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协调性训练策略

2021-11-22胡腾蛟沈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

灌篮 2021年27期
关键词:协调性教练员套路

胡腾蛟 沈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发展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套路训练是武术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需要运动员具有扎实的武术技术基础,又离不开协调能力的支持。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武术套路训练时,应基于武术套路和协调能力之间的关系,根据协调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采取合适的协调性训练策略,提高运动员协调能力,全面提升武术套路训练效能。

一、武术套路与协调性关系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协调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着武术套路训练效率,引领武术套路训练向更高层级提升。具体来说,运动员协调性发展将对武术套路训练产生如下的影响:

(一)促进技能协同化发展

武术套路训练要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需要运动员各项技能协同化发展。协调性训练将有助于促进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各项技能的协同性发展,有效的协调性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提高身体平衡性,促进运动员专项技术发展和专项素质发展,从而提高武术套路训练质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运动员感知能力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运动感知能力直接关系着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发挥。协调性训练需要运动员全方位调动感知能力,包括体感的参与、视觉的调动和听觉器官的参与等,多种感知器官的参与将有助于运动员保持神经协调和身体肌肉的高度协同,从而使武术套路达到最佳的运动水平,也使运动员表现出优异的运动感。

(三)优化核心肌肉群性能

武术套路训练离不开核心肌肉群的支持,协调性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关节肌肉,让关节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此外,协调性训练还能够有效提升控制中心区肌肉的运动能力让核心肌肉的运动性能保持在较高水平,发挥出最佳性能,从而给运动员武术动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武术套路训练效率。

二、武术套路训练中协调性训练内容

武术套路训练中,教练员应精准把握协调性训练内容,以提高训练实效性。具体来说,武术套路中协调性训练内容包括反应能力、平衡能力、空间定向能力、专项感知能力等。

(一)反应能力训练

运动员运动神经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表现直接取决于反应能力,而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又与协调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协调性训练应将反应能力作为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反应能力训练应采用多样化方法,如运动感觉法,提高运动员运动感知能力;再如刺激法,通过采用信号对运动员进行外在刺激,以达到提高运动员反应能力、提高运动员运动协调性的目的。

(二)平衡能力训练

平衡能力是运动员在武术套路训练中,将身体从偏失状态向舒适位置调整而产生的反力,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静态平衡力,一种是动态平衡力。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肌肉力量,需要运动员肌肉保持高度平衡性,做到手眼、身体、步伐等高度一致。通过平衡能力训练,奠定运动员协调性训练基础,给武术套路训练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空间定向能力训练

空间定向能力是运动员对空间方位的判断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界运动空间方位判断,二是运动员对自身运动空间方位的判断。空间定向能力发展需要精准的动作作为支持,只有不断提高动作的精准性,运动员才能在武术套路训练中有效地施展手法,使步伐和手法做到高度的统一。空间定向能力训练方法应做到灵活多变,可以采用立体旋转法,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训练,提高运动员空间定位能力;教练员也可以采用器械辅助训练法,通过运用合适的运动器械,不断提高运动员空间定向能力。

(四)专项感觉能力训练

专项感觉能力是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表现出的感觉能力,专项感觉能力对运动员专项武术套路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它受武术套路类别和运动员所处运动场所影响。如与枪械有关的武术套路训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需要基于武术套路和枪械关联性,对运动员进行枪械方面的专项磨合训练,从而将武术运动器械有机地融入武术套路,使运动员更好地施展武术套路,不断提高武术套路熟练性和专业性。

三、武术套路训练中协调性训练策略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协调性训练应根据其训练内容,灵活地采取合适的协调性训练策略,通过系统化的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协调性。

(一)提高运动素质,奠定训练基础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协调性需要较好的运动素质,这是协调性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武术套路训练中,教练员应重视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运动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从而使运动员的肌肉结构得到较好的优化,以达到提高运动员协调性的目的。运动素质训练时,适宜采用项目化训练的方式,使之与武术套路训练保持高度一致性。

首先,针对频繁性动作套路开展训练。教练员在实施运动素质训练时,应抓住重点针对频繁性动作套路开展训练。如针对起伏转折、蹿蹦、跳跃等动作套路展开项目训练,训练方法可以采用双脚跳、前后左右单脚跳等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平衡性,以达到肌肉协调的目标。

其次,利用结构化条件反射开展训练。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运动素质训练时,可以合理地利用结构化条件反射开展训练,基础性条件反射包含在诸多类型的其他运动项目中。如教练员可以结合体操、舞蹈等运动项目,寻找与武术套路相关联的运动项目为触发点,对运动员进行运动素质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训练效果,也可以给武术套路训练注入新的活力。

(二)夯实基本锻炼,培养协调能力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短期速成。基于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的特点,协调性训练应夯实基本锻炼,通过扎实的基础性训练,帮助运动员形成较好的基本功,使运动员手法、腿功、肩功等基本功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在提高运动员基本功的基础上培养协调能力。

首先,进行精细化训练。教练员应将每一个基础动作的力道解剖清楚,甚至细化到具体的施展方式。通过精致化训练,才能夯实基本功,帮助运动员掌握扎实的基本动作。如武术套路的“冲拳”动作,冲拳动作讲究刚柔结合,如何实现刚柔结合,如果教练员引导运动员做到先柔后刚,在用力时做到顺达时就能够较好地展示武术的“寸劲”,使武术套路体现出高度的协调性,也使武术套路的气势得到较好的宣扬。反之,如果教练员不重视“寸劲”,运动员武术套路就容易给人死板教条的感觉,缺乏武术应有的气势。

其次,重视组合串联训练。运动员基本锻炼应基于渐进式训练原则,在运动员把握基础动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基本锻炼的要求和标准,对运动员进行组合串联训练,在组合串联训练过程中,让运动员基础动作更加熟练、更加流畅。组合串联训练需要教练员优化基本锻炼结构,根据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术,以单项基本动作训练为基础,以组合串联为提升,在常态化、结构化的组合串联训练中不断提高运动员武术套路的协调性。

(三)坚持先形后神,优化协调能力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协调性训练应坚持“先形后神”的训练原则,引导运动员逐步做到“形神兼备”,使运动员协调能力得到较好的优化。

先形后神。先形后神的训练原则与“先易后难”的训练原则是一致的,“形”即“架势”,是武术套路的外在表现形态。“形”由于比较直观,对于运动员而言比较容易把握;“神”与“形”相比,属于隐性的内涵,需要运动员用心领会。基于“形”和“神”在武术套路中的差异性,教练员在实施武术套路协调性训练时应做到“先形后神”。“形”的训练可以借助语言讲解、教练员示范和视频示范等方法,引导运动员掌握正确的“架势”,再逐步地向“神”升级。

形神兼备。形神兼备是将武术套路基本架势训练和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在运动员充分把握“形”的基础上,教练员再将“神”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神”的训练既要关注武术套路的共性特点,又要与运动员自身运动个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员协调性。

(四)多元训练方法,完善协调能力

信息化时代,教练员在实施协调性训练时应坚持多元训练方法,尤其是多媒体辅助训练法,通过多元训练方法不断完善运动员协调能力。教练员在运用传统语言讲解、示范等训练方法的同时,可以借助视频案例辅助训练方法,给运动员创造自主训练的机会,不断拓展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的途径。

如借助武术套路视频,以此为案例引导运动员进行探究性训练,剖析武术套路的协调性以及实现的途径,从而使运动员受到启发。教练员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给运动员提供微视频,让运动员自主选择微视频进行协调性训练,从而发挥运动员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总之,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协调性训练具有深远的意义。教练员在实施协调性训练时应根据武术套路和协调性之间的关系,精准把握协调性训练的基本内容,并根据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协调性发展的特点和客观规律,选择合适的训练策略,切实提高运动员协调能力,让武术套路训练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协调性教练员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协调性练习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作用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眼下有套路
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