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11-22于贝贝宁夏大学

灌篮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育者幼儿教师动作

于贝贝 宁夏大学

基本动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FMS)是人体基本动作的协调运用能力,分为位移性动作技能和物体操控性技能[1]。熟练基本动作技能的获得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是未来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重要保障。学前时期(3~6岁)是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们关注幼儿动作发展现状,遵循发展规律并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幼儿阶段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丰富其相关理论。

一、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价值没有受到重视

首先,过去可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观与人才观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观念的现象,运动的价值大多被理解为促进生理发育与增强体质的一种途径,从而可能忽略了在认知、情绪、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其次,部分幼儿园老师们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减少工作量,只允许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户外活动。最后,许多幼儿园在教师招聘上师资质量门槛较低,教师对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内容不了解,不能真正认识到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对幼儿健康所存在的价值,在教学上不懂得去采取游戏的方式去练习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导致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相关的锻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升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与创新者,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与开拓幼儿教育价值的关键所在。然而,经过调查发现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整体情况与国家标准有着一定的距离[2]。纵观,我国幼儿教师性别严重失衡,园内普遍大多数是女性并且许多教师没有体育专业背景。除此之外,目前不管是中等师范类学校还是高等师范类院校,单一、综合的学校幼儿师资培养方式,极少数将体育与健康学科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主修科目,导致幼儿教师缺乏幼儿动作技能教育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如李秀丽在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相关方面的研究中,通过对学前教育工作者调查发现约73%的工作者认为学校开展相关的体育课程是没有实践意义的,学生入职之后无法应用[3],这也体现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输入与输出方面出现了问题。

(三)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相关课程设置的缺失

纵观近年来国家颁布的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相关文件中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等可以看出幼儿体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并且基本动作技能作为幼儿体育中的关键内容也受到了重视。就基本动作技能的获得而言,它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需要后天不断地学习与练习的。在幼儿阶段,基本动作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系统性、科学性、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行练习。但是相比义务教育阶段,幼儿教育阶段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在此阶段关于基本动作技能相关指导,基本内涵、幼儿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制定上并没有体现。因此,相关的课程设置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它的缺失也会间接的影响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

(四)家—园—社衔接不当

环境作为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促进人发展的外部现实根基与资源。每个幼儿来到世界上就开始受到了他所生活的环境里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慢慢扩大,幼儿也逐渐从家庭慢慢的过渡到与幼儿园与社会的环境中。幼儿上幼儿园之后,在园的时间逐渐增多,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育儿知识有限,幼儿教师更了解幼儿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好他们的孩子。从思想层面上,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只管好幼儿在家的起居生活就好。同时,由于园所与家庭缺少有效的沟通,关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理念与工作安排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出现了家园教育不一致的问题。除此之外,社会作为幼儿教育三大环境之一,其与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教育支持性的融合性还有待加强。

二、有效提高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重视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价值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育与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2018年我国首次颁布《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文件中指出学龄前儿童运动要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4]。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关于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价值的重视要从转变教育者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因此,家长与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儿童创造一个成长良好的教体环境,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认识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价值,牢固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适宜的体育活动,提高儿童的动作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除此之外,国家层面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使教育者们认识到动作技能发展的价值,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强化师资:重视幼儿教师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

针对幼儿园缺乏专业性的幼儿体育教师以及幼儿体育相关的课程开展不足的现状,有必要对幼儿教师教育能力进一步加强与改革。如在师范教育阶段,师范院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需要进行改革,可开展专门的幼儿体育课程并加强幼儿教育相关文件所要求体育课程的技术量;在教师招聘方面,幼儿园可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提升幼儿教师的招聘门槛;幼儿教师入职后,幼儿园方面要加强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的在职培训,地方政府也可根据当地学前教育的开展情况适当在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在教师自身上,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捕捉信息,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更新,吸收先进的学科专业知识接受更多现代体能相关的教学并结合传统的教育去其糟粕,避免未来在体育活动组织上单调无味,对体育锻炼与儿童身心发展关系的认识和重视不够。

(三)优化课程:加强幼儿基本动作技能课程设计与开发

张利锋在《学前教育体育活动课程构建研究》中谈到我国不仅没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也没有开设学前教育阶段体育运动类课程,建立幼儿体育运动课程必然成为需求[5]。在幼儿动作技能教育方面学者也给出一些观点,吴升扣建议教育者们应在基本动作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在不同的年龄要选择适合的器材与训练方式开展教育[6]。辛利、庄弼等认为在传统的课程中过于注重语言类知识课程的开设从而忽略了身体活动相关的课程,建议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根据人类动作发展规律,参考环境将动作技能合理安排运用到课程中去[7]。因此,在幼儿相关体育课程受限性的条件下,教师们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探索幼儿兴趣制定科学可行性的目标,设计合理的身体训练活动计划,构建核心动作经验内容体系的建立,将游戏合理融入课程中,追求现实的可操作性。

(四)家校联动:“家—园—社”共同促进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

作为影响教育的三大不同因素,教育者们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等复杂环境的相关结合点,关注各环境之间的互补性与延展性是十分重要的。对家长来说,家长要有把“健康”放在首位的意识,并坚持“让孩子在运动中成长”,不仅要支持孩子参与体育活动还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鼓励孩子探寻喜爱的体育运动与活动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锻炼。对于学校,教师与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育儿知识与先进的基本教育理念并定期开展关于体育知识的宣讲活动,做孩子动作发展的根本支持者;要合理设置教师岗位聘用标准,提高师资质量,加强动作技能相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定期与家长社区合作开展幼儿体育相关的活动。社会层面来说,要不断推动国家幼儿体育相关政策的颁布,缩小城乡差距开发建设适宜幼儿运动的环境,在社区内有计划提供相关的服务组织等。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幼儿期阶段运动习惯的培养是关键,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也逐渐明了。然而,幼儿基本动作技能没有受到教育者应有的重视,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关于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相关课程还未出现在课程标准体系以及教育衔接问题等应受到教育部门以及教育者们的重视。幼儿阶段是身体动作发展的基础时期与敏感期,教育者们应关注幼儿期基本动作技能的获得为青少年运动能力以及终身运动品质打好基础,以期人们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改善。

猜你喜欢

教育者幼儿教师动作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下一个动作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