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产业脱贫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2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宽甸县石柱村民

尚 彬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产业脱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辽宁省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虽是省级贫困地区,且截至2019年底已经实现所有贫困村脱贫摘帽,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底线任务,但对辽宁省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要进一步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村民持续增收,降低已脱贫人口的返贫风险,从而实现辽宁省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一、辽宁省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产业脱贫的问题

辽宁省边境民族地区指的是位于丹东的宽甸满族自治县(简称宽甸县),虽虽说宽甸县扶贫成效显著,但据了解通过产业发展实现村民脱贫致富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合作社发展不完善

宽甸县在五个一批脱贫攻坚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所占的比重最高。宽甸县2018年实现脱贫的10438贫困人口中通过产业脱贫的有8056人,占比77.2%,2019年实现脱贫的1711贫困人口中通过产业脱贫的有964人,占比56.3%。但据了解,宽甸县一些村镇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主要是发展个人庭院的种养殖产业,产业合作社发展不完善。比如,毛甸子镇洼沟子村通过争取政府产业扶持资金在村内发展养牛合作社,并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吸纳入社,最后实现分红。但实际贫困户几年下来未见分红,并且合作社规模不大,仅能解决极少数人的就业问题。还有的贫困村个别村民合作发展板栗种植合作社,但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资源,且对板栗种植技术掌握不足,经营管理不善,致使等到收成时的板栗个头太小,板栗价格下跌,无法积极应对市场风险,最终导致亏本。

(二)品牌产业发展效应不强

宽甸县已经形成一些农产品品牌,但由于一些原因未形成规模及品牌效益。比如振江镇石柱村的石柱参,是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但目前石柱参种植成本较高,种植农户较少,且销售形式单一,无法在当地形成规模产业带动村民经济发展。据了解石柱村种植石柱参的村民有一百多户,多为世代传承,由于种植人参投入时间精力较多,成本较高,从采种到栽参再到移栽搭棚等均需大量成本,并需要人工定期看护,所以目前种植石柱参的参民也在减少。虽然种参收益可观,一只上好石柱参能买几千甚至上万元,但收益见效慢,成熟柱参参龄需达13至15年才可采挖上市销售。除此之外,参民对柱参销售方式较为简单,一是送到镇里石柱参收购商店,二是等外来收购人员到石柱村收购,缺少与市场的直接联系,导致价格不稳定。在人参种植上也缺乏先进技术指导,导致一些人参成熟后参差不齐,且数量少未能形成当地主导产业。

(三)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

宽甸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群山环绕,自然风光秀美,又有沿江沿边临海的特点,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宽甸县也因此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旅游景点,比如青山沟景区,双山子镇的天桥沟森林公园等自然旅游景观以及虎山镇的虎山长城等人文景观均收益良好。但对比之下宽甸县也存在一些村镇的旅游产业发展不完善。比如,振江镇的绿江村是贫困村,近几年绿江村借助其依山傍水的优势搞起了农家乐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脱贫。但据了解,绿江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休闲项目单一化,来此游客仅以品尝鸭绿江鱼以及晨起登山观看日出和鸭绿江水面雾气相连而形成的云海景观为主,无其他休闲项目。二是缺乏旅游村外观美感。由于农家乐是当地村民自发兴起的,都是自家房屋,在外观上缺乏统一兴建标准。三是没有对当地村民统一旅游接待相关培训,导致村民素养不高,缺少基本接待礼仪。四是缺少文化元素融入。满族民俗村却几乎没有满族文化风情融入当地旅游,缺少民族文化风味。

(四)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缺乏

农村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而就宽甸县农村而言,目前带领农业发展的人才相对不足。首先,村干部的带动能力不足。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村干部的领导,然而宽甸县村干部大多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低,对市场信息资源掌握不足,思想保守,发展产业的远见性不够。其次,驻村第一书记带领能力不足。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村发展产业,然而一些驻村书记选派时不规范,未按国家对驻村书记能力及政治素养等规定严格选拔,导致有些驻村书记责任心不够,难以全身心投入带领村民的产业发展中。最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不足。当地种植大户缺乏先进种植农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致使种植农产品品质差,种植规模小,产量不足,难以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

二、辽宁省边境民族地区农村产业脱贫的对策

(一)完善产业合作社发展方式

以产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当地脱贫致富尤其重要,因此要完善产业合作社发展方式。首先,健全合作社参与主体的利益联结。比如针对洼沟子村的养牛合作社,应先明确村委会与村民及贫困户间的利益联结,以签合同的方式确定贫困户入股资金的分红比例以及分红时间,明确让村民知道合作社的资金使用流向以及合作社的年均效益,将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公开透明。其次,建立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合作社经营主体关注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农产品,形成先有订单而后生产的模式。最后,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结合特色农产品,建设相关农产品加工厂,形成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并打造合作社物流体系,真正做到直供,直加工,直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塑造农产品品牌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对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从而打造当地主导产业品牌,以品牌效益引领当地经济发展。首先,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品质。打破一家一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产业基地,扩大产业规模,统一引进先进的产业技术形成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产业的优质品质。其次,加大宣传,联系市场。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对特色产品宣传,增强当地主导产业的知名度,积极建立与市场的对接关系,关注市场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当地或外地农产品展销会。最后,扩大销路,延长产业链。完善运输物流链条,通过线上电商与线下门店结合的方式扩大特色产品销路,在有销路与市场的基础上可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探索品牌产品深加工,建立特色产品深加工基地,扩大产业发展链条,延长产业价值链,以主导品牌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三)完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首先,健全农家乐休闲旅游模式。对于当地农家乐旅游,应建立统一农家院招待标准,在外观上给游客以美好享受;进一步丰富休闲方式,在美食上融入满族民俗风味儿的特色菜肴,搞一些民俗文化演出,比如宫廷剧场,满族特色舞蹈,满族乐器表演等;系统整治旅游区卫生环境,安排村民重点维护,时刻给游客以清洁整齐的面貌。其次,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园,比如硼海镇上甸子村贡菊种植基地,在10月份可吸引游客观光赏菊,之后采摘的贡菊能换来经济效益,还有宽甸县河口5月份的桃花观赏园,游客观赏桃花的同时还能与渔民一同捕鱼,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最后,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在旅游区可以建立当地特色农产品服务区,旅游区通过从当地村民购买农产品进而向外来游客销售,既增加旅游地收入,也为周边农民增加收入,还可挖掘当地有手工艺的老人,或通过培训当地部分村民学习满族传统手工艺,通过发展手工艺品既保留满族文化特色也增加旅游业附加收入。

(四)重建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在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随着驻村书记以及一些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对撤出,对于辽宁省边境民族地区而言,可从自主培养与外来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吸收产业发展人才进而带动和支撑农村产业发展及经济建设。一方面在自主培养上可由村干部组织挑选村里有主动发展欲望以及头脑灵活的村民,从县里或市里请农业专家或高校的相关学者帮忙对这些人做农业技术培训,对本村适合发展的产业帮忙做规划指导,帮助农民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将这类村民由被带动发展转变为带动他人发展。另一方面在外来引进上,可通过制定政策优势吸引有家乡情怀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尤其对于农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要以各类优惠条件吸引其返乡创业,鼓励其将自身能力和专业水平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

以产业促脱贫对于辽宁省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稳定脱贫具有重要意义,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品牌产业以及培育和引进产业发展人才队伍,进而确保巩固该地区脱贫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证人民生活幸福。

猜你喜欢

宽甸县石柱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宽甸县农作物秸秆禁烧及利用研究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蘑菇石柱
1998-2017年宽甸县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研究
宽甸县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特点与修复措施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
欢迎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