度排名前10的关键词,说明了这些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比特币、共识机制和数字货币这些出现较早的重点关键词都成为了区块链领域研究的经典话题。关键词“人工智能”是中心度最高的,在数据库中检索发现在区块链领域人工智能和金融创新有结合,高洪民等人[29]撰写的《金融科技、数字货币与全球金融体系重构》分析了全球的金融科技和数字货币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认为在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下,私人数字货币未来发展势不可挡,给出了加快我国金融科技和数字货币发展的对策建议,举例说明了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能够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该文章与表5相结合,表明了区块链和其他新兴技术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会给传统金融产业带来巨大变革。

4.2 区块链应用关键词分类

进一步对区块链应用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分析,将图谱中得到的133个关键词按其在区块链领域中的所属行业和含义进行分类,排除一些对分类无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对于一些含义相似的词语在括号内标出,分类结果如表6所示。

从整体来看,区块链与新兴技术结合紧密,并且广泛应用于金融和信息安全领域,这与区块链的

Table 6 Blockchain application keywords classification表6 区块链应用关键词分类

不可篡改性、保密性和去中心化等优点有关,这些特性使得陌生节点之间的交易不需要第三方信任机构,交易公开透明、安全可信,为传统金融行业提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在社会治理、教育领域和能源领域等其它行业也均有应用,说明区块链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在应用形式的分类中有3个关键词:“联盟链”和“私有链”2种准入机制和联盟链的基础平台“超级账本”。在区块链的实际应用中,根据节点的参与范围及去中心化的程度可以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30]。公有链对任何人都开放,是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区块链,不受机构控制,整个账本对所有人公开透明;联盟链只针对某个特定组织或机构里的成员和有限的第三方,这种“部分去中心化”较公有链在节点的共识阶段更能节约资源,从而提升区块效率,使用更加灵活;私有链仅对单独的个人或实体开放,去中心化程度更低,适用于一个公司内部的透明化管理。因此,联盟链较公有链的交易速度快,较私有链的使用规模更广,更能适用银行、证券、物联网、供应链、制造和技术领域等。目前主流的联盟链应用平台有超级账本、企业以太坊联盟、区块链服务网络和区块链联盟等。从目前来看企业渴望使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变传统的记账模式,但又对交易速度和系统稳定性有严格要求,因此企业更愿意使用联盟链这种准入机制进行开发,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并维护区块链网络的健康运行。

Figure 9 Development timeline of blockchain application keywords category图9 关键词类别发展时间线

为了进一步展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过程,将表6的前9种类别中的关键词按时间线统计,列举了各类别2016年至2020年的发展变化情况,结果如图9所示。如图9所示,在区块链技术发展中,对区块链自身技术特性的研究较为广泛,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思维和交易信息数据的透明化,对传统数据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用户和用户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用户和企业之间,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互信,不需要第三方的参与,因此未来对区块链自身技术特性和特征的研究热情会持续下去。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企业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日益重视[31],区块链金融创新已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实际运用,包括供应链金融[32]、互联网金融[33]、跨境支付[34]、供应链融资[35]和资产证券化[36]等。图9中,类别为政策和社会治理2项的论文数量,从2018年开始逐步增加,研究表明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提升精准扶贫效率[37],快速提升我国产业高质量的发展[38 - 40],不断提升我国数字化治理水平。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把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高度,并积极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例如2019年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41],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提供、使用和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拓展深化,我国政府对于区块链的监管和推进,将会更加有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发展。从表6和图9中也能看到,区块链应用于信息数据安全、教育、能源、食品和物流等领域中,并且应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发展,未来随着企业对区块链技术的日益重视和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还将衍生出更多新应用、新业务,创造出更多的行业与社会价值。

5 区块链金融分析

5.1 参数设定

将得到的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时间范围选择2016年至2020年,时间切片选择1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类型,选择标准为TOPN(N=50),选择寻径网络PFNET算法对网络进行剪裁,阈值选择3,即当词频大于或等于3时节点标签出现,结果如图10所示。

Figure 10 Blockchain finance keywords co-occurrence map图10 区块链金融关键词共现图谱

5.2 区块链金融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如图10所示,较大的节点为区块链、区块链技术、金融科技、数字货币和供应链金融等,节点越大说明出现次数越多,关键词的高频性与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紧密相关。在网络中没有孤立的节点,各节点相互联系。网络中分支密集的节点如比特币、数字货币、惠普金融和人工智能等,在网络中有重要地位,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表7和表8分别展示了词频和中心度前10的关键词。表7中关键词“金融科技”具有较高的词频和中心度,在金融科技的相关论文中被引次数最高的一篇是廖岷[42]在2016年撰写的《全球金融科技监管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文中清晰定义了金融科技的概念,区块链技术虽是金融科技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其面临的发展机遇和监管挑战是最大的。表8中关键词“人工智能”的中心度为1.00,可见人工智能在图谱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与之相连的节点有云计算、物联网、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创新和智能投顾等,表明这些词与人工智能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过,即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的金融业有密切的关联性,促使原始的金融服务效率得到提升,给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则将进一步推动金融领域的创新。由崔志伟[43]撰写的《区块链金融:创新、风险及其法律规制》,介绍了区块链的技术创新及其在金融领域的价值,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分布式记账、非对称加密算法、时间戳和智能合约。对区块链金融所蕴含的风险分为2类,即区块链技术问题造成的技术风险和去中心化造成的监管风险。文中对区块链金融的法律监管提出了平台监管和业务监管的双层模式,认为弱中心化的联盟链是金融领域的最优选择,为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思想及见解。

Table 7 Blockchain finance keywords frequency TOP10表7 区块链金融关键词词频TOP10

Table 8 Blockchain finance keywords centrality TOP10表8 区块链金融关键词中心度TOP10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最先改变和应用的就是金融领域,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区块链金融领域投入最多的是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和资产证券化等[44]。有多家银行还试点了跨境区块链平台融资,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很多项目都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区块链技术一旦应用普及,未来便会呈现爆发式增长。

6 结束语

本文引入文献计量学理论,以CNKI检索获得的数据为数据源,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图谱,从论文产出时间、关键词共现、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等多个角度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态势进行了分析,进而重点分析了区块技术的应用和区块链金融2个热点领域。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文献数量的变化和研究者的研究热情,表明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快通道。总体来看,区块链技术未来有3个主要的研究热点:一是以去中心化、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等自身特性及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底层开发;二是以区块链改善传统金融业为方向,在金融领域发展的研究;三是以区块链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产业界的结合。此外,将更注重智能合约的使用,扩展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创新应用,重视区块链的实用性。

作者和机构共现图谱表明,我国区块链领域作者之间和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建议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者应加强学术交流与探讨,各高校和企业应积极地进一步深化在区块链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关系,为区块链技术的人才培养和快速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从区块链应用角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学者对研究区块链实际应用的热情很高,从最初单一的数字货币应用,到金融业、社会治理、信息安全、教育、能源、食品和电商等领域,区块链被广泛应用和探索。其中发展最为快速的就是金融业和信息安全领域,未来也是主流的发展方向。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企业更愿意使用联盟链的形式上链存储数据,进行应用开发,因此联盟链是未来企业区块链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区块链技术和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区块链的使用,为区块链的合理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

在区块链应用中研究最多的是金融业,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创新、金融科技、融资、供应链、资产交易和金融监管等都有研究与试点,这与当前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状态是吻合的,也预示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区块链金融仍然会是研究的重点。此外,研究结果也体现了区块链金融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区块链和诸多新兴技术具有优势互补的特征,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如何实现区块链技术和其它新兴技术的融合及应用必将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使用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分析国内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数据采集不完全的问题,未来的工作将扩大数据来源,使用国内外数据进行分析,提升结果的全面性。

猜你喜欢

图谱区块论文
绘一张成长图谱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