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海洋强省战略

2021-11-19王耀生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山东海洋建设

□ 王耀生

“深蓝一号”

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山东就提出“海上山东”建设跨世纪工程。进入新世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山东海洋经济不断发展。2007年7 月,山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山东顺势而为,做出了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

2018 年2 月,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海洋局在开展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等5 个方面对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给予支持。3 月,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的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正式成立,拉开了山东港口整合的大幕。5 月,全球最大、国内首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 号”在青岛建成交付。同月,省委、省政府在青岛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确定深入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行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行动、海洋新兴产业壮大行动、海洋传统产业升级行动、智慧海洋突破行动、军民深度融合行动、海洋文化振兴行动、海洋开放合作行动、海洋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十大行动”。为推进行动方案实施,省政府建立现代海洋产业发展“6 个1”工作推进体系,建立海洋产业发展智库,组建山东海洋产业协会(联盟)。11 月,省委组建海洋发展委员会,变“多龙治海”为统筹协调,以加强对全省海洋工作的领导。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围绕海洋牧场绿色发展、深远海养殖、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多元化融合、现代建管机制等5 个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方案”。

2019 年3 月,省政府专门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推进会议,出台《关于聚焦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突破“四个一批”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海洋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等文件,进一步优化海洋领域的营商环境。

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势头强劲。全省港口实现整合,现代海洋产业快速发展,与全球蓝色伙伴关系不断深化,海洋科技创新亮点纷呈,海洋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19 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0.8%和9.7%,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中集来福士、中船重工、杰瑞集团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中国海工北方总部落户烟台,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等三大海洋制造业基地初步建成;已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处,占全国40%,烟台“海工+牧场”联动发展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广。山东拥有海洋领域驻鲁两院院士22 名,占全国海洋领域院士总数的33.8%,基本形成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为龙头、“国字号”海洋科研教学力量集聚发展的新格局,国家级海洋科技平台达46 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功研发谱系化水下滑翔机、Argo 浮标核心技术装备,建成全球最大的“两洋一海”区域定点观测网并持续稳定运行,首次实现基于北斗卫星的深海6000 米大容量数据实时安全传输,首次实现水下滑翔机在北极海域的组网观测。5月,省海洋局会同青岛、烟台、威海、日照4 个市实施浒苔预警监测和联防联控,全年处置浒苔180 万吨。青岛、威海、日照入选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占全国数量的30%。山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90%,比2018 年提高7.8 个百分点。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6 万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9%,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 年的19.7%提高到2019 年的20.5%,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3%。海洋经济增速均跑赢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海洋三次产业持续优化,比重由2015 年的6.8∶44.5∶48.7 优化调整为2019 年的4.2∶38.7∶57.1,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5 个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猜你喜欢

山东海洋建设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