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

2021-11-22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三农新疆

苑 英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振兴乡村、强大农业,离不开农村金融的鼎力相助。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为乡村振兴付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新疆农村金融调结构优质量,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就。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振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等等,都加大了目标实现难度。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新疆“三农”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大等因素制约,南疆与北疆、城镇与乡村、地区与县域的农村金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农村金融精准服务于“三农”。

一、研究区域概况及金融支持必要性分析

(一)研究区域概况

新疆深居内陆,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光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昼夜的温差大,南疆气温高,北疆降水量充沛。地域辽阔,331万公顷耕地,1000多万公顷可垦荒地。气候适宜,地貌复杂多样,土壤肥沃,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次产业布局逐步完善,据统计局资料,2019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280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种植面积3305.4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810.7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527.07万吨,全年棉花产量500.2万吨,全年特色林果产量1729.44万吨,经济稳步增长。

(二)新疆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农业经济市场化发展,对金融需求急剧增加,农村金融处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高效的金融运行和资金的筹集流通速度,对农业资源提供保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分行在粮食方面,出台多项政策性信贷业务支持新疆粮食安全,成为金融行业助力粮食安全的主力军。金融支持棉花产业、特色林果业方面,中国农业银行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支农贷款项目,农业银行新疆分行实施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金融服务计划,为新疆发展势头良好的特色林果业提供较大规模的贷款。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金融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三农”提供网格化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农业资源。

二、农村金融对新疆农业发展支持的现状分析

(一)新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和支农定位

2018年末,新疆乡镇与农牧团场的金融机构网点1213个,从业人员7842人,面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立足于“三农”普惠金融,保障他们科学快速地开展农业经济活动,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双丰收,提升“三农”主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在市场化条件下,有效配置农村金融资源,不仅需要优化市场机制,更需要协同农业政策金融与金融市场化的相互关系。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低收益性,影响金融信贷服务,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来校正市场化的缺陷,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干预工具。引导商业性金融和其他社会金融机构投资第一产业,激活“三农”金融市场,共同创建农业强国、美丽乡村、农民富裕的美好愿景。

(二)金融支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取得的成效

新疆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取得效益。2019年,农村信用社为农户发放贷款387亿元。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三农”领域。涉农金融机构设计并推出富有特色的贷款品种,发挥灵活、敏锐、快捷的服务优势,全方位提升服务效率。

持续推进精准扶贫。新疆南疆四地州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取得成效,增强农业补贴力度,加大农村地区信贷业务,推行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推动保险市场改革。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领域开展金融政策助力脱贫攻坚,践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协调的特色南疆果品收购举措,解决特色林果业“果贱伤农”问题,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工作队+农户”模式,农村金融入住乡村田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利益联结到户,弱贫户参与到产供销一体化,打通信贷路径,扩大资金投入,推广特色产业,将其多样化金融需求有机地融入于宏观、中观及微观的金融服务。

三、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服务需求受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力于农村金融辅助的比重大幅增加,农户意识到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所带来的优势,产业规模化取得经济效益,融资需求再度提升。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三产融合,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农产品展销、合作社、农家乐、农村旅游产业等兴盛,“三农”期盼金融创新,满足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但农业金融供给与农业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单一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渠道有限,金融产品项目少,申报审批繁琐,优质金融服务欠缺问题凸显。

(二)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及信用意识不强

农村市场经济越来越重视金融信用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征信系统、诚信机制、破产机制等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不健全,传统思维僵化重,科学文化素质低,缺少依靠正规信贷资金改变生产生活的认知,个人信用缺失,私企个体缺乏完善的财务体制,农业生产缺乏强有力的“担保人”,保险公司不积极开发农业项目,民间借贷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存在欠债讨债现象。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落后,创新理念不足,缺少金融知识到村到户、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推介等宣传活动,金融素养匮乏。不良的金融信用环境制约农村农业发展,降低农村金融体系的资质。

(三)农业的弱质性和金融信贷的逐利性之间的矛盾

农业生产经营具有明显的弱质性、高风险性。较强依赖于外部环境和气候条件,若遇到自然灾害、环境恶化、气候恶劣等不良因素的撞击,对农业生产破坏性极大。生产周期漫长,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遭遇不确定因素几率大,使得生产、收成稳固性差。市场变化的价格波动、销售是否畅通等现实无不考验着农业能力。农业的弱质性增加了风险,双重风险加剧了农业的弱质性。但是农业生产经营,金融扶持不可缺少。金融追本逐利的特性,对其服务的对象要求标准高,审核严格,青睐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选择风险小、盈利快的项目,畏难风险度高的“三农”融资诉求。农业弱质性与风险性比其他行业大,农业资金回报比其他产业慢,农业信贷风险比其他商业信贷高,农业融资较为困难。

四、乡村振兴下农业金融发展模式的路径及建议

(一)农业产业链同步发展新模式

农业产业链具有不同的特征,对金融需求有所不同,金融机构掌握产业链经营主体和融资的特点,切实提高信贷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视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尤其是龙头企业,更需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聚焦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运用金融产品,衔接资金短缺的企业和以信用为中心的普惠金融。应用互联网工具,延伸与拓宽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和金融科学健康发展的模式,农业产业链融资缓解农业金融支持不足。授信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将保险、担保等机构植入农业产业链融资系统,阻隔经营主体及参保户的农业风险,取得农村金融发展与服务“三农”共赢。

(二)加快“电商平台+农村金融”新模式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远离内地一二线大城市,消费能力低,农产品滞销。随着互联网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实力强的电商平台扩大覆盖面,拓宽渠道,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名优特产品热销全国,有的跨出国门。同时农村市场为电商平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返乡青年热衷于电子商务农产品、旅游产品等领域创业,急需金融援助。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潜力吸引电商平台和P2P平台。“电商平台+农村金融”以及P2P的网络化贷款服务,解决农户短缺资金和无抵押获得融资,降低农户贷款风险,成为新疆农村地区金融带动乡村振兴的趋势。

(三)优化农村金融信用和风险评估流程

农村金融服务在信贷过程中,农业资金投入所得回报率较低,农业保险规模与覆盖较小,信用风险较大,农村金融信用和风险评估成本高,阻碍农业金融扶植效果。农村金融贷款模式需要政府干预,调控资金流往适合的区域和项目。农村金融机构与政府的良性合作减少评估成本,减轻双方负担,致力于精准金融服务、精准农业生产,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以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衔接点,实现资金发展农业的真正价值。强化农村金融信用治理水平,提高资金回报率,防控金融风险,提升担保能力,创新农村抵押担保系统,提高农村绿色金融服务的主动性,优化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风险评估流程,夯实振兴乡村农业生态宜居基础。

(四)人才引进成为乡村振兴人力资源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树立新乡贤和新能人。努力为驻村扶贫干部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农业信贷业务水平。发挥政府的中介职能优势,精准施策,争取更多的优秀人才放飞到农村创业,激活农业金融发展新业态,成为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以及振兴乡村的有效途径。众人创业,万人创新,资本论本土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大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的金融支援力度,体现农业企业高端人才以点带面的引领效应,农业创业者受益于农村金融扶持政策得以成长壮大,提升素质。稳定农业人才,促进农村金融创新,阔步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三农新疆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