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研究

2021-11-20

物联网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陕北化工能源

高 青

(陕西电子信息集团,陕西 西安 710075)

0 引 言

陕北经济中工业经济占70%,工业经济里面能源化工又占到80%,能源化工为陕北乃至陕西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随着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给以能源化工为主的陕北地区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经济面临断崖式下滑的风险,迫使陕北能源化工必须加快去传统石化能源产能和转型升级的步伐。陕北地区的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决定了地区持续发展的支撑在于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核心和关键在于构建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的现代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只有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开放发展,陕北地区才能发挥好能化资源禀赋优势,支撑陕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1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陕北地区有着丰富的能化资源;但长期以来,主要以煤油气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链条较为简单,经济附加值低,资源的开发与经济效益的获得比例失衡[1-3]。为解决这一突出困境,“十三五”时期,陕西省及时提出“三个转化”的发展理念,即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在该战略的推动下,陕西省相继在陕北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能化项目,有力地促进了陕北能源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同时也带动资源开采水平大幅提高,能源产能不断迈上新台阶,能源资源优势转化成了能源经济优势,确保了能源大省的地位。

1.1 能源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以2018年为参照,陕北地区煤油气产量分别达到4.95亿吨、2 600万吨和445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9%、13.7%和27.6%。

1.2 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效提高

“十三五”时期,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亿吨级神东煤炭生产基地,千万吨级矿井达到18个。陕北地区深入实施“三个转化”,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40%,积极推进千万千瓦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建设。陕北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已具雏形,煤制油、烯烃、甲醇、醋酸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煤油气综合利用、煤油共炼、煤炭分质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榆林、延安两个千万吨级炼化基地基本形成。兰炭产能突破5 000万吨,金属镁产量占全球的40.8%。已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可再生能源发展初具规模。

1.3 高端化步伐不断加快

陕北地区有十多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已纳入国家示范和规划,约占全国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榆林市被列为国家规划布局的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能化产业高端化的基础初步显现。

1.4 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按照陕西能源“三个转化”的发展战略,“十三五”时期陕西省在陕北布局了一批重大能化项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的延安煤油气综合利用、轻烃综合利用、榆炼航煤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延长伴生气综合利用、榆能化填平补齐工程、榆神煤基乙醇等一批产业高端升级项目稳步推进。陕西煤业集团总投资1 200亿元的“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工程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年转化煤炭超过2 000多万吨,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陕西投资集团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布局能源化工类项目,清水川电厂二期项目实现并网,赵石畔煤电一体化项目首台机组进入商业运营,金泰氯碱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项目正式开工。2018年,陕西有色集团在榆林市完成投资17.41亿元,发电项目、光伏新材料产业化项目有序推进;杭来湾煤矿项目、铝镁合金项目和预焙阳极项目顺利完成竣工验收。

2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1 行业发展下行压力大

当前,我国能源化工行业面临“低增速、低增量、低碳化和安全约束严、生态约束严、资源约束严”的“三低三严”挑战。国内七大石化基地加快布局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市场竞争白热化、两级分化趋势凸显。

2.2 环境因素制约发展

陕北能源化工产业继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陕北地区为西部缺水地区,发展能化产业将不得不面对水资源匮乏的挑战[4-5];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对于环境破坏巨大。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阻碍了能源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陕北地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3 发展环境总体趋紧

从实际来看,能化项目行政审批严格,投资核准程序复杂、周期长、难度大,特别是前期手续办理难度越来越大,不少大型项目建设严重滞后。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矿产资源、工业用地、安全、环保等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对传统石化能源化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高端能化产业少

陕北地区的石油化工尤其是精细化工产能低,初级产品产值占比80%以上、精细化工不足20%,有些重要化工产品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当前,不仅是我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煤化工产业的成套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受制于环境和成本约束,短期内难以形成成熟业态,更难以形成规模化经济优势。

2.5 非公经济占比较低,经济发展活力不够

目前在陕北布局的项目均以国有经济为主,在机制体制方面与行业先进仍有差距。陕北民营资本近年来在投资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以2018年为例,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26.1%,不到全省的一半;榆林市仅为42%,比全省低11.8个百分点。

3 陕西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立足陕北资源优势,要继续以“三个转化”为战略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合作,稳步提升石化能源产业,发展壮大高端化工产业,培育发展协同产业,构建从煤油气资源开发到精细化工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加快布局太阳能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实现资源深度转化和综合循环利用,打造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3.1 提质增效

不断巩固和改善石化能源产业,为能源化工高端化发展奠定基础。在继续保持油气第一和煤炭生产大省地位的同时,积极向行业先进看齐,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煤炭回采率、油气采收率,使资源集约节约开采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1)优化煤炭生产。坚持煤炭生产能力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实行科学有序开发,稳步扩大煤炭产能。加快建设陕北大型国家煤炭基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深化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实现高效绿色开采。依托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推进小煤矿整合、安全技术改造、煤炭洗选加工、环境保护与治理。

(2)采取稳油扩气的措施。按照多元开发、企地共赢的发展模式,统筹老油区挖潜改造和新油区接续发展,着力提升油气采收率,稳定原油产量。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探索二次、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实现油气资源可持续开发。加强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管输率。

3.2 调整结构

坚持走转化的路子,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6-7],实现煤炭利用方式转变。加快陕北大型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建设,扩大外送电规模。加快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全面推广超低排放,关停淘汰落后火电机组,提高火电清洁绿色发展水平。

(1)着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依托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龙头企业,围绕煤基甲醇及其转化产品等主导产品,构建煤及煤化工产业集群。

(2)构建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依托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等龙头企业,围绕甲醇、醋酸等主导产品,构建石油天然气产品及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

(3)打造盐化工产业集群。依托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北元化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围绕氯碱、聚氯乙烯等主导产品,向榆米绥盐化工园区集聚,构建盐化工产业集群。

(4)加大电源建设和电力外送力度。按照陕西省内电源布局重点向陕北转移的战略部署,积极谋划、着力抓好陕北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鼓励煤炭、电力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自建等方式,到省外建设发电厂,利用外省的发电指标和陕北的煤炭资源发电,拓展煤炭资源转化空间和路径,提高产品附加值。

3.3 引进合作

在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的同时,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格局。

(1)在物流产业方面,围绕能源开采运输和深度转化等,加快壮大以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做好延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榆林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工作,建设一批无车承运、多式联运、智慧运营的物流园区。

(2)在能源化工装备产业方面,利用产业衍生机遇,加快推动石油钻机、电牵引采煤机等重大装备产业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引进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和建设项目,重点发展煤炭机械装备、化工机械装备、石油机械装备、电力机械装备、工程机械装备、车辆改装和环保设备的制造等,形成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能化装备产业集群。

(3)加快培育协同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能源金融贸易、能源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促进各产业间协同发展。

3.4 深化改革

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激发发展活力。能源化工领域国有经济比重大,这是陕西特别是陕北地区的比较优势,但也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深化改革就是要以股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改革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把省内国企改革放在全省能源化工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激发企业微观活力为导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尽快改、系统改、改到位。改革的关键是出硬招、见实效。

(1)加强重组整合。进一步推动煤炭、电力、新能源领域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2)加大产权招商和混改力度。企业改革要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招商、引资嫁接为突破口,因企制宜,尊重市场选择。要充分利用西部产权交易所这一平台,省市联动,加强产权招商,把陕西能源化工企业和项目推向市场。加快推动陕北地区大型能化生产企业的混改步伐,激活民间和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本,形成有利于陕北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

(3)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牢牢把握国有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以国有亏损企业专项治理为抓手,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淘汰落后老旧石化产能,促进新旧产能转换,推进陕北矿产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

3.5 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同时统筹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开拓路径促进绿色发展。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依靠技术创新[8]。要发挥科教大省优势,实施能源化工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延安高新区、榆林科创新城等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园区是各种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也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化工生产涉及原料供应、水电气配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公共设施完善的产业园区可以有效减少入驻企业投资和生产成本,吸引上下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要充分利用园区内的原料、废料和副产品,打造循环经济[9-10]产业园区,实现绿色发展。

(3)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要立足长远去谋划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陕北风力、光照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一是加快提升光伏、风电产业的发展规划布局和资源匹配。光伏、风电全面进入平价上网时代,项目建设重点资源要素为电力接入消纳能力和土地资源条件。陕北地区作为全国光伏、风电项目建设的重点优势区域,要统筹规划电力通道和土地资源匹配,制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各类光伏、风电产业,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完善和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保障机制。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从增强调节能力、健全市场机制、创新消纳模式、加强消纳监管等方面推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形成。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和碳市场建设,进一步体现可再生能源生态环保价值,探索绿色能源消费的新模式。三是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光伏、风电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帮助新能源企业有效解决资金难题。

(4)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缺乏是制约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要统筹配置好水资源。积极研究在黄河上游开发建设水电站作为调峰电源,这对加快陕北地区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3.6 开放合作

通过开放合作,创新开发模式,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

(1)加快培育能化资源大市场。全面放开资源开发,实施能源领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在清单之外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加快培育独立运营、功能完善的能源市场交易机构;理顺能源管网体制,鼓励推广能源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商业运营模式。

(2)深化与民营资本合作。要坚决放宽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大力推动矿产资源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各类非公资本参与煤、气、油、盐等资源的开发以及大型能化项目投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4 结 语

随着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陕北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极为迫切。本文对陕北地区能源化工产业的优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陕北能化产业发展的短板,提出了改革、创新、合作发展思路,给出了打造陕北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和路径。

猜你喜欢

陕北化工能源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我的大陕北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党建地图·陕北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