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为生成 推进幼儿语言课程游戏化

2021-11-22顾艳梅

小学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玩具店做客玩具

⦿顾艳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在指导幼儿提升语言能力的时候也要注意设计游戏化的语言课程,促使他们在语言认知的基础上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应用语言,继而起到互为生成、相互提高的效果。

一、共读绘本中,生成游戏

在语言领域课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融入其中。如在引导幼儿参与绘本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幼儿挖掘其中的游戏元素,生成游戏,并参与其中。这样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绘本传达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阅读《小兔的玩具店》后,教师从中挖掘游戏信息,并引导幼儿在交流中自主设计游戏项目。“小兔有一个玩具店,大家是不是很羡慕呢?大家是否去过玩具店呢?你会自己买玩具吗?如果你要开一个玩具店,你会如何做呢?”这样就挖掘了绘本中的元素,并引导幼儿参与到了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主分工,幼儿在讨论中自主分成了营业员、顾客两类角色。此后,扮演“营业员”的幼儿展开小组讨论,分析在玩具店中会有哪些东西,要如何摆放陈列等问题。扮演“顾客”的幼儿讨论如何购买玩具,在挑选玩具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正式展开游戏后,幼儿又围绕各种不同的问题展开语言交流,如怎样付钱、找钱,又如两人同时选中了一款玩具,该如何交涉等。在活动中,幼儿感受了游戏的乐趣,也提升了语言能力。

将绘本阅读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能让游戏和语言训练之间的转化变得更为自然流畅。由于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所以他们也能在游戏中更好地锻炼语言,回忆绘本中读到的内容,进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区域游戏中,生成语言

在游戏中,教师要挖掘语言元素,引导幼儿参与到形形色色的语言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交流作品内容,思考如何体现出自己的创意;也可以围绕材料进行讨论,尝试互动交流材料工具;还可以给同伴提出建议,展开合作创作等活动。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生成语言。

教师组织幼儿展开建构类区域游戏“我最爱的小房子”,在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围绕其中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互动交流,尝试生成语言。如有幼儿发现自己想要的材料被他人选走了,教师就引导其大胆地和同伴互动,请求其和自己交换材料。又如有幼儿不知道该如何搭建房子的屋顶,教师便鼓励他和同伴进行交流,让同伴说说如何才能保证屋顶不会坍塌。教师还引导幼儿结合各种突发事件进行讨论。如当两名幼儿为了争抢一块玩具而争吵的时候,全体幼儿就可以展开互动交流,思考如何用合适的语言进行劝架,并讨论在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搭建“小房子”的基本方法,还积极进行互动交流,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上升了一个台阶。

区域游戏是一种能促使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游戏活动。教师要采用多元融合的方式,将语言训练和建构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美术创作游戏等各种不同的区域游戏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语言能力。

三、有效观察中,适度介入

学者章洁提出教师要从幼儿的想法、需求、经验等出发,建构有教学意图、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并观察、记录、分析幼儿的行为。在推进语言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教师也要积极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并进行适当介入。教师可以在幼儿表达错误的时候加以引导,在幼儿没有注意礼貌用语的时候加以干涉,又或者指导幼儿运用新句型交流等。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做客”这个主题展开自主交流活动,说说自己在节假日是否曾经去他人家中做客,感受如何等。教师密切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并适当地进行引导。如教师发现有幼儿纠结于“去外婆家玩算不算做客”这个问题,甚至有争吵的萌芽,此时便加以干涉,让幼儿将交流的焦点转移到“外婆家是什么样子的”这个主题上,引导他们拓展交流内容。又如当教师发现有幼儿比较沉默,很少发言的时候,也适当进行干涉,特别对其提问:“你也一定去过别人家做客吧,来说说别人怎么招待你的吧。”这样便给了该幼儿一个交流表达的机会,而且还在提问中给幼儿提示了表达的方向,降低了表达难度。该幼儿得到了鼓励,积极参与到了交流互动中。

在合理介入的过程中,教师能把握住幼儿语言交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有效引导,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进而促使他们全面提升语言能力。

课程游戏化指站在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将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构筑高效的游戏化课程,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要注意将语言活动和游戏结合在一起,促使两者相互生成,进而全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玩具店做客玩具
去小蜗牛家做客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芭比娃娃
童年的童
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