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探究

2021-11-22⦿陈

小学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铅笔算式

⦿陈 杨

顾名思义,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当中,并借此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具活力的知识,并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无疑可以有效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数学课程与生活化教学策略之间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数学教学组织手段。这样一来,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引入生活背景,促进感性认知

新课导入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导入环节的生活化,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数学知识的积累也比较匮乏。而生活化的导入方式,则可以将单一、枯燥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生活背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与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感性认知。

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这节课主要讲解了有余数的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过程,我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入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分东西”的场景。我对学生说:“如果有10支铅笔,每人分3支,那么会出现几种结果呢?”结合这个场景,我又设计了几个具体的问题:(1)分给2个人之后,一共分了几支铅笔?还剩下几支铅笔?剩下的铅笔还可以继续分吗?(2)分给3个人之后,还剩下几支铅笔?剩下的铅笔还可以继续分吗?(3)如果10支铅笔每人分4支、5支,那么结果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4)上述分铅笔的过程是否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算式中的每个要素分别有怎样的数学含义?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学生结合这一场景进行了举一反三,进一步思考了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场景。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比除数要小,并且初步认识了相应的除法算式的写法。

二、活用生活材料,组织动手操作

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除了书本知识之外,更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主观经验中获取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经历猜测、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关键环节,从而体会知识建构的全过程。相对于其他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知识理解。

以《时、分、秒》第一课时为例,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一个时钟。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对时钟进行了整体观察,从而使学生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我帮助学生学习了不同指针的作用,以此来使学生认识了整时,从而初步建立了时间观念。其次,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游戏化的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任意提出一个时间,学生需要快速将指针拨到相应的时刻。完成游戏后,回答正确次数最多的学生获得胜利。同时,我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对钟表进行观察和操作,以此来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最终,在这种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和记忆。

三、开展生活练习,提升数学素养

开展生活化练习同样是生活化教学当中的具体要求。正如前文所述,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练习任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

同样以《时、分、秒》为例,完成这一节章节的教学之后,学生对于“时间”相关的知识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任务:记录自己任意一天的时间表,观察自己做每件事的时刻及所用时间。完成时间表的绘制之后,思考自己是否存在浪费时间的行为,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进行调整。最终,通过生活化的练习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内化,并且优化了学生的时间观念。由此可见,在数学课程中,课后练习生活化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新形势下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顺应教育理念的变化,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融入于日常的数学课程中。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此来逐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铅笔算式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猫爪铅笔帽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智力测试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