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2021-11-22胡卫悦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本科生辅导员心理

文/胡卫悦

近年来,学生在学习以及心理方面的存在问题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如今的本科生。因此,如何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已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提出,要健全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减少学生出现问题的频率,保障本科生在校可以顺利完成学业。为此,高校应把对学生的管理作为我国教育理念改革的重要项目,有必要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本科生增多,管理困难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开始增加本科生的录取数量,导致本科生越来越多。许多高校的本科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因此,若突然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可能会导致他们不适应大学生活,继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1]。另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所接触的文化有所不同,他们每个人的想法、行为都会有所差异,这会使得很大一批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表现得较为内向,影响他们在新集体中的相处。大量的本科生共同居住在一所大学里,避免不了产生一些摩擦、争论,甚至学生不听从教师安排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加大了教师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在现代管理中,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显然已不再适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实施创新和改革,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新的集体,让学生早日适应大学生活。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多学生出现了学习压力大、心理落差、孤独等现象,高校通过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落差,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有19%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并且大多集中在大一新生当中。因此,高校应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以缓解他们心理落差、生活习性等问题。

(二)学生管理队伍缺乏管理经验

在大学生活当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管理和心理辅导方面缺乏经验。因此,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辅导员的工作种类繁多、任务繁重,一个辅导员可能要带领上百名学生,这使得辅导员很难将心理疏导与教育应用到每个人的身上。还有部分辅导员在工作期间仍进行学习和深造,这使得他们对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太上心,从而加大了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这也是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缺陷。尽管辅导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带领学生的管理经验不足,许多辅导员上任后对一些学生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甚至对自身工作也是一头雾水。因此,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对学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加强对辅导员学生管理的培训,不仅可以有效增加辅导员的责任感,而且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高校应尽快开展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和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构建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付出实际行动。

(三)社会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校开放型理念的发展,许多高校加强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比如,学生在校外打工时,很可能会与社会中的人士出现摩擦、争议,甚至受到社会人士的欺骗,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无心学习。有些家庭环境较为困难的学生会选择寒暑假在外打工,因此,高校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如今,社会上信息混杂的现象仍旧普遍,大学生对社会上的问题并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很多大学生在社会上都遭受过欺骗。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3]。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增加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

由于近年来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高校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例如,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真实的社会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二、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意义

(一)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如今,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为本科生带来了更多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但由于社会上信息混杂,很多本科生遭受到欺骗。为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关注,增强本科生的安全意识,防止其上当受骗。另外,社会上的很多不良风气和言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本科生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导致他们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高校应遵循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战略,从新的角度去管理学生,增加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目前各大高校应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不断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和理念作为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的基本原则,不断创新学生的管理模式,完善高校管理制度,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获得足够的社会经验,更好地衔接从大学到社会之间的过渡。

(二)减少校园问题的出现

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重视对学生在社会上的教育问题,因而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和对社会的恐惧感。而高校继续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减少校园问题的出现,把新的管理理念落实到每一位本科生身上,教导他们通过思想武装自己,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这样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欺骗[4]。高校只有认真负责地对学生管理模式持续改革,才能为现代大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全面性的人才,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三)有利于增加本科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根据心理压力而构成,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根据不同的发生情况而定义,心理教育情况是行为和心理上都要按照不同的心理状况来进行心理辅导。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一定的问题,情况就会比较复杂。由于心理健康比较注重人的心理状况和意念,这些种种问题会被视为思想有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因此,高校必须通过一定的处理和询问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心理方面上的一些状况,才能更好地提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从而减少校园问题的发生。

三、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校园问题的发生。要通过对本科生进行广泛的思想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大学生在社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将思想基础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了解社会问题对他们大学生活的影响。要教导在外打工的学生应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问题等,教育他们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5]。例如,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在大学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应如何进行自我疏导,以落实新的高校教育理念。

(二)完善新时代学生管理体系

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和各书院的作用。这些组织与学生有着直接的接触,他们的一些活动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因此,高校要想完善和创新新时代的学生管理模式,就应该从学校的各个组织开始,努力创建更高质量的学生群体,让他们带领其他大学生不断完善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另外,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要加强本科生安全意识和思想教育培训,从而帮助学校更好地完善新时代学生管理体系。

(三)实施信息化管理

高校可以实施信息化管理,以解决信息传递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例如,通过对辅导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再分配各个学院和书院创建微信群和钉钉群,然后将一些通知类的信息通过钉钉群的方式告知每位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收到来自学校的通知,增加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利用钉钉群进行通知管理已成为当今高校利用信息时代技术的主流管理手段。另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学生的电子心理档案,通过构建心理档案,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为了减轻校园问题的出现,高校应积极创新和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猜你喜欢

本科生辅导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