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美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1-11-22刘桂梅崔亚瑞霍文涛栗国静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灌篮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京津冀美育

刘桂梅 崔亚瑞 霍文涛 栗国静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就是指的京津冀一体化,早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该发展方案,目的是加强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将这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增长。因此,对于本地的高职院校而言,就要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加强专业教育,还需要将美育融入进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对高职人才培养带来了一些方面的影响,这需要高职教师对此形成清楚认识。

(一)更高的专业技能素养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基于优势互补和产业升级,带动了一批高技术水平的产业出现,这也导致对于高技术水平人才的需求出现增长。对于高职人才,用人单位希望他们能够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素养,能够适应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二)更全面的综合素养要求

除了对专业技能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职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出现了变化,对于高职人才要求具备全面性的综合素养。也就是不仅要要求人才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职业道德修养、审美素养等。

(三)更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让很多产业都走在了行业前列,处于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领头地位。因此,对于人才,也要求他们具备更新的知识,而不只是具备传统陈旧的知识。只有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有效适应新的工作。

二、美育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将美育融入进来,具备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这需要高职教师形成认识。

首先,美育的融入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美育是以美学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根本要点在于指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而对于美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工学、理学等领域,同样包含了审美内涵。通过美育的实施,可以让高职学生的美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在人才培养中融入美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知识的美学内涵,增加学习深度。对于任何一个专业而言,相关的专业知识都蕴含了美学内涵,从美学视角下来审视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通过美育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更加深入地展开分析。

最后,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人才培养中融入美育,这是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需求的教育行为。通过美育的融入,提高育人水平,让学生符合人才需求,这样可以让学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人才支持。

三、京津冀协同背景下高职人才美育的不足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将美育融入地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显著意义。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部分高职院校在美育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需要予以认识。

(一)缺乏统一的美育标准和制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味着三地要一体化建设,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加强交互,打通关节,保持协同,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制度,让工作开展更加顺畅。在高职人才培养的美育实施中,当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美育标准和制度,不同高职院校在美育实施方面,各自为战,分别有不同的标准、制度和方法,这就导致不同高职院校的美育实施效果并不相同,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体现出水平差异。这样一来,就难以形成合力,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人才支持力度薄弱。

(二)缺少特色化的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的实施需要立足相应的美育课程,来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所孕育的地方文化也千差万别,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美育课程的构建,就应当立足本地的特色文化,来开发课程资源。然而在实际中,不少高职院校的美育实施,缺乏特色,往往是采用一些通用型教材来实施教学。甚至还有部分院校是以西方美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导致美育教育没有特色。

(三)美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当中,还需要注意到美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因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设了多个专业,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明显区别,因此美育的融入也要体现出差异,要与专业教育结合构建。不过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将美育作为一项单独的教育活动,未能和学生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导致美育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四)美育教师队伍有待完善优化

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中将美育有效融入进来,还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美育的实施,不仅需要进行理论教育,也需要指导实践,这需要教师具备美学理论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的专业素养。不过从目前美育的实施来看,一方面尚未构建起专门的美育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美学素养水平不高,尤其是实践水平偏低,这样就会限制美育的开展。

(五)美育教育的开展形式较为单一

高职人才培养融入美育,还需要注意到美育开展形式的多元化构建,要以多种不同方法方式构建美育,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活动,确保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有效锻炼。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美育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单一,局限于理论教育之中,缺少其他的形式方法。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高职人才培养融入美育的策略

(一)构建统一的美育标准和育人制度

京津冀地区的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中融入美育,需要构建起统一的美育标准和制度,规范京津冀地区高职院校的美育实施,确保美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渗透,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

第一,要建立课程标准。对于美育课程,需要对美育的课程安排、课时长短等做出基本的标准规定,也就是至少要进行多少学期的美育教育,每个学期至少安排多少课时,都应该统一规定。

第二,要建立评价标准。美育教育的效果取得要以教学评价作为依据。因此,京津冀地区的高职院校,要针对美育制定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确保人才评价保持一致,这样可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整体水平较高。

第三,要构建统一的教育管理制度,针对美育实施的管理,京津冀地区的高职院校也需要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规范美育的实施。

(二)开发本地特色资源构建美育课程

美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融入,还需要关注到美育课程的建设。这就需要立足京津冀地区的本地特色,开发美育课程。首先,需要组建教材开发调研组,从各高职院校召集水平高的教师构建调研组,对京津冀本地的特色美学资源进行调查、搜集和整理。对于美学资源的搜集整理,可以从戏曲、文学、服饰、建筑、饮食等多个方面出发,搜集多种不同类型的美学资源,分类做好整理。其次,要立足搜集到的美学资源,开发相应的美育课程。这就需要高职美育教师围绕美育的核心目标,将相关的美学资源整合,构建起特色化的课程教材。

(三)加强美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要将美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之中,还需要关注到美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要实现二者的一体化构建,这样才能让美育对专业教育形成推动。一方面,在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专业课程的美学内涵进行挖掘,从中渗透美育。比如对于英语课的教学,就要从语言美学的角度出发,依托修辞手法、语法技巧等来渗透美育。而对于计算机编程,则可以挖掘程序逻辑的美学内涵,让美育得到渗透。另一方面,针对美育课程,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融入相应的专业内容。比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从服饰美学方面的内容来开展美育。而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以从建筑美学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美育。将美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育人效果。

(四)构建双师型美育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要将美育有效开展,还需要针对美育教师队伍加强建设。首先,需要从校内选拔具有美育专业素养基础的老师组建起教师队伍。其次,要对教师队伍展开教育培训,提高教育素养。既要从理论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美育理论水平,也要从实践出发,锻炼教师的美学技能。最后,还需要加强校际交互,京津冀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合作教育机制,让美育教师在不同院校之间流动起来,分享师资资源。

(五)丰富美育教育的开展形式

对于美育教学的融入渗透,还需要注意到开展形式的创新丰富,实现多元化构建。第一,可以建立艺术实验室,在其中设置绘画、书法、雕塑、动画、剪纸等艺术课程或是学习项目,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喜好,通过艺术实验室参与到美育的学习当中。第二,可以创设多形式的美育实践。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的艺术比赛,如校内举办的美术大赛、书法大赛、雕塑大赛等,还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的艺术比赛,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多锻炼。第三,可以依托互联网,结合微信公众号、抖音小视频等载体,构建起创意短视频大赛,让学生以短视频的方式,来反映艺术创作,开展美学实践。

五、结语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下,京津冀地区的高职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重新审视,结合协同发展的需求,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在具体实践当中,要从制定统一标准、开发特色课程、建设教师队伍以及丰富美育形式等方面切入,多管齐下,让美育充分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之中。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京津冀美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公民美育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美育教师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