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城市地区的流浪动物现状及整治方案

2021-11-19徐绎杰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领养流浪宠物

徐绎杰

昆山康桥学校 江苏 昆山 215332

引言

在城市中,除了随处可见的人群、建筑以及交通工具,人们往往也能够在无意间察觉到许多流浪于街头的动物的身影。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时间的推移,流浪动物的数量也在逐渐扩大。究其根源,这一状况的形成因素更多为国家对野生动物及流浪动物的管制和教育还不够普遍和发达,从而导致民众于无心间加重了对环境的伤害。为进一步增加市民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和了解,本文以中国市区出现的流浪动物为主题,报告其现状并提议可取的措施,以有效的实际行动来试图解决流浪动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

一、流浪动物的来源

流浪动物的成因往往为原饲主不负责任的弃养行为、宠物从住所走失以及流浪动物群体本身的繁殖;其中,主人遗弃为主要原因。人们往往会因一时对陪伴的需求以及对动物的热爱,且在宠物商店和网络市场的便利性的催化下,选择购买宠物来进行饲养。而这暂时的热情常会因各个不确定因素被浇灭:更换住所,社区规定,时间约束,经济压力,又或者是单纯的厌烦[1]。不论是被抛弃,走失,还是出生于街头,流浪动物,尤其是最常见的狗和猫,都拥有着较高的繁殖能力。这些动物在一年内便可达到性成熟年龄,并于每年生产约10只幼崽,且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以指数式增长。在本身没有太多天敌且忽略疾病以及人为事故的情况下,到第五年时,单一品种的数量便可达到上万只。若没有人为的控制或天敌的存在,流浪动物的数量将只增不减。

二、流浪动物对自然所带来的危害

流浪动物能对自然生态造成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以流浪猫为例:根据研究表明,流浪猫在一些地方呈现不寻常的高种族密度,如在北京约为每平方公里便有64只猫。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前百外来入侵物种的家猫也确实在现实中造成了至少63种鸟类、哺乳类和爬行类物种的灭绝。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被引入索科罗岛的猫群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导致了本土物种索科罗鸽于野外灭绝;本已在关岛野外灭绝的关岛秧鸡在一次重新引入计划中被本地流浪猫所猎食并致使项目失败;斯图尔特岛上的鸮鹦鹉也因为从外地引入的猫的大量捕食而被标记为极危物种。虽然大部分的灭绝事件发生在岛屿环境,家猫那喜好狩猎的天性,繁衍后代的速度,以及捕食能力的强大也足以威胁许多以都市为栖息地的野生和家养物种。而尽管不及流浪猫的狩猎频率和效率,其他的流浪动物,尤其是狗,也同样拥有着猎捕小型甚至是中大型动物的能力,进而对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的打击。

三、流浪动物对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

除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流浪动物也存在着威胁市民安危以及损坏城市环境的可能。在从原先被饲养的情况转变为流浪的状态后,流浪动物大多会为了生存选择去寻觅人类所丢弃的垃圾和食物进行食用。这样的行为除了会使公共环境变得脏乱,更会促使流浪动物进行排泄,从而导致空气中时常弥漫着刺鼻的臭味。这些动物进食剩下的残渣以及它们的排泄物也同样会招引蚊虫且促进细菌的滋生,进一步恶化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一些流浪动物还有可能会造成噪音问题。以狗为例:其能够达到90分贝的叫声会改变人的内分泌系统运作,使得附近的居民时常感到烦躁,严重的甚至会有焦虑和头痛等症状,若有流浪动物于夜间进行吼叫,居民的睡眠质量更会被影响,导致隔天缺乏精神和专注力并可能因此造成重大的损失或意外。

除此之外,流浪动物在转移住所或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经常会穿过人类为了交通方便而建造的道路和基础设施。若驶于道路上的司机并未注意到突然出现的流浪动物,尤其是在视线不佳的夜里或天气中,那些动物极有可能会因为无法闪避高速行驶的车辆而受伤甚至是死亡。

流浪动物伤人事件也不在少数。除了一般的咬伤和抓伤,流浪动物身上携带着的许多传染病病源也能够威胁人类的健康。由于流浪动物大部分居住于脏乱且未被打理的地方,再加上食腐、食用垃圾和随地排泄等行为,导致流浪动物长时间曝露在细菌大量滋生的环境并因此沾染上病菌和寄生虫。狂犬病、弓形虫病、禽流感、跳蚤病等等皆为流浪动物所能引发的疾病[2]。其中狂犬病被认定为致死率100%的人兽共患病,且能够被大部分龋齿类动物所传染;狗为最主要的传染源,被其咬伤后更有着90-95%的感染率。被感染的人在经过数日的狂躁和昏迷状况后便会因心肺衰竭而死。

四、所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1.国家法规的设立和完善

中国目前缺乏对流浪动物的管控和相关法律的规定,现有的也更多是针对于饲养动物的防疫、治安管理处罚等与传染病和人身损害相关的条例。虽然存在着由原饲养者或管理人承担流浪动物损害他人行为的责任以及地方政府对流浪动物收治所环境和条件的管控等法律,这些规定的具体实施及效果却仍然不佳。大部分的法规仅针对流浪犬而缺少对流浪猫、兔等物种的关注。其导致的结果便是多样流浪动物的泛滥和游走,大大地增加了管控的难度。对于宠物饲养的规范以及违法所需承担的责任和惩罚也相对的欠缺或过轻,进而降低了民众及相关机构的实施意愿。对此,国家法规应明确且加重针对不履行义务者的惩罚并严格管控宠物的饲养及流通。宠物的饲养身份,包含饲养者、居所等宠物基本信息要被登记并标记于宠物身上,在宠物丢失时方便找回或在故意遗弃时方便追查,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动物的产生。宠物市场也需要被严格地监管,将出售者和购买者的信息以及交易内容进行合法的登记。法律的设立同样要完善民间流浪动物收留组织的机制,推广并推动社会的资助来确保流浪动物救治中心的发展。对于现有流浪动物数量的管控,地方政府理当给予流浪动物作为生命生存的权力并减少或阻止对流浪动物的捕杀。有效的管控方法,如TNR(捕捉、结扎、放归)可以被采用,以人道的形式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

2.“领养代替购买”

“以领养代替购买”逐渐成为了现今社会对待流浪动物的趋势。在救助流浪动物的同时减轻了收留机构的压力和对社区的影响使得领养流浪动物被认为是利于现状的举动,并因此被许多综艺节目和名人宣传与推荐。虽然目前社会上的宠物获取途径仍然依赖于宠物市场的买卖,并且出于之前领养流浪动物后对其实施虐待的案例使得领养的过程和日后的监视变得严格而侵犯到个别领养人的隐私,导致大众领养宠物的意愿降低,在法律的正确实施以及良好的社会教育下,领养宠物仍能暂缓并改善现在的流浪动物状况;于正规、较大的收留机构进行领养,在领养前确认好自身的决心,作为送养人拥有将短暂收留的流浪动物的心态,以及向大众宣传领养行为都是市民所能做到的解决方案。

3.TNR

其中一项被公认为管控流浪动物数量最有效的措施为TNR,即捕捉、结扎和放归。TNR通过以被结扎而无法繁衍的动物替换其流浪族群中的个体来在保证原先族群的健康之余达到整体数量经由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的目的。虽然出于伦理、自然环境、动物健康、地区法律等考量使得这一措施饱受争议,被许多人认为其并没有实质性的效率,且可能会经由资金消耗、人员匮乏等方面恶化现状,在些许案例中仍能看到NTR措施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如在洛杉矶进行的针对11万只流浪猫的处理在十五年内减少了群体的一半数量。除了采取TNR这一措施,其他的数量控制手段仍需要被考虑和搭配实施,例如将年老和生病的流浪动物进行安乐死以及给予与人类社交的流浪动物住所和食物,来确保流浪动物群体的健康和稳定的数量下降;针对流浪动物的处理同样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实施来保证流浪群体的完整处理。

4.加强社会教育,增加社会责任感

除了法律的设立和完善,对领养行为的推动,以及执行流浪动物数量管理的措施,针对流浪动物进行的社会教育同样也需要加强。此举可以通过学校的教育、居民社区的宣传和法律法规的设立来引导民众去了解流浪动物的状况和正确的饲养宠物并维持社区的生活环境。在加强了民众对这一事态的意识后,饲养宠物者更能明白对宠物负责,于外出时看紧并牵住宠物,以及避免宠物走失或乱跑的重要性。提高了整体社会责任感,民众也会更愿意参与进公共活动和志愿者组织来帮助改善城市对居民和动物的生活品质。

5.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

如之前解释的一般,中国目前缺乏对流浪动物的研究、统计和影响预估,其可能导致的结果便是社会无法对持续恶化的流浪动物问题进行控制和解决。因此,更多的研究应当被资助与实施来达到社会对类似问题的关注和了解。正像李忠秋所领导的研究所说,对于流浪动物的预估和调查能够引起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法律设立者,以及中国社会的关注,从而促进法规的建立以及各个处理措施的实行,进一步的保证了自然生态的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的环境品质[3]。

结语

流浪动物的成因归根究底为人类自私且不负责任的饲养行为;其所带来的对自然生态以及都市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同小可的。为了弥补人类所犯下的错误,政府及社会理应设立并完善针对流浪动物以及宠物饲养的管制法规,并在期间资助和推动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和调查,且以此为起点实施一系列流浪动物数量的处理措施。除此之外,民众也需要加强社会上对于流浪动物问题的关注和了解,进而提升社会责任感而督促自身以及他人对法律的遵守和社区宠物饲养的规定。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以及社会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合作,流浪动物原本威胁野生物种和人类安危的问题才得以被有效地解决。

猜你喜欢

领养流浪宠物
流浪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流浪的歌
流浪猫鲍勃
抬起脚来
给远方
养宠物
为啥呀?
大家族de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