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之根不可失守

2021-11-18尚华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育者性格育人

尚华

《荀子·大略》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足见教育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教育弱,民族的根基就不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育决定着下一代的发展空间。可见,教育水平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重视教育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保障。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着人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其本质特点是智能开发,并促进其社会化。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陶魂健体、启智润心,促进人的成长、发展,并依据人的天赋潜能,施加适当的影响,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为培养孩子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使命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做社会健康发展的积极推进者。教育生态内卷情境下,评价标准成绩唯一,升学率挂帅,导致教育导向严重偏差。倘若教育功利化、工具化,持续异化,势必背离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真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文化成绩高低,更要重视三观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艺术素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方针的指导,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教育本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将人的品德、知识、人格以及科学精神、艺术素养积淀建构的过程,是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育人工程。育人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科学施教,不能急功近利,超前教育、表演式教学应该止步。学前教育阶段主要强化规则意识,小学阶段关注习惯养成,初中注重性格培养,高中注重思维训练,大学关注人格完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生存之道、为人之道和求知之道。重视身体健康、人格养成、审美能力和社会关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服务的公益心。使教育真正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的灯塔,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是一门将知识技能、个性特征以及教育方法匹配融合的艺术,因受个人遗传、性格、文化基础的影响,每个教育者都有其独特的教育风格。教育者固有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者需要兼顾多种影响因素,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出适合每个人发展的教育模式,让每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施教,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施教。健康、性格、品德、文化知识素养构成学生的认知结构,教育要始终把身心健康放在首位,重视良好性格的塑造,不轻视道德品质教育,根据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技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价值观和性格的塑造,尤其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名师出高徒。教育是一门创新性的艺术,教育者要与时俱进、融合现代教育技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办促进每一个人发展的教育,才能无愧于教育者的称号。

(作者系西安市教育心理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

教育者性格育人
品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