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下传统纸媒短视频传播路径研究

2021-11-20戎小平

新闻世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作室队伍建设

戎小平

【摘    要】当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环境、对象、渠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才能让党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高地,在众声中聚主流,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全媒体时代,视频已逐渐成为主流的资讯传播方式。本文以马鞍山日报社视频制作传播现状为例,对短视频传播平台、传播渠道、队伍建设等进行分析,并对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短视频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思考与期望。

【关键词】视频传播;平台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室

一、坚持正确导向  弘扬主旋律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逐渐成为了人们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马鞍山日报社坚持守正创新,充分运用短视频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提升点击率、阅读率、点赞率、转发率,让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有效传播、直抵人心。《祖孙三代上大堤》《疫线24小时》《一个人的考场》等作品在网上形成较大反响,被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等媒体转发推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做精短视频,强化影响力。马鞍山日报社现有《马鞍山日报》《皖江晚报》、“皖江在线”网站、“马上”APP、“马鞍山发布”双微、马鞍山日报双微、皖江晚报微博以及马鞍山日报抖音号、马鞍山日报视频号等平台,是全市载体最全、传播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全媒体平台。为促进媒体融合,做大做强网络视听节目,马鞍山日报社于2015年向省广播电视局提报了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请示,并于当年得到批复。近年来,马鞍山日报社以打造专题片的标准来精细化制作短视频,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马鞍山日报社组织摄像记者多次深入该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采访,用镜头记录医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点滴,讲述他们与新冠肺炎患者一起战斗的感人故事。《马鞍山“疫”线24小时》《“疫”线元宵节》《邢春桂:我是党员跟我上》《齐心协力 共同战“疫”》《“疫”线元宵节》等作品在马鞍山日报社“马上”APP、“皖江在线”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推出后,引来网友纷纷转发点赞。尤其是专题片《马鞍山“疫”线24小时》,历时30多个小时拍摄,最后剪辑成15分钟的短视频,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平台转发推送,阅读量突破200万人次。

传播正能量,提升凝聚力。2020年入汛以来,马鞍山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马鞍山日报社围绕“防汛、抢险、救灾”的中心工作,用视听作品积极传播正能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堤坝”。《马鞍山:祖孙三代守大堤》《长江堤上的“拼命三郎”》《泪目!请马鞍山人民放心》《圩埂上的绷带叔》《00后上大堤》等短视频刷爆朋友圈,其中《马鞍山:祖孙三代上大堤》被人民网、中国文明网推送,阅读量突破1000万人次,“祖孙三人”也入选2020年9月“中国好人榜”。《马鞍山:祖孙三代上大堤》也荣获了2020年度安徽新闻奖二等奖。

优化网络直播,增强传播力。进入5G时代,网络直播以其形式多样、内容鲜活、内涵丰富的特点,成为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力新的增长点,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中,具有吸引受众、引领舆论的魅力。马鞍山日报社作为地方级主流媒体,在宣传报道中注重顺势而为,突出主題引领,充分运用网络直播形式占领舆论阵地,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城市风貌的高质量视频内容,弘扬了社会主旋律,凝聚了向善向上的正能量。2021年,围绕“建党百年”主题,马鞍山日报社开展了多场直播活动,“歌盛世 颂党恩”马鞍山市第36届“江南之花”群众歌咏大会系列直播吸引了50多万网友在线收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工作争先进、做模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2021年6月1日,马鞍山市原创黄梅大戏《姑溪谣》在马鞍山大剧院进行演出,马鞍山日报视频号、抖音号、“马上”客户端等平台对此进行了同步直播,当天有近20万网友在线观看了演出实况。

为提升直播效果,马鞍山日报社近年来在软硬件上做了更新升级,采购“趣看”直播一体机,大大提升了画面质量和播出稳定性。“中高考送考”“闻汛而动、我在现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等网络直播受到广泛关注。此外,马鞍山日报社还借船出海,积极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央视移动网等直播平台,增强传播力。

聚焦社会民生,增强服务力。聚焦民生热点,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黏合度。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中小学校延迟开学。为了让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马鞍山日报社融媒体平台马上APP开设了“空中课堂”,提供网络视频点播服务。为满足更多人在线学习需求,使画面更清晰、流畅,报社技术人员对视频平台进行升级,优化网络软硬件,“马上”APP承载能力由最初的同时在线用户10000人提升到50000人,有效地保障了全市广大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受到了广泛好评。期间,“马上”APP的下载量增长10万+。

二、规范播发流程  把好审核关

马鞍山日报社旗下网络平台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彻落实到视频采编的各个环节,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确保了新闻宣传零事故。

压实视频生产制度。认真落实马鞍山日报社《关于进一步严肃新闻出版纪律规范新闻采编流程的通知》《关于严格新媒体平台内容发布流程的规定》《马鞍山日报社网络媒体差错处罚办法》等,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规范旗下各新媒体平台采编发流程,确保视频产品的每一帧画面和每一条字幕都“不偏航向、在轨运行”。

规范网络视听平台管理。马鞍山日报社以申报《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为契机,全面梳理视听内容审查制度,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组织员工学习《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绷紧视频制作播发纪律弦。

三、加强队伍建设   成立“工作室”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马鞍山日报社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考核方式,不断激活传统媒体人才队伍开展全媒体采编工作的能力。近年来,不断加大全媒体采编系列培训力度,提升采编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尤其是提升微视频采编能力。

强化人才引进力度。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做大做强网络视听节目关键靠人才。2020年以来,马鞍山日报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校园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引进专业人才,扩充视频队伍,目前马鞍山日报社共有4名专职视频制作人员。

注重全媒体人才培养。为提升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媒体深度融合的意识,提高融媒体业务水平,2020年,马鞍山日报社举办10期融媒体培训班,邀请来自人民网、安徽卫视、梨视频等媒体和平台的专家学者给一线采编人员传授视频制作和运营知识,进一步提升了采编人员的全媒体素养。

牢固树立新闻精品意识。为进一步做好报社旗下网站、客户端、视频号、快手号、抖音号等综合类或视频类传播平台,2020年初,马鞍山日报社初步组建了“马上视频”融媒体工作室,专门制作视频产品及运营相关视频发布平台。同时,考核“指挥棒”进一步向网络媒体和拳头产品倾斜,有力促进采编人员养成互联网思维、练就全媒体技能。

四、提升全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力的几点思考

经过几年耕耘,虽然地市级媒体在短视频领域小有建树,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不少短板:平台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精品力作还有待进一步涌现,离受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以抖音短视频、视频直播等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强化内容建设。无论技术如何演变,媒体属性不会改变,优质内容永远是稀缺品,下功夫做好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才能把媒体融合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被“流量思维”诱导,松开“内容为王”舵盘,必然会偏离媒体融合的正确方向,陷入标题党、浮夸体、洗稿文的“旋涡”。这就需要我们树立长远眼光和精品意识,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产品,切实提升平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补足人才短板。做大做强网络舆论阵地,推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拳头作品,需要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动力,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约束,让基层和末端的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如此,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此外,作为地市级传统纸媒,转型进军网络视听领域相對更加步履维艰。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媒体自身开动脑筋、开拓创新,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帮助与支持,在平台审核、资质申请、考核机制上充分考虑到各类单位的不同属性和实际,使相关政策更有针对性、指导性。

(作者单位:马鞍山日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工作室队伍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