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拉面的大众“生意经”

2021-11-22李瑷蔚

企业文化 2021年29期
关键词:拉拉拉面兰州

文|李瑷蔚

普通的门店模式与缺少规范化的管理是大众对兰州拉面的第一印象。但事实上,一碗小小的兰州拉面里面也大有讲究。一边是老牌的兰州拉面连锁品牌,如东方中国兰州牛肉面、马兰拉面等,它们在门店装修、就餐环境、后厨管理以及产品优化上都下足了功夫,一改“脏乱差”的服务形象。另一边是近两年刚刚成立的兰州拉面新兴品牌,如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这些品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轻奢”路线,在门店、LOGO、环境、餐具等硬件上提升档次,在产品、口感、卫生、服务等方面加足马力。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4 月-5 月,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三个拉面品牌先后获得天使轮融资和股权融资。兰州拉面一个平平无奇的地方性小吃,为何能得到资本的青睐?就兰州拉面而言,面临着怎样的改造空间?

从街头小吃,到资本化运作

“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兰州拉面以色香味俱全著称,被誉为“中国第一面”。自1915 年始创,到1989 年青海化隆人将它带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并得以广泛生根。兰州拉面历经百年沉淀,几乎遍及国内每个大街小巷,甚至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百余家在营门店。

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40 万家面店,其中,兰州拉面占据了半壁江山。就地域分布来看,在大本营兰州市,共有1083 个牛肉面品牌,其中242 个连锁品牌开设门店850 个,非连锁品牌开设门店841 个;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有超过2000 个兰州拉面门店。如此,仅在中国范围内就有56 万人以兰州拉面为生,年营业额超过200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一直被定位为“路边摊”、“小餐馆”的兰州拉面,在今年也受到了资本青睐,其中以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三个拉面品牌最为典型,成立时间、融资时间点与规模都十分相似,颇有几分并驱争先、抢占市场的意味。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分别 成 立 于2020 年7 月、2019 年7 月 和2020 年8 月,也分别于今年4 月和5 月以10 亿元、10 亿元和3.9 亿元的估值寻求新一轮融资。品牌建立之新、融资脚步之快、市场估值之高、同质性之强,让兰州拉面的爆火多了几分神秘感。

一方面,兰州拉面打破了原有的刻板印象。需要注意的是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三个品牌都无一例外选择了中高端路线,人均消费约为40 元。不同于传统兰州拉面给人不佳的刻板印象,这三家店铺亦或古色古香、亦或国潮多元、亦或时尚简约,其都具备了鲜明的消费升级特点,其与街边摊乱象下的兰州拉面截然不同;另一方面,连锁餐饮也成为资本新宠。就目前而言,我国餐饮连锁门店占全部餐饮门店的比例在逐年增长,2020 年底达到了15%,餐饮连锁化水平约为10%,远低于美国、日本的54%,就连全球平均水平27%也没有达到,这意味着此领域还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经过长期积淀,兰州拉面在全国各地已完成广泛布局,有强有力的市场铺垫,消费者对该类低客单价的主食单品,有着极高的认识水平。对于兰州拉面这样一个稳定品类来说,“连锁+品牌”是一个新的风口。

兰州拉面的短板,在哪儿?

餐饮赛道融资高度内卷化是现阶段市场的主要特征。虽然餐饮业门槛低,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稍有决策失误就会导致经营不善甚至淘汰倒闭。细数兰州拉面的种种短板,想要实现“连锁+品牌”的愿景,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一,过度依赖人工的兰州拉面,很难实现快速扩张。兰州拉面之所以能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首,与拉面师傅的手艺密不可分,和面、甩面、拉面、煮面,一道道工序都需要拉面师傅人工把控。然而,一旦兰州拉面开启快速扩张,全面推进连锁化,势必要提高制面效率,最重要的人工部分势必会被拉面机器替代。如果失去了劲道的口感,面也就失去了灵魂,同样也就失去口碑。由此可见,兰州拉面如果想要扩张,最大的弱点是拉面无法去厨师化,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拉面师傅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学习,才能制作出最正宗的拉面味道;其二,“拉面+牛肉+饼”的配方,已经不那么香了。众所周知,每一家兰州拉面都是“拉面+牛肉+饼”配方。兰州拉面一直以来保持着最初的菜单,单一的菜品是一家店的招牌,但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厌倦心理,继而抛置脑后。与此同时,兰州拉面的竞争对手也不甘示弱,单单面食,中国就有炸酱面、刀削面、螺蛳粉、酸辣粉,还有国外的韩式泡面、日式拉面等同质产品;其三,缺乏标准的兰州拉面,乱象丛生。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是兰州拉面最普遍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家庭经营的门槛相对较低,在技术、原材料、门店装修等方面都没有过度要求,使得兰州拉面在全国布局,衍生出强悍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低门槛就意味着标准化程度低,不同的门店的拉面口味各不相同,就连做法也相差甚远,从而导致了兰州拉面时常会有口味差异大、卫生条件与服务态度参差不齐等情况。

那么如何在5 万家兰州拉面门店,根据地域差异设定统一标准。答案可能就是“另起炉灶”。对于兰州拉面的中低端品牌,可以采取“合并+加盟”的方式进行规范管理;对于新兴的中高端品牌,则更多地应该在门店、产品和运营上下功夫,打出兰州拉面的新招牌。

下一步,如何转身?

火锅有海底捞、呷哺呷哺,快餐有KFC、麦当劳,茶饮有奈雪的茶、喜茶,咖啡有星巴克、COSTA。与上述餐饮品类所不同的是,兰州拉面目前仍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阶段,广为人知的兰州拉面也叫不出一个响亮的品牌。就目前来看,兰州拉面已经逐渐成为创业热潮和投资风口,并且在不断突破升级。然而,想要真正在餐饮行业立足脚跟,还需要回归价值本身,实行规范化、品牌化和连锁化的三步走战略。

磨刀不误砍柴工,兰州拉面想要更好的发展,首先要进行规范化升级。地方性小吃在推广全国的过程中,难免无法保证口味和产品的一致性。因此,兰州拉面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应当首要规范产品制作工序,甚至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汤料、配料)的工业化生产,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为下一步规模性扩张奠定基础。在有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后,要进一步打响品牌。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已经为兰州拉面开了个好头,虽然兰州拉面属于公共品牌,但是立足于兰州拉面,则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正所谓在公共区域下圈地,乌江牌的榨菜、恒顺牌的香醋、桂花牌的南京盐水鸭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目前主要布局在上海,且知名度并不高。在产品上,兰州拉面或许可以模仿西贝莜面村的打法,以内蒙古美食为基点,围绕其开发不同的附加产品,将定位扩展到兰州美食、甘肃美食、甚至是西北美食的大范围内,以此拓宽产品品类。在品牌运营上,普普通通的“拉面+牛肉+饼”配方已经不足为奇,兰州拉面应当寻求网红运营或是打造IP 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拓宽影响力。

建立品牌之后,连锁化发展是下一步。截止2021 年,我国兰州拉面的连锁化率没有达到5%,这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兰州拉面馆都是单打独斗的,这样的大环境给兰州拉面的连锁化,腾出了足够空间。就面馆分布来看,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兰州拉面面馆占比分别为8.8%、51.1%和33.8%,这意味着,兰州拉面先前主要面向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对于这三家“轻奢”面馆而言,以上海作为突破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率先在北上广深这样人口密集度高,且外来务工者比例高的城市作为起点,兰州拉面积累了不错的流量基础。在充分分析城市格局,做好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开始连锁化发展是收取人口红利、保障营收的根本。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餐饮市场相比美国市场,大江大河,少有大鱼。虽还没有麦当劳、星巴克类似千亿市值的公司,但中国餐饮创业者完全有这样的成长空间。眼下,兰州拉面刚处于起步阶段,暂未形成竞争壁垒和品牌垄断,下一步仍有机会。

猜你喜欢

拉拉拉面兰州
我的兰州梦
兰州琐记
拉拉真棒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拉拉勾,吃糖豆
一碗拉面加个蛋
短耳兔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