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21-11-18

史学集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张越博士生史学

作者簡介:杨艳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赵庆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陈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张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叶建,温州医科大学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中国出版史。

主持人语(张越):如果从1930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出版和1931年开始在《读书杂志》上展开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算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至今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直到近十几年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才逐渐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课题意识也从先前较多地集中于对马克思主义史家史著的研究向更宽广和更深入的研究方向拓展。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进一步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探索用更丰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当更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期笔谈约请了5位有相关研究经历和学术实绩的学者,他们分别就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的一些课题,阐述了自己近期的研究心得。杨艳秋研究员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各个阶段中与中国历史研究的互动过程,突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研究中国历史的理论价值;赵庆云研究员提出开展概念史研究以深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思想意涵与历史脉络,进而呈现马克思主义史学丰富的多重面相;陈峰教授通过梳理域外学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塑、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体意识的增强之过程及二者之间的张力,指出应更重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的域外渊源和国际背景;张越教授意在从民国时期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认识与评论这一角度,更全面地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叶建教授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高校任教经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希望这些讨论能够对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张越博士生史学
理想与现实之间: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张力及其消解
迎春佳作
到北极约一场极光盛宴!抑郁岁月幸有“同学的你”
中国博士生的苦与乐
新、旧史学的更替
为何导师成了压垮杨宝德的最后一根稻草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