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初探

2021-11-18方泽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意识形态高校

方泽宇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思想潮流也层出不穷,社会因素、网络因素也在深刻影响中国大学生的成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提高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民的政治素养,对我国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意识形态 工作策略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它是观念、观点、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四个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是“极端重要”的工作。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现代化建设的青春力量,其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高校在任何时期都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我们曾做过一个微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某高校2020年入学新生发出问卷1500份,回收1497份。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崇拜的人物中,崇拜雷锋等英雄人物的仅占5%,崇拜网红和明星的却占38%以上。在对国家政体的了解上,对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了解的仅有26%,而对西方多党制表示喜欢的却占41.3%。对学校思政课不感兴趣的占82%。在互联网的使用上,查找学习资源占15%,热衷八卦新闻及网购的占83%。概括来说,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问题不断凸显:

一是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海外反华势力的渗透不断加剧,他们很难辨别反华势力推崇的“普世价值”背后的含义,导致盲从。

三是网络媒体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

四是未能切身体验和实际感受中国共产党之不易、中国发展之不易、中国人民之不易,因此普遍存在爱党爱国爱民政治觉悟不高的问题。

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需要多方发力,从意识形态宣传主体、宣传内容、宣传方式等多方着手,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

一是上好思政课,树立大学生正确政治立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上好思政课,就要发挥校园的主阵地作用:高校党委、团委做好党团工作,发挥主体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和文化教育齐抓共管机制;以课堂教学为主,改革完善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努力使思政课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施课程德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借助“唱红歌”、“4.15全民国家安全日演讲比赛”等校园主题活动,融合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以趣味性和实践性,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认真学好党史,筑牢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党史是关于初心使命、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当代大学生通过学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深入学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要引领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真正的中国,要读好党史教科书,要体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伟大真理,深耕长征精神、红船精神等红色精神,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通过深思细悟,从党的百年征程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

三是深挖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形成大学生强烈文化自信。要加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一方面要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全力挖掘能反映民族优秀文化特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时代进步发展潮流的文化,贴近民生、有地气的文化,集中党和人民的智慧,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质內容、精神内核和内生魅力,强化大学生对民族和国家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肯定,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复兴信念,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让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四是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在高校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狠抓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要注重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以其强大的精神内核鼓舞人心。要紧贴时政、热点,比如今年奥运中涌现出的一些正能量的运动员,如苏炳添等。要挖掘先进典型的红色基因,从时代背景中升华先进典型的精神境界,挖掘可贵的精神风貌、精神底蕴,释放出鼓舞人心的强大正能量。以先进典型为旗帜,启迪民智、团结人心,以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团结凝聚力量,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同时,发挥好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当代大学生由对先进典型敬仰之情转化为想效仿的心理趋向和实际行动。

五是创新宣传形式,做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进入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的主战场,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客户端已经融入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做实意识形态培养工作,就要充分利用全媒体媒介,一方面统筹官方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舆论场,强化主流媒体的舆论主体作用,传播新的政治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利用大学生对抖音、动画、直播等新媒体的自觉跟随和黏性互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同时也可以在校内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形成思想引领。另一方面,综合文、图、声、光,运用网络直播、H5、VR等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有趣的图文、舞台剧、小品相声、短视频等,多方位展示宣传内容,让大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由他人约束的“他律”,转变为自我反省的“自律”,并转化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能自觉坚定和传播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M]/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卫灵.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缘何重要[J].人民论坛,2019(3)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意识形态高校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提高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策略分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