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2021-11-19黄圣好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应用现状运用策略

黄圣好

摘要: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的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思维导图;概念;应用现状;运用策略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此应用于各个教育環节,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语言通常被认为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导图就可以被认为是呈现人们思维过程的物化表达形式。美国教学家东尼伯赞曾经在公开发表的论文当中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他认为思维导图是再现人们思维过程的表达方式,它就像是人们大脑潜能开启的钥匙,通发散与放射的形式将大脑进行思考的整个过程以自然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思维导图可以看作是一种图解技术,它的应用有效提升了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的条理性,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它通常是由一个中心图形或者关键词而展开的,这一中心内容可以被认为是整个导图的核心,同时也是引发人们思维的源泉。与单纯的文字相比,思维导图可以通过色彩、视觉以及空间感等多种要素来实现对人们大脑的刺激,从而提高人们思维的活跃程度、提高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预习、复习、写作、阅读等方面效果显著。预习环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可以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带着具体的问题阅读文章,进而理解课文、学习目标和词语等内容,厘清语文学习的思路。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丰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挖掘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筛选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直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习态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地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的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鲜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较为活跃的学生对带有探究性的语文问题充满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开展合作,进而形成合作探究意识。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感知力较弱,往往不会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加强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十分有必要。

三、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分析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语文课程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了解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提前的心理建设和准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配合度,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提前制作好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根据思维导图掌握文章的脉络以及大概的课程内容。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提前知晓本课的重难点,能够在预习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强预习和关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在预习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实际课程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能够梳理文章内容和脉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补充和删减,最终完善思维导图。

(二)辅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阅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非常多的技能技巧是需要学生学习掌握的。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影响,忽略技能技巧的教育。课堂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理清学生学习思路,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思维导图实现选材的合理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学习,了解作者在文章当中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修辞方式的应用形式,然后通过习作布设的方式来实现学以致用。在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的情况来进行立意,并通过材料的适当筛选来促进习作的顺利进行。在立意和选材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就可以在脑海当中形成清晰的操作路线,提高材料筛选的效率。与此同时,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的行文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和顺利。

(四)创新教学理念,发挥思维导图优势

就现代教育发展情况来讲,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教学要求,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育理念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提升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课堂教育中,对思维导图教育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将此体现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中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自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创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环节灵活运用,借此掌握学习知识,夯实学习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过程时,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从国家发展方向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符合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教师,2018(18).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应用现状运用策略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山火预警技术在输电线路的应用现状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国有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及对策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