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事项会计理论的多维会计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2王光旸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事项会计信息维度

王光旸

(国网物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0 引言

自20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提高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便捷度,提升了财务会计自动化程度及辅助决策能力。与此同时,这些技术也极大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深入人心,企业运营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呼唤新会计。

1 新兴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1.1 新兴信息技术对会计系统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生产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产生的数据具有多样、实时、量大、多维度等特点,大数据应用也使实时财务报告成为可能。云计算有力支撑大数据价值的释放,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和总结,会计信息相关性不断提高,能够助力企业管理层决策。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丰富了数据来源,让业务数据与会计信息充分衔接。移动互联网使业务信息处理和会计信息处理实时高效。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深度学习,发挥助理、顾问、执行等作用,财务机器人就是典型应用,可提高财务智能化水平。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特点,保证了数据一致性、连续性、完整性、真实性,可以极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这些新兴信息技术对会计系统的影响不局限于优化会计系统本身,同时也会对会计系统产生较大冲击。例如,区块链技术使所有人都成为“记账者”,颠覆了传统会计主体假设。分布式记账也让人对复式记账法产生怀疑。大数据的丰富度让人对会计信息传递业务信息匮乏有所失望。

1.2 新兴信息技术影响企业经营对管理会计的要求

新兴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平台经济让企业着力于打造良好生态,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重塑企业价值创造链。互联网思维让互联网流量、活跃用户成为企业的资产。数字经济让数字发挥价值,数据资产成为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数据产品成为企业价值输出的重要载体。企业是否成功已经从单一的利润判断转变为创新、服务、社会责任等多种评价标准。这些变化使会计人员为满足企业管理的新要求重新定义企业价值,并实时、准确地提供这类价值信息,满足多维度管理要求。

2 事项会计理论与多维会计的发展

技术变革及由此带来的管理需求使得会计面临空前挑战,这种挑战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系统作出适应性改变。而20世纪60 年代末,面对计算机技术的冲击,会计理论界也进行了探索。

2.1 事项会计理论与多维会计的发展回顾

当今,会计主流理论指的是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起源于20 世纪20 年代,面对资本市场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以《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会计理论结构》等会计著作的问世为标志,规范会计理论由此建立。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解释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按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建立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理论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并在80 年代后期成为会计主流。这是一套研究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变量,解释和预测某些现象和关系。

在这两大主流理论之外,事项会计理论不是特别突出。事项会计可以追溯到1939 年的全面会计记录思想。全面会计记录思想针对传统借贷记账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会计应客观、全面地记录企业交易的所有信息,将所有经济活动以基本信息单位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数据库投入市场,由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设定的决策模型去提取[1]。20 世纪70 年代,随着数据库技术发展,西方理论界探索了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逻辑框架。

在随后的研究中,伊尻雄治的多维会计理论、索特的事项会计理论尤为突出。伊尻雄治将牛顿力学引入会计理论,提出了基于动力的多维会计理论和方法[2]。索特的理论区别于传统价值法,他认为事项法是假设会计人员可能对决策者如何使用信息一无所知,因此需要会计提供全面经济事项信息而不是规范信息,然后依照信息按需取用[3]。索特的理论中含有多栏式会计报告思想,催生了多维会计的事项会计模型。以数据库导向事项会计理论为基础,基于语义导向、结构导向,事项会计通过“实体-关系模型”(E-R 模型)发展建立了“资源-事件-参与者模型”(REA 模型)。

国内有关多维会计的理论研究较少。阎达五、徐国君将行为引入会计要素,构建三维立体会计信息与管理系统[4]。钞天虎丰富了会计主体,以“项目体+组织体”为基本控制单元即会计主体,构建多维复式会计范式[5]。赵序海等人基于二维码、表单等进行了多维会计探索,设计了以价值活动为中心的多维会计报告体系[6]。

2.2 事项会计与多维会计的发展机会

新兴信息技术既冲击会计本身,也通过企业管理对会计要求产生影响,使得主流会计理论受到挑战,其反映、监督、预测、支撑决策能力不断降低。事项会计理论虽未在过去成为主流理论,但其核心观点与当前技术条件、管理需求、竞争环境更为相符。尽可能全面描述经济事项,实时提供价值增值信息和管理多维度信息,事项会计或许能够适应经营管理新变化,成为新会计发展的主流。事项会计研究缓慢,导致其当前难以指导具体会计实践,这既有技术发展受限的原因,也有理论研究的缺陷,但可以看出,事项会计理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 事项会计理论与多维会计的实践应用

实践是理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管理中已经出现一些企业积极实践,体现了事项会计理论与多维会计的理念。下面就以M 公司多维精益管理体系为例展开探索。

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M 公司作为电网运营企业,建立了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同时还有营销、项目、人资、物资、财务等几十个核心业务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很好地支撑了业务,但也造成信息分散。大量数据沉淀在各系统中,没有实现整合,无法充分支撑公司做出有效的商业决策。对于会计系统终端,会计系统仍然提供符合准则规范的会计信息,大量与决策相关的业务信息无法与财务协同。面对电力体制改革造成的盈利模式变化,公司需要按照监管要求出具监管报告,根据准则需要出具标准财务报告,根据管理需求需要出具组合报告;外部经营压力和内部管理改革使得其需要更多多维度辅助决策报告。为了满足需求,M公司建设了多维精益管理体系。其主要做法是实施会计核算管理改造,简化会计科目、贯通业财链路、搭建管理维度,形成“会计科目+管理维度+信息自动反映规则”的基础数据体系[7]。

基于事项会计理论,M 公司形成了一系列典型做法。一是基于ERP 等企业信息系统,梳理企业经营活动中核心业务场景(即事项)的所有原始数据,将所有原始数据打上标签,整合成管理维度,形成某一项经济活动信息数据图谱,纳入数据仓库,实现全面共享。对于业务数据化程度不高的事项,采取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升其数据化水平。二是统一标准和规范,将核心业务场景(即事项)数据实现从业务最前端至会计系统这一最后端的链路贯通,保证数据一次录入、全链使用,保障源头质量,实现自动传递,确保传递完整度、准确度,极大丰富、保证数据维度。三是通过多层次的可视化管理维度,提取多维度信息,支撑管理层决策。

M 公司的多维精益管理体系主要是基于内外部环境变化,实际贯彻了事项会计理论,同时结合了现实会计准则的要求,达到了法律法规对于信息报告的要求。与此同时,可以根据决策需求,按事项、资产、项目、员工等多个维度形成维度报告和维度组合报告。该实践可以被视为规范会计理论与事项会计理论的有机结合。

4 结语

在新兴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事项会计具备了发展的条件,而事项会计理论较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更能够满足实践需要,因而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条件和管理需求的变革,传统规范会计过于局限,无法满足当下现实要求。因此,需要基于事项会计的理念与逻辑,不再按照与“经济事项-会计事项”类似的业务流程的逻辑进行区分,而是将“会计事项”扩展到“经济事项”范围。未来,规范会计与事项会计将会相互融合,催生出“新会计”,最大限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猜你喜欢

事项会计信息维度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光的维度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