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绩效管理的分析

2021-11-22梁曦台州市公安局

财会学习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监控行政

梁曦 台州市公安局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的机构和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是新时代财政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逐步深入,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稳中推进。但是,由于某些管理人员思想传统以及对绩效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不足导致项目绩效评价流于形式,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和考核问责制度。因此,在实行和推广预算绩效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站在项目绩效评价的角度,结合本人在事业单位多年的预算管理工作,综合分析项目绩效管理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并尝试性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8年9月,财政部门全面实施《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制度,充分展现了国家对未来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以及长远筹谋。近些年,随着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逐步落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总的来说,这项工作远未成熟定型。因此,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预算项目绩效目标不清晰

预算项目绩效目标不清晰是当前项目绩效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科学的绩效目标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预算项目的预期产出和效益。然而事实上,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置预算绩效目标时未进行深入的细化和量化描述,在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产出指标方面设置较为模糊和笼统。同时,由于缺乏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无法对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作出一个合理的设置,故而对整体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造成了一定阻碍。

(二)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能对单位的预算管理产生行之有效的约束。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理解不够深刻,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认为绩效评价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在具体实行过程中,通常通过第三方机构对项目的绩效评价来应付财政部门的审查,没有把绩效评价工作纳入单位重点管理的工作范畴,也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某些单位甚至未设置绩效评价机制,未对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进行有效监督,从而导致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各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环节管理工作的不足使得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项目绩效缺少科学、客观的评价和了解,从而滞缓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三)项目绩效监控不全面

目前,大部分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纳入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但是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定期监控机制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某些项目执行进度缓慢,难以达成预期的绩效目标,有些单位只关注项目的执行进度而忽视产出指标、效益指标以及满意度指标。绩效监控特别是专项资金绩效监控不到位,还可能会导致单位滥用资金,对项目的有效执行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单位内控体系覆盖不全面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目前,虽然各行政事业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开始推进,但由于管理人员思想的传统性以及对内控和绩效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在建设内控制度中,很多单位并未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现状,在设置绩效目标时过于模糊,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未按照所设置的绩效要求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全程监督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预算绩效管理风险。同时,单位审计部门未全面实施自身监督职责,各个部门之间职工权限不明,某些关键岗位未实行分离制度等内控漏洞都拖延了单位项目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

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策略分析

(一)合理设置预算绩效目标及设置相应惩处制度

在设置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各绩效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并根据具体经济活动内容合理设置权重。首先,绩效目标要方向明确,符合单位职能及整体发展规划。其次绩效目标要具体化,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在制定具体目标时,应充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设置包括产出、效益和满意度指标等一些一级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一级指标下逐级设置二级、三级等符合实际的指标名称。举个例子,产出指标下设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二级指标。效益指标可分设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可持续影响等二级指标。在设置目标时要科学可行,符合客观实际,并确保能够如期实现,同时对不同指标进行合理的权重分配。除此之外,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惩处制度,对未按时完成所设绩效目标的项目部门或者执行人员实行相应的惩处制度,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整改。通过对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项目执行人员能够针对性去完成该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预算绩效评价体制

完善的制度通常对工作的执行起到指导性的促进作用。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主要的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任重道远,只有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为人民大众服务。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行政事业单位应以财政相关制度为基础,并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单位特点,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主要方式是将传统的模糊的定性指标通过具体数据转换成定量指标,提高定量指标比重;同时,设置各项指标权重,对于相对重要的指标,设置高比例权重,相对次要的指标设置低比例权重,从而使得各项指标能够真实反映项目绩效的具体情况,为最后绩效评价打好基础。在实行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时要充分实行监管制度,确保整个评价在运行时能够避免人为操作,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绩效评价机制真实、廉洁、透明。

(三)全面监控预算项目执行过程

行之有效的内外监控是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2019年7月,《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的顺利出台,把绩效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行政事业单位可从监控内容、方式和成效上加强项目管理时的全程监控。

首先,全面监控预算项目内容,衔接项目执行进度和目标,同时可通过增设年中绩效目标值来反映项目年中实施情况,深度剖析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其次,项目监控需与时俱进,采取科学的监控方式,通过对项目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相应的项目数据库,定时采集绩效目标完成进度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对项目执行过程的实时动态监督。同时,可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项目绩效情况实行全程监控和指导。另外,向社会公开项目绩效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审查,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

最后,根据监控结果合理安排资金。通过设立合理的考核体系来保障监督工作的有效实行,同时依照考核结果合理安排下一年项目资金,提升绩效管理的指导性作用。

(四)加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单位内控与预算绩效管理,并建立科学健全的单位内控管理机制。首先,加强单位领导的组织机构建设,下设内控、预算管理、财务等各部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但又紧密相连。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及权限,制定关键岗位轮岗制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实行规范化管理等。

行政事业单位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大数据系统,全面监测项目绩效情况,同时做到信息流畅,确保项目绩效管理科学有序推进。在预算绩效监管中,除了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管作用外,还需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及执业能力,实现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监督。

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预算绩效工作已经开始全面铺开,绩效管理体系也日趋完善。通过绩效管理,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但是,我们应当明白,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项目的绩效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监控行政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侦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