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育人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以西安工程大学“人文风采节”系列文化活动为例

2021-11-22周晓惠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风采人文育人

文/周晓惠

一、高校文化育人活动的意义及实践情况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优秀的文化,“以文育人”已经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部分。高校是知识的殿堂、文化建设的高地,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及创新思想文化的艰巨任务。因此,高校文化育人系列活动的开展要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时代发展为主题,符合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大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化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高校中各院系的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安工程大学开展“人文风采节”系列文化活动为例,其活动开展的意义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文化自信,紧扣时代脉搏,以人为本,以节为媒,持续开展“人文风采节”系列文化活动,以“育人树德、全面发展”为目标,培育出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学生,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成绩斐然的校园文化育人之路。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风采节”系列活动至今已开展11届,将传承创新文化作为重点,举办文化活动展演、名人文化类讲座、大学生礼仪大赛、话剧之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各个不同方位深入开展文化育人。每一届活动的开幕式都会以大型文艺汇演的形式进行,将主题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艺演出之中。依托学生专业社团开展活动,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以“一条主线、两个优化、三项建设”为内容的活动开展思路。即“以提升人文素养为主线;优化大学校园人文氛围,优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模式;加强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和人文行为建设”[1]。

二、高校文化育人活动的开展内容探索

(一)高校文化育人活动应弘扬传统文化,倡导传承创新,唱响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育人提供了重要素材,文化自信也来源于此,提倡传承并倡导创新,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2]。

高校文化育人活动的开展可以聚焦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传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注重文化传承创新,从而加强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西安工程大学“人文风采节”系列文化活动为例,以传承创新文化为重点,举办了文化活动展示、名人文化讲座、戏剧演出、礼仪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文化触角延伸到了各个方面。子衿文学社的古典诗词诵读、礼仪社团的传统服饰的礼仪展示等,透露出深厚的文化自信。邀请易俗社社长、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惠敏莉多次来校解读传统戏曲。“在2015年举办的第八届‘人文风采节’的开幕式上,学生原创的大型情景剧《张骞出使西域》,展现了各民族经典的文化元素和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高校文化育人活动应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大学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

高校文化育人活动的开展应注重时代的针对性和鲜明的主题性,结合主流价值观、当前社会热点、大学生所热议的话题以及学校的中心工作来确定主题。“大学精神是在大学长期办学过程中,由所有师生共同创造并被广泛认同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积累形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3]。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发展历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大学精神”,而任何一种精神都必将在时代的检验中不断调整、日臻完善,大学精神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其反映社会思潮的变化并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学精神渗透在高校文化育人活动中,使学生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接受大学精神的洗礼与感化。

以西安工程大学“人文风采节”系列文化活动为例,每届活动都要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时代要求,每一届学校根据当时的社会热点、青年热议话题和学校重点工作定位主题,围绕“抗震救灾”“中国梦”“重走新丝路”等主题,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结合“办学百年校庆”“学校更名”等学校重点工作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

(三)高校文化育人活动应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突出育人实效

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威胁的极大挑战,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通过文化育人来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价值引领工作。因此,高校文化育人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繁荣,更要牢固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4]。文化育人活动所形成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子们沐浴其中,在感受文化魅力,勇担社会责任,明辨道德是非,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2003年西安工程大学成立了以文学类讲座为主题的“子衿文化广场”,并邀请陈忠实担任顾问,先后邀请肖云儒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随着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内容也丰富多彩,从2006年学校将人文类的系列文化活动整合为“人文风采节”系列活动以来,已经开展了十一届。通过“人文风采节”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养成,观照流行,引导高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校文化育人活动的开展途径探索

(一)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继续强化活动的育人实效

“三全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实质是育,即育人;重点是全,即全面;关键是实,即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文化育人活动作为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通过全员参与活动,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活动的育人实效性应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理想道德教育、爱国爱校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等方面体现。

以西安工程大学“人文风采节”系列活动为例,活动的开展涉及各学院的不同专业,每个学院都由辅导员牵头组织,由专业教师实施活动指导,使文化活动育人和专业教育联动,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联动,搭建育人平台,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导师团”工作,导师团的老师们从专业角度给予活动指导,借助课程实习相关内容安排,如英语专业的英语影视配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话剧编排,都可与系列活动相结合,把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

(二)依托专业学生社团,构建多元的文化氛围

学生社团作为以自身兴趣为出发点的学生自发性群体组织,是校园文化的延伸和补充,在提升学生政治思想水平、助力学生学业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专业学生社团则更是将活动和专业有机结合,逐步在全校范围内,根据学院专业特色逐步建立专业社团,利用学科优势确定文化育人活动的方向,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学习的兴趣,拓展工作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心智,构建多元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多元文化的交互当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激发灵感。

本文以西安工程大学“人文风采节”系列活动为例,学生专业社团子衿文学社的诗歌创作朗诵大赛、法律协会的普法知识竞赛、大学生礼仪社团的礼仪大赛、骊墨书画社的春联义写活动都是现有社团精品活动,依据专业特色,打造让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活动。为了将活动和专业有机结合,激发学生拼搏的斗志,为广大学子走近他们心中梦寐已久的梦想搭台铺路。

(三)搭建“个人—班级—学院”分级展示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宿舍、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一个文化场地,其每一项活动都渗透和折射着文化气息,影响着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一个班级作为校园里相互之间联系最为紧密的集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载体,宿舍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大阵地,是大学生健康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渲染和凝练宿舍、班级文化,建设积极的宿舍、班级行为文化,是构建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西安工程大学“人文风采节”系列活动为例,利用优良学风宿舍评比、班级风采展示等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行为建设评比,树立了一大批优秀宿舍和班级。个人“风采之星”活动的开展以书画之星、文艺之星、演讲之星、励志之星等分类展示学生个人风采,树立学生榜样。“班级风采展示活动则注重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树立先进典型,将班级文化、优良的学风、先进的事迹广为宣传”[5]。通过学院风采展示活动,提倡各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并突出专业特点,形成学院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猜你喜欢

风采人文育人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人风采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