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排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路径研究

2021-11-22徐文超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学院吴健强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灌篮 2021年27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女排思政

徐文超 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学院 吴健强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朱顺 郭松 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女排精神”用实际行动更好的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拼搏、无私奋斗、为国争光这四个中华精神。“女排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大学生对“女排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思想境界进一步升华,顺应了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实践探索和研究构建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思政育人的路径,同时充分利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资源,挖掘所蕴含思政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终身体育意识的观念。

一、“女排精神”内涵简要概述

在中国知网以“女排精神”为关键词,找出有关其内涵的期刊、硕博论文,经过对比发现,许多学者和专家对女排精神的解读有所不同,但都对女排精神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对中华体育精神内涵的进一步高度概括集中体现。女排精神从诞生之时,不断发展,直到成熟的阶段过程中,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强化和挖掘其蕴含的内在价值理念,其内涵精神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相应的变化[2]。主要还是体现在顽强拼搏、团结拼搏、永不放弃、为国争光。

(一)顽强拼搏精神

中国女排之所以能站在世界的最高峰,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世界冠军,跟她们每天拼命训练息息相关,纵使她们深受伤病也依然在不断坚持训练,磨练精深的技术,促使球技不断与日增进,坚持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证明自己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不放弃、执着、坚韧不拔是她们对实际行动的最好诠释,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团结拼搏精神

团结拼搏是中国女排夺胜的重要至关法宝。集体运动项目需要团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团结、相互合作。中国女排将团结拼搏精神发挥至淋漓尽致,跟她们平时的是训练分不开的,场上的每一分都是6名队员相互团结拼搏得来的,但每一分都包含着6名队员之间的所有心血[3]。中国女排能夺冠正是源于她们团结拼搏的一股精神。

(三)永不放弃精神

锲而不舍,永不放弃正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体现。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会永远不放弃,中国女排从第一次夺冠,进入低谷期,到夺取第十个世界冠军,历经种种磨难,散发出永不放弃的精神之源,永不放弃,终究会突破黑暗,冲向光明,正是中国女排展现出永不放弃精神。

(四)为国争光精神

中国女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为国争光的实际行动。她们身上散发着爱国情怀的魅力,当中国女排站在颁奖台时,国旗随着国歌的伴奏升起,这一刻为国争光的荣誉感汹涌而出,挂上沉甸甸的金牌那一刻,应为最自豪的时刻,只因为她们把为国争光放在了内心深处,不断地鼓励自己。[4]

二、“女排精神”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意义探究

(一)有利于为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灌注全新生命活力、促进教学蓬勃发展

高等学校始终要把思政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重要任务。有利于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的改革与发展,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通过融合“女排精神”元素,公共体育课堂将会焕然一新,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教育平台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使整个公共体育课程呈现出含有思政元素的景象,焕发了全新的生命活力,使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蓬勃发展。

(二)有利于全面提升和增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校是培养优秀大学生的主要前沿阵地,不仅仅是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科技人才,也是培养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要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提高其思想觉悟,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5]。我国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利用“女排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不仅仅能让大学生学到了强身健体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之心。

(三)有利于塑造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

塑造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当代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驱动力,将对大学生的一生受益。把女排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既能摆脱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影响,也能培养拼搏奋进的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教学载体重新塑造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扎实基础功底。

(四)有助于新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运动作为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文化需要。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功不可没。“女排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能够在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教育人和改造人,潜移默化的感染当代大学生。同时在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方面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注重课程考试成绩,忽视自我拼搏奋斗精神的形成

现代的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承载着肩负建设伟大祖国的重任。但他们较少经历过挫折和打击,缺乏一定的拼搏奋斗精神。比如在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中排球垫球,有学生怕疼就不锻炼,不去主动探索,最后考核应付了事,缺乏一种超越自我和勇于奋斗的精神。

(二)教师易出现重视技能教学、忽视思政教育渗透的现象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按照教材和教案的设计给学生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教学方法简单且单一,多是照搬照做。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先进行热身练习,然后进入讲练阶段,一是讲解技术动作原理,二是技术动作分析及示范,三是进行分组练习和指导。此过程中容易出现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忽视终身体育意识观念的形成以及顽强、团结、拼搏意识培养的情况,未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作用。

四、“女排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路径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计融合“女排精神”元素,全方位贯穿到体育课程教学各环节

“女排精神”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融合,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顺应了新时代体育改革的潮流,是对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的又一次重新定位。因此,在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渗透,将含有思政元素的素材融入公共体育课程,并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把“耐力素质练习”和“静力性练习”引入课堂中,着力培养学生身体承受极限的能力,让他们在克服自身惰性的基础上,挑战极限、顽强拼搏、挑战自我。同时通过开展实践授课教育、课余体育训练、班级体育活动,学生课程学习与专项项目训练有机衔接,并形成不同层次的训练队,进行不同层次的运动竞赛,从而增强各层次学生不同项目的学习兴趣,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做到团结拼搏、协作、永不放弃,感受着“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集体力量,促进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二)创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体制和方式

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方式多采用量化的方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不出学生的德育成绩,已经不再适用。以“女排精神”为切入点,以顽强拼搏、团结拼搏、无私奋斗等优良品质设置考核方式中的思政教育指标,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的情况,把学生在课堂中展现出的优良品质和技能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融合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之列。在大学阶段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三)利用新型传播媒介手段大力宣传“女排精神”,融入校园学习生活之中

随着现代新型传播媒介的高速崛起,“抖音、快手”等软件是新时代大学生手机之中必不可少的,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向学生大力宣传“女排精神”,通过学校的校园媒体进行宣传,使每位学生耳熟于心,逐渐形成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爱国情怀,把爱国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五、结语

“女排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顺应新时代体育改革和思政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改革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质至关重要。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融入“女排精神”,贯穿体育课程各环节中,改革和探索公共体育课程方式方法,运用新兴媒介大力宣传,从而更好的促进公共体育课程和“女排精神”相互融合,实现高校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女排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女排世界杯夺冠电视观后作(外四首)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