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国画技能 提升审美感知与创造力

2021-11-22郭建伟

小学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国画水墨古诗词

⦿郭建伟

国画是具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它具有传统的程式和风格,展现特定的题材,体现传统趣味和内涵。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国画技能,更要促使他们理解国画的内涵,进而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审美感知和创造的能力。

一、设计游戏,迸发思维火花

国画有一些特定的技巧,它运用勾、皴、点、染、擦等独特的技巧让水墨多样化地呈现出来,体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国画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枯燥乏味的训练很难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水墨游戏,促使学生掌握国画技巧,提升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在“水墨游戏”中教师设计了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国画的技巧。教师给学生介绍了墨分五色的知识点,并引导他们自主展开涂鸦,看看谁能展现出浓淡干湿等不同的色彩变化。在游戏过后教师还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作品,看看每一幅作品展现的点线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有学生发现同样是展现线条,可以用浓而细的线条展现出事物的轮廓,可以用颜色逐渐变淡的弧线表现出群山连绵起伏的状态。还有学生发现,如果用墨更干一些,则能更好地展现出石头或者树干的纹理,体现出干燥的感觉。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何同样一幅水墨作品,颜色却有深有浅,如何更好地控制墨色的深浅。这样便促使学生再次参与到水墨游戏中,思考如何控制墨色变化,表达不同的效果。

在水墨游戏中,学生体会了毛笔在宣纸上划过的独特感受,了解了毛笔粗细不同,行笔轻重缓急不同所带来的变化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对比分析,促使他们体会浓淡干湿等各种不同的变化,在掌握国画技法的同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二、临摹写生,了解特点结构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教育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但是在临摹国画的时候,学生却常常只是照着原画来创作,体现的是程式化、改造过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鲜活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到大自然中展开临摹写生的活动,让他们观察这些事物的结构特点,思考如何能突出典型性,体现出和谐之处。

在创作“水墨画蔬菜”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来到菜田里,观察各种蔬菜,看看它们在田地里的样子,对比一下已经采摘下来的蔬菜,然后展开写生活动,尝试画出该植物的特点。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有所发现,有的植物根茎部分比较明显,如萝卜、马铃薯等,所以在创作时最好展现已经拔出泥土的植物。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若要体现出蔬菜的新鲜感,可以用什么方法。如有学生提出可以在蔬菜上添加一些露水或泥土,这样能提升新鲜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些蔬菜,思考如何摆放才能突显出特点,并展开主题创作。如有学生将比较小的土豆等放在前面,将硕大的白菜放在后面,这样安排结构就能让画面更协调,也能凸显出每一种蔬菜的特点。

在临摹写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静态观察的同时辅以动态观察,这样能更好地把握住事物的特点。除了直接观察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摄照片、录像的方式辅助观察,这样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放飞想象,赋予文学意境

诗歌和绘画作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教师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方法,将国画创作和古诗词诵读结合在一起,试着给国画选择相应的古诗词,又或者结合古诗词展开国画创作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激发想象力,又能让他们体会到文学作品的独特意境。

在参与“水墨画动物”的创作时,教师先展示了古诗《咏鹅》,并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聆听古诗诵读,欣赏白鹅在水中游动的图片、视频,进入到创作的情境中。此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和绘画之间的关系,探究如何能创作出符合诗歌意境的作品。教师给学生介绍“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并给他们展示徐悲鸿、李家润等大师创作的“鹅”,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赏析感受。如有学生提出这些作品都突出了鹅的典型特点,那就是雪白的身体和红色的足部、嘴部,这样就和古诗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形象不谋而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结合古诗词的意境创作水墨动物画。如有学生结合李贺的《马诗》创作了飞驰的骏马,体现出了“快走踏清秋”的矫健身姿。

教师可以展开诗画共赏的主题活动,先结合古诗词赏析经典的国画作品,然后再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和赏析评价的活动。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情画意,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国画创作技巧,还要引导他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创作活动中,促使其提升审美感悟和创造能力。学生进入了更自由的思考和创作空间,调动了创作积极性。

猜你喜欢

国画水墨古诗词
国画《鲦鱼》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国画《鲿》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水墨
国画欣赏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