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中应急科普的传播

2021-11-22李媛

劳动保护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普及突发事件科普

文/李媛

所谓突发事件,主要是指那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破坏生态和财产损失等一类事件。公众具有较高的防范意识,才能逐渐形成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氛围。为更好减少和预防因为这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需要积极长期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旨在帮助广大公众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提升政府与组织的应急处置能力。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爆发突然、种类繁多、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因此极易引发公众的恐慌,还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为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认真开展科普宣传,以有效的知识传播帮助广大公众快捷、方便地获取所需知识,提供一个更为权威的知识获取渠道。

应急科普内容的传播媒介

应急科普的含义与内容

所谓应急科普,主要是指采用普及、传播、教育的方式,来帮助广大公众对于应急有关的科技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科学方法并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处理各种突发问题,提高公众参与公共危机事件的决策能力,使其能够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科普通常会涉及许多内容,诸如自然灾害、生活安全、事故灾难等。

应急科普的传播媒介

在科技普及过程中,借助各种传播渠道,可以有效使用媒体并充分体现丰富多彩的特征。传播过程中,为更好普及科学知识,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力量,诸如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尤其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应急科普的作用。

同时,在普及形式方面,需要适当增加应急科普专栏的数量,诸如应急科普类的门户网站。为方便介绍应急知识,还可以在一些门户网站上开辟专栏、专版与专题等;组织专业人员积极开发各种形式活泼、内容健康的应急科普教育活动、游戏软件,充分调动受众的参与度。应急科普形式新颖,深入人心,能更好地普及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为更好向社会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和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有必要充分借助各种现代传播工具,利用新方式、新途径,如互联网、自媒体、微信微博客户端、抖音、微视、企鹅号,以及发起线上活动等。科普中国官方网站、急诊科医生系列科普等抖音号都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事例或者公众关心的话题,普及相关科普知识,达到更广泛更实际的传播效果。

应急科普的传播重点

事件爆发前开展科普教育

应急科普教育原则就在于居安思危和预防储备,通过哪些渠道可以“居安思危”?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一支队伍、搭建一个知识案例资料库和举行若干宣传活动,实现应急科普预防的功能。在应急科普过程中,有必要建设知识案例资料库,并建立一支专业的科普教育队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搭建各类科普资源和开展各种活动,结合当前所有的科普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诸如场馆设施和人才队伍等。同时,扩大各类科普活动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诸如科普竞赛、科技周等,并认真打造各类科普活动品牌。另外,在日常工作中,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各种形式的应急演练,为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尝试性的应用各种科技知识、技能与方法。

事件爆发中强化普及逃生方法

在突发事件爆发期,不同人对于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如管理者需要掌握制定决策与应对方案的信息,而普通公众则是获取如何避免危险和进行事件预警的信息。在应急科普过程中,需要及时向公众准确无误地传播所面临的危机,而应对信息往往比较复杂,即如何准确地传递“应该怎么办”,如应对方法和应对方案等。根据应对信息的执行价值可知,更容易执行那些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而人们在面对规模比较大的方案时,通常会显得手足无措。此时,平时日常的科普宣教效果就会有所凸显,公众会迅速从储备知识库中检索到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

事件爆发后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

突发事件过后,事件中的受害者、幸存者往往最需要接受帮助,他们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迫切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与救助。同时,一些通过媒体等渠道间接体验灾难的人也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例如不能正确看待乘坐飞机与空难之间关系的人,比较害怕乘坐飞机出行。那么这时候,应急科普的传播内容就应该偏向普及科学认知、逃生技能及自救互救、灾后防疫及重建等。在今年7月的河南暴雨灾情后期,暴雨如何产生、暴雨应急自救知识、暴雨洪涝过后的注意事项、灾后重建的必备知识等宣传普及,使民众在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及时地获得救助信息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盲目恐慌。相信政府、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有利于灾后心理和环境的创建。

理性认知是化解危机的助推剂

公众作为构成社会的主体,也是应急科普的主要受众。公众的非理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造成一定危机,如在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在全世界引起恐慌,而公众的理性认知,是有效消除危机的助推剂。站在公众的角度上,克服非理性的一个前提条件就在于理性的化解,而理性的化解来自于科学信息的普及和接纳。公众在日常接受循序渐进式的科普宣传的浸润,对突发事件发生时有一定的科学判别能力,能够用科学理性的角度和思维,分析事件发生所需进行应对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真正达到理性化解。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不管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还是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特别是近几年频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公众都有必要掌握一定应急知识和应对技术,确保能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妥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应对与化解危机。同时,化有形于无形,将科普从政策形态逐渐转变为公众的一种基本理念、意识,以此更有力地传播应急科普知识、宣传科学技术政策,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它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科技,而是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总之,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为做好应急科普工作就必须密切留意5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提高重视程度,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充分发挥应急科普所具有的作用,确保广大公众能够“亲密接触”科技,即通过互联网线上等技术手段,及时有效地获取应急知识,对事件发生的理性认知有科学的依据。二是,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高的应急科普创作宣传队伍。可通过培育储备科普专家团队、积累汇聚科普知识库等多种形式把应急内容分类整理,发生突发事件时进行专业人士专业知识的定向宣传。三是,在应急科普过程中,需要侧重于培养群众的应对能力、防范能力。在日常的科普宣传中积累应急知识,使科普宣传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真正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判断、心理素质和实际应对技能。四是,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并逐渐形成一种合力,诸如政府、组织、专家、媒体、公众,因为科普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更不能仅为政府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在任何突发事件发生的应对过程中,彰显制度优越性和社会合力的优势非常明显。政府的有力组织,社会资源的合力配合,把应对事件的方式方法科学化有效化,把民众的思想情绪和舆论传播科学化理性化,是科普宣传的重要作用。五是,科普工作作为一项文化建设,为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必须进行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常很难显现出科普的力量与效应。任何一次对突发事件稳妥而有效的处置和应对,都需要日常积累科普知识资源储备、科普内容的宣教输出、科普宣传的合力输送、受众的理性化解。只有把内容、传播者和受众长期而有针对性地聚合,才能达到融合高效的传播力,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出科普传播的优势作用。

猜你喜欢

普及突发事件科普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