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以《木兰诗》诵记教学为例

2021-11-21蒋文惠

读与写 2021年2期
关键词:木兰诗曲调木兰

蒋文惠

(新疆阿克苏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教研中心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诵读积累是初中阶段学生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也把诵读放在了突出地位,增加了背诵量,提高了诵记要求。而农村初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古诗文困难重重,第一道难关就是诵记古诗文,学生没有方法可循,只能死记硬背,背的慢,忘得快,特别需要教师给予学法指导,如何让学生从苦读死背中解放出来,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笔者认为,在对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记教学时,要高度重视学情分析,重在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以趣促学,抓住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长和好奇心强,喜欢表演的特点,激发其兴趣,促其主动参与,带着趣味诵记古诗文。

《木兰诗》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是“乐府双璧”之一,属典范之作,全文要求背诵。但课文较长,学生全文诵记有困难。教学《木兰诗》诵记环节时,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我丰富了诵记形式,推陈出新,使用了一种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诵记教学方法(唱背法),具体如下:

师:同学们,这首民歌比较长,大家背诵下来很吃力,老师知道大家能歌善舞,今天我们就发挥你们的特长,采用唱背法试一试,方法很简单,就是大家用自己熟悉的歌曲的曲调,将其中的歌词换成我们今天学习的《木兰诗》中的诗句,把它唱出来。你们有没有兴趣?

学生们一听,很感兴趣,也很新奇。

师:你们先想一想自己都会唱哪些歌曲?想好了,先从课文第一段开始,试着唱一下。

教师环顾课堂发现学生不是完全明白,马上给予示范:用《水调歌头》的歌曲曲调唱背了《静夜思》。

学生们立马明白过来,神情变得轻松起来,开始试着唱背起来了。

师:先自己轻声试唱一遍,再轻声唱给同桌听听,随后四人一组互相唱背,最后每组选出代表唱背给全班同学听。

生1:(文体委员)我用《兰花草》曲调唱背《木兰诗》第一段。(刚唱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2:(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歌名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用这首歌的曲调唱背出来。(唱背完又是一阵掌声)

生3:我用《水调歌头》的曲调来唱背前两段。

生4:我《用千年等一回》的曲调来唱背前三段。(掌声又响起来了)

生5:我要和同桌来个组合,歌伴舞,由我唱背,由她来表演。

学生们的兴趣完全被点燃了,情绪愈来愈高涨,他们的表现超乎寻常,很快就会唱背课文前三段了。下课时间到了,可学生们沉浸在其中,仍然兴致勃勃。我顺势布置了用这节课所学的唱背法背诵《木兰诗》。学生们会心地笑了。

这节课,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特长,采用唱背法,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而这无疑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前提与保证。同一篇课文,学生采用不同的曲调,饶有兴趣地进行再创作,在自编自唱中记住了古诗文,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打败了诵记这只“拦路虎”。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个“法”,我个人认为不仅要适合教师的“教”,更要适合学生的“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因材施教,探究合适的教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方法。

在对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我们起初错误地运用经验主义,不重视学情分析,不善于学法指导,习惯把教授城区汉族学生的方法,生搬硬套罗列给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这种做法事倍功半。对此,我们认真分析学情,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习惯养成、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方面,在诵背环节,灵活运用唱背法,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学生自我改编、自我演唱,激励他们想唱、会唱,唱会。

回顾总结这节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积极而主动。作为执教者,我认为,教师要常常反思自问自己的课堂:我的课堂学生感兴趣吗?我的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吗?我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得法)吗?我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了吗?……多些这样的自问,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为学生发展着想,为学生能力提升服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不如教会学生学,从而才能真真正正地构建高效而有活力的课堂。

这节课在分享学生喜悦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探究农村少数民族学生文言文教学的信心,这条探索之路虽长且阻,走一步再走一步。

猜你喜欢

木兰诗曲调木兰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木兰诗》中的亲情解读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木兰诗》考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