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设计及应用

2021-11-22李永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教学

文/李永

应用型高校教育的职业与就业属性,决定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内涵。缓解地区人口就业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是应用型高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1998年~1999年,全国学联和中国科协等多个部门在全国各地联合举办了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设计竞赛活动,该项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应用型高校对人才创新创业技能培养的重视。在随后的几年里,教育部在全国各地成立了试点院校,并启动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实验工作。目前,各大应用型高校都构建了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经验和相关理论不够充足,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得不够合理,在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提出本次课题研究。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应用型高校主要是为当地企业提供专业人才,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就业规划和职业内容,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1]。应用型高校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的特征,在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时,需要充分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特征,具备一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意识,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因此,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二)缓解地区就业压力

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迅猛,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渐增加,由此导致该地区就业压力逐渐增大[2]。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就业岗位需求,导致高校毕业生失业。在应用型高校中,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为当地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缓解地区就业压力。所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对于缓解地区就业压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已经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应用型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现有的教学课程模块内容过于分散和单一,仅仅是一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另外,目前大多数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都缺乏创业经验,没有把创新创业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尽管有一部分应用型高校聘请了一些专业人员,但由于对这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聘请的校外教师人员资历较浅,并不能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3]。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目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较差,亟需对该方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重新审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

三、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设计

(一)设定培养周期

在对人才培养之前,要根据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及培养目标,设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周期。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是先创新再创业,而实现创业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因此,根据该规律,应用型高校设定了人才培养周期,先培养大学生创新,再培养大学生创业,具体如下。

创新创业类课程需要贯穿整个大学教学周期,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展创新类课程教学,在该时期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教授创新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对创新类课程学习达到了考核要求,可向校方提前申请创业类课程;在创新教学基础上,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展创业类课程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需求制定并调整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设立课程、课题以及研讨活动等,按照方案对大学生进行教学[4]。

(二)合理规划教学课程模块

教学课程模块设计及规划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在设定的人才培养周期和目标后,合理地规划教学课程模块,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专业、经济、文化相结合,既要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施教学,还需要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培养,要学生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现状,因此,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社会经济发展课程、产业课程以及文化课程等五大模块,而专业课程教学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金融投资、企业风险规避等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创新创业的专业技能;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业计划、企业基础、企业发展等有关创新创业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可以学习到创新创业过程;社会经济发展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优势等,让学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经济背景,为选择创业项目提供经济理论基础;产业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目前现有的产业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该项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创业;文化课程教学主要讲授一些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通过文化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和生态创业理念。

(三)对学生进行孵化教学

孵化教学实质是指实践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应用型高校需要在校内建设孵化基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实训室、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教学场所,在孵化基地内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孵化基地内学生可以对各种创业项目进行模拟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校企联合教学

应用型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当地企业资源,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一些当地企业的专业人员到校内开展教学,如开展讲座、创新创业交流会等活动,向学生传递当前创新创业现状和需求等方面的内容[6]。还可以让学生到当地企业中进行创业实践,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将学生学习到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7]。应用型高校与企业以“共管、共享”为基本原则,应用型高校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型人才,企业向应用型高校提供实践教学机会和校外教师资源,实现校企双方互利互赢的局面。

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应用模式

本文以某地区应用型高校为例,分析了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该应用型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定了人才培养周期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人文、经济、产业、专业、基础理论等五大课程模块,文化课程主要讲授当地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经济课程方面开设了“上海一体化建设规划”“上海新区建设”“上海市‘十一五’规划”等课程;产业课程方面开设了“上海市重点扶持五大产业”“上海市八大新兴工业产业”;在基础课程方面该校将“KAB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在校内建设了两个孵化基地、五个实训室、三个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在孵化基地开展了多种创业类竞赛活动,其中包括创业设计大赛、创业沙盘模拟比赛、创业创意大赛等,将孵化教学纳入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第二课程。并且在实验室中多次模拟市场运作和企业经营等,令学生切身实际感受到创业的各个环节。目前孵化教学已经成为全校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已经培训学生人数达千余人。

五、结语

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设计并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次结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并对该方面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设计及应用,对促进应用型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对应用型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教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