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的思考

2021-11-22王蒙茹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三会一课党组织机制

文/王蒙茹

“三会一课”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其具体内容是:党员必须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党支部要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三会一课”制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高校建立“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工作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三会一课”制度坚持落实到学校,直接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效[1]。

一、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的本质要求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高校党建发挥着政治主导功能、组织保障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校培养人才的效益以及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是高校内在功能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客观需要,也是对于目前存在的开展“三会一课”“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一些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少数党员党性不强等现象的反思。所以,建立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的本质要求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牢牢把握政治方向

“三会一课”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三会一课”要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出要求,强调党内生活要有一定的“庄重性、严肃性、政治性”,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因此,在建立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时,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切实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二)强调对党员的思想引领

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的研究,直接影响到高校基层党员的思想和行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非常激烈,表现为党的指导思想与多种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因此,高校“三会一课”制度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思想引导。建立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规范开展党员党内学习教育制度,把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支部的首要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高校“三会一课”中,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2]。

(三)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

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是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保障,“三会一课”不是脱离实际、脱离业务工作,只念党的文件和传达上级精神,否则,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就脱节了。所以,高校开展好“三会一课”需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并将高校的中心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相融合,加强党建工作,紧紧围绕校院中心工作来开展,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加强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与实效,加强党建工作过程监督与督查指导,加强健全党建工作追责问责机制[3]。

二、高校“三会一课”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及“三会一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分别从高校“三会一课”的形式、内容、成效等方面展开思考,分析了高校“三会一课”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一)党建主体职能发挥不够

当前,一些高校“三会一课”大多数完成了任务布置会、工作安排会和活动动员会,只是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党建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有的支委会的谋划决策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党支部负责人业务素质较低,对党建业务了解不够,阻碍了党支部工作水平的提高,影响了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的建立。另外,一些党支部书记说不清楚“三会一课”的具体内容,甚至不知道有这项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

(二)日常管理不规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不少基层党支部没有做到按季度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上党课,按月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议,导致基层组织涣散、人心松懈。一些基层党支部没有严格的请假制度和考勤制度,基层党支部普遍存在活动内容单调,党组织缺乏活力,活动形式缺乏创新,高校“三会一课”出现形式化、空心化等问题,有损党的基层组织功能的发挥,进而导致党员队伍出现个人主义抬头、政治方向迷失、党性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4]。

(三)思想引领薄弱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及党员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高校基层组织生活停留在读文件、听报告、写心得等层面,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仍然存在,结合党员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不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缺少感召力和说服力,无法满足师生党员群体的不同需求,这些都导致高校“三会一课”对党员的思想引领薄弱。

(四)反馈机制不健全

高校“三会一课”在具体落实中遇到很多困难,与考核环节不严格、激励措施不力等密切相关。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反馈机制不健全,党建工作“上热下冷”的现象时常发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党员在支部内主动开展工作、推动工作的意识不强,这些对提升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提升高校“三会一课”的实效,就必须制定考核激励标准,建立健全工作反馈机制。

三、建立高校“三会一课”质量提升机制的现实路径

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在落实中面临许多难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无法适应高校党员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建立高校“三会一课”的质量提升机制尤为重要。

(一)建立“三会一课”主体责任传导机制

第一,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既要有坚定的政治定力和较高的思想素质,也要有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能力,以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为载体,不断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第二,加强二级学院党组织对党支部的工作指导。定期发布重点工作、支部组织生活指南,推进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逐级传递,通过党支部主题党日指导、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党支部等方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指导支部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第三,加强党支部书记的管党治党责任。高校“三会一课”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党支部书记,从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来看,党支部书记多数为兼职,且任务较重,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将理解支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确保党支部书记能够积极主动地落实高校“三会一课”制度。

(二)建立“三会一课”规范管理机制

第一,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加强组织生活方式创新,通过主题宣讲、影视观摩、专题调研、事迹教育、现场教学等形式,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主题党日,引导教师党员做好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表率。第二,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一方面要做到保证组织生活会前有主题、会中有引导、会后有记录,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提高支部书记围绕中心任务谋划党支部工作的能力。第三,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感染力。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重要节点为契机,运用新媒体等平台,通过知识竞赛、主题实践、榜样示范等形式,充分调动师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三会一课”协同育人机制

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同向同行是必然趋势,只有实现同行同力,才能使“三会一课”真正成为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第一,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效提高党员“四个意识”,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第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渗透。指导教师党员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深度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充分发挥支部育人效应。

(四)建立“三会一课”工作效果反馈机制

第一,强化党内制度的刚性执行,建立日常自查工作机制。通过查看党支部工作记录、党员谈心谈话等方式,严格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推进落实。第二,围绕中心和重点任务,推进党支部定期考核机制。除了日常“三会一课”工作落实情况外,党支部的定期考核还应围绕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设计围绕促进和保证重点任务推进、解决党员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和服务师生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切实提升党支部工作的实效。第三,以正向引导为主,建立党支部工作实效评估激励机制。以落实“三会一课”为载体,以党员工作项目为抓手,通过优秀党支部创建、示范党支部培育、党建特色项目评选、优秀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正向激励和引导,形成先进促后进、后进有后劲的良性机制。

猜你喜欢

三会一课党组织机制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加强和改进“三会一课”,哪些原则不能丟
“三会一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
“三会一课”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脉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