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1-11-17亢秀平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

摘  要: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和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党史学习进一步弘扬了爱国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为大学生党员筑牢了精神根基,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通过对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情况的分析梳理,总结了该学院在党史学习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党史学习;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01-03

高等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以高校大学生党员为抓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更是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为研究对象,总结梳理学院加强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做法,希望能为庆祝建党百年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特别是全校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党史学习视域下强化高校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推进爱国主义向持续深化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尤其是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推动了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为根本要求的面向全民、全方位的教育[1]。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首要阵地,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党史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实践,为立德树人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打好底子,巩固根基。

(二)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的主阵地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影响着国家以后的发展[2]。大学生党员仍处于思想行为塑造期,政治理论学习不足,社会阅历较少,对事物理解尚浅,面对社会上各种思想冲击容易受到影响,久而久之会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爱国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朴素的情感,开展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为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培养可靠担当的后备力量,又是传承百年党史的必然要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担当使命。

(三)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内容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始终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3]。这对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更要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有信仰、懂理论、会爱国的人。因此,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尤为重要。高校应做到以爱国思想指引学生实践、以爱国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以爱国文化熏陶学生情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大学生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组织基础的迫切需要

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高校在扎实开展党史教育的同时也应不断扩大育人阵地,拓宽育人渠道,焕发学生党支部活力,提高学生党员凝聚力。同时,党史学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内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能力,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能确保党组织根基不会被腐朽思想腐蚀。

二、学院开展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创新“三会一课”,让百年党史丰富党支部组织生活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教育和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史学习,学院就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制定了《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各党支部支委会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和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和自身建设需要,做好党支部一个月的组织生活计划,以便开展好对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经过长期摸索,学院形成了“固定学习+主题实践”的组织生活模式。党支部会定期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各党支部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本支部的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课及主题党日活动。每周的组织生活不是党支部书记的“一言堂”,还包括全体党员的集体讨论。每学期学院会根据上级党组织安排,组织党支部的主题党日、特色品牌活动,如经典书籍“百日打卡”、党员代表分享学习体会等,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强化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认识。“三会一课”对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党员能及时准确地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践行党员义务,也起到了对普通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潜移默化的示范、引领教育。

(二)积极开展主题活动,让党史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融合

学院每年把新发展党员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针对新发展党员组织了《学党史,助力乡村振兴》《不忘初心,续写农经荣光》等专题讲座,强化对党史、优秀党员事迹的爱国主义教育;举办“强国不忘先烈,青年不忘感恩”配音大赛、“启航——红船精神永放光芒”读书分享等,带领党员品味红色经典,感悟热血故事,在藝术熏陶下增强爱国情感;组织参观校史馆、刘胡兰纪念馆,让党员体会革命先烈对党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针对党史学习要求,学院打造了“学生公寓党史学习教育图片展”“党史天天学习工作室”等特色党史学习品牌活动,通过学习让学生党员重温了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和取得的成就,回顾了共产党从诞生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使党员系统了解党的百年发展、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也强化了党支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发挥了党支部的凝心聚魂战斗堡垒作用。

(三)充分利用教育平台,让学党史懂爱国落地生根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党史学习的经验和做法,使大学生党员通过党史学习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学党史,悟思想”知识竞赛、参观“庆祝建党百年成果展”,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组织党员参观校史馆、马定夫烈士纪念馆、“马克思主义在农大”主题展,让党员直观感受革命烈士的爱国情怀和共产党筚路蓝缕走过的光辉百年。3月份以来,学院依托党史学习开展了系列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亮身份”“我是党员我承诺”百年党史天天学打卡、支部书记讲党课等,让大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到:爱国不是口号,要落在对专业知识的扎实学习、对普通同学的积极引导、对国家政策的精准落实上。

三、党史学习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构建

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与党史学习紧密结合,使大学生党员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过的百年风雨路,加深了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增强了爱党、爱国情感,也探索出了党史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价值引领

大学生党员是国家选人用人的后备力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其了解党的百年历史、中华民族历史,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党史学习为切入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理论层面,可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在实践层面,可以让学生党员明辨是非,坚定信念。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基层党支部要紧紧抓住党史学习的有利契机,用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武装学生头脑。学生党员应借此机会深刻理解党史学习的政治、理论、现实意义,传承红色基因,把爱国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判断上、对基本国情的科学把握上、对专业知识的高度理解上、对突发事件的准确认识上、对热点事件的理性判断上,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创造学比赶超氛围

党史学习让学生党员紧密围绕在党组织周围,党支部要牢牢把握“学史力行”要求,发挥先进典型作用,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理論水平和思想根基,大力宣传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如孔繁森、雷锋、焦裕禄、黄文秀、钟南山、张桂梅等,激励大学生党员不断奉献,向模范看齐,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努力学习、立志报国的实际行动,发现身边榜样,表彰认可,总结宣传,形成“学比赶超”的良好氛围。高校也要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从反面典型汲取教训,任何时候都不受邪恶势力影响,坚持以信仰为基,做到立场不动摇、心中有国家。

(三)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做好顶层设计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过程中更需要人、财、时、物方面的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顶层制度建设和完善不可小觑[4]。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统筹部署作用,形成党委团委齐抓共管,二级学院协同合作,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5]。高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要有任课老师的参与,更要让团干辅导员、班主任发挥他们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评价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体系,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序开展做好保障。

(四)创新教育内容途径,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往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多以课堂讲授、专题报告为主,内容上理论繁多,形式上单一老套,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不断丰富授课形式,利用新媒体教学平台,采用宣讲、讨论等方式,宣传爱国理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时性、持续性;还应创新教育模式和途径,如微信主题网页、抖音故事分享、学习强国等,有效传播爱国文化;还可依托实践平台,广泛开展二课堂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三下乡”、学雷锋、爱故乡等,使大学生党员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强化使命担当,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6]

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持久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高校要在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中不断总结,归纳创新。党史教育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契机,大学生党员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成人与成才的人生道路上不负初心、不辱使命。

作者简介:亢秀平(1994—),女,硕士,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徐洁,陈含笑,尹鑫. 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程回顾、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2):1-8.

[2]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8-09-10). http://www.gov.cn/xinw 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4] 刘天目,李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报,2020,36(09):47-50.

[5] 余洋. 浅析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 汉字文化,2021(04):173-174.

[6] 张华.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1):22-25.

(荐稿人:解晓悦,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研究综述
试论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试论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时期加强党史学习的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