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巍书山,何处得琼琚

2021-11-17李凤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老人与海金庸鲁迅

李凤成

2022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题

2021年7月10日,清华大学2021年首封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出,随通知书寄出的还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给新生的赠书《老人与海》。邱勇院士在致新生的信中寄语新生:“塑造堅韧精神,磨砺勇毅品质。”

但想不到的是,清华推荐《老人与海》,却引来一番争议和误解。有人对作者国籍身份不以为然,也有人给《老人与海》贴上“宣扬个人主义”的标签。一时间,网络舆论沸沸扬扬,连带引发对大学应该推荐什么书,学生应该怎样开展课外阅读的讨论。

班级计划就“学校应向学生推荐什么书,允许学生读什么书”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此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读

试题为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其立意构思当从梳理材料内容开始。

材料分为三层:第一段话为第一层,命题人简述了新闻事件,即邱勇赠给新生《老人与海》,并赠与了寄语;第二段话为第二层,是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争议分别指向作者、思想内容,学生阅读的书目、方式;第三段话为第三层,是试题的本体所在,在这里考生可以明确知道作文题的核心任务为就“学校应向学生推荐什么书、允许学生读什么书”这一问题写一篇发言稿。

需要提醒的是,考生在立意构思时应基于材料,切不可抛开材料,只对照核心任务“打官腔”,或者自说自话。

立意角度一

重美好品质,不搞一刀切。邱勇院士看中的是《老人与海》中展现的坚韧、勇毅的品质,这一出发点是没错的,学校也应选取那些体现人类美好品质的书。在允许学生读什么书方面,应坚持“收与放”的原则,“收”就是给学生规定书目,“放”就是给学生自行选择书的权利,但学校要做好监管。

选材小贴士:这一方向的素材较多,考生可以从经典作品对于读者的积极影响出发,选取相应事件,比如作家路遥的《人生》影响了知名导演贾樟柯,贾樟柯曾说:《人生》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路遥对我来说是一个启蒙者,他让我有了怀疑精神,对这个深信不疑的世界开始懂得一点怀疑。”比如荷马史诗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灵感之源。考生也可以选择前人有关好书影响的语录,如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卢梭在评价《鲁滨逊漂流记》时说:“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立意角度二

兼容并包,胸有格局。人类的世界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世界,每一个作出真诚思考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所以,不论是美国人写的《老人与海》,还是阿拉伯人写的《一千零一夜》,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对象,也唯有虚怀若谷,兼容并包,才可以“酿得百花蜜”。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也比较多。言论的如蔡元培的话语:“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季羡林的话“博采众长,必有所得”,哲学家冯友兰的话:“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事实类材料如武亦姝的例子,武亦姝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的妈妈说:“从1岁半就开始培养她阅读,从神话故事到唐诗三百首,从不间歇。”

立意角度三

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这一角度的构思是关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可以先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学生的阅读状况,在此基础上权衡、斟酌、筛选,然后向全体学生推荐筛选出的书目。

选材小贴士:这一方向选取素材难度大。言论方面,比如《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建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北京中关村一小特级教师张海宏说:“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名著、走进经典。事实方面,比如教育部在2021年4月22日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

金庸作品进入中学课本引争议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这种变化不仅再度引发了关于“金庸作品能否入教材”的争议,同时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

来自网络的调查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有将近49%的网民表示“很难说,关键在于老师怎么讲”。至于金庸能否取代鲁迅,有近六成网民认为“鲁迅和金庸都有可取之处,不存在谁取代谁”。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具有典型意义,可开掘的点很多,比如通俗小说与“阳春白雪”类的正统名作的争议,语文教材的编写问题,武侠小说的教学价值,鲁迅、朱自清等名家作品减少的问题。考生可以从这些点出发,与核心任务关联,助推“推荐什么书”“允许读什么书”的问题走向深入。

推荐素材二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素材点拨:鲁迅先生的这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话十分精辟,具体来看,鲁迅先生反对以下的读书方式:未经过理性选择,只按照自己的偏好或者嗜好读书;读书没有方向,不知道从哪里读起;读书没有深度,或者做到精通。这段话实际指出了读书的“渐进过程”,联系到试题的核心任务,考生可以联系这段话作出如下建议:学校推荐给学生的书或者说允许学生读的书应注重类型的多样,不应偏废;学校可以在学生读书效果的基础上筛选出那些“深”“专”的书。

素材演练

理想的书籍,智慧的钥匙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昊晶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前面一些同学就“学校应向学生推荐什么书、允许学生读什么书”这一问题作了精彩的发言,特别是对于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给新生赠送《老人与海》一事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我为同学们的智慧折服。

现在我也来谈一谈“学校应向学生推荐什么书、允许学生读什么书”这一问题。

我先从赠送《老人与海》一书引发的争议说起。首先赠书一事的出发点是希望新一届清华学子能“塑造坚韧精神,磨砺勇毅品质。”这一出发点无疑是美好的,且正是《老人与海》一书的“内核”之一。有议论者认为,作品的作者是美国人,这一质疑很难让人理解,甚至令人感到好笑,各民族的优秀精神产品不应该是世界人民共享吗?今天的很多中国人不是很认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样的话吗?拒绝外来的东西无异于“闭关锁国”。还有一些质疑者认为《老人与海》在宣扬个人主义,这种说法我不能说它没有道理,海明威笔下的桑地亚哥独自漂流在海上,为保护大马林鱼而和多种鲨鱼顽强搏斗,着实是个“孤胆”英雄,这一形象也确实有着美国文艺喜欢塑造的“超级英雄”的味道,但“诗无达诂”,作品一经产出,解读权就不再属于作者了,所以,将《老人与海》解读为“个人英雄主义”也好,解读为“人类不屈精神的象征”也好,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更何况海明威一贯以“冰山体风格”著称,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理解就能确定为《老人与海》的主题了?恐怕未必!

说清楚与《老人与海》相关的质疑后,“学校应向学生推荐什么书、允许学生读什么书”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校可以向学生推荐那些能体现人类美好品质的作品,以取“开卷有益”之效,这些作品当是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用德国哲学家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的话说,这些作品有着作家和思想家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读者感到满足和幸福。这里我推荐一部我喜欢的作品供同学们参考,我推荐的是: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这本书给世人展现了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这些精神巨子身上卓越的品质,值得世人品读、学习。

至于“允许学生读什么书”的问题,我有两点要说,一是它是前者顺其自然的结果,也就是,学校推荐什么书就当允许学生读什么书。一是从实际出发,因为学生会有自己的偏好,比如他们可能喜欢通俗小说。诸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唐家三少的玄幻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这些作品往往被老師们视为“雷区”,或者“难登大雅之堂”,其实大可不必,老师们可以择其精华向学生们推荐。总之,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搞“一刀切”。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愿诸君读好书,然后聪明起来,强大起来!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教师评点:文章开端即彰显不同,作者从“横截面”启动,即假定前面已有同学作了同题演讲,这样的写法不仅打破了开端诸如“我发言的话题是……”的窠臼,而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主体部分由两块架构而成,第一部分,作者就争议的具体问题作了驳斥,驳斥时或是运用反问,或是运用实例,或是运用文艺理论中的一些原理,议论可谓“酣畅淋漓”。在第二部分,作者承接第一部分,避免了两部分内容的脱节,保持了内容上的连接,以及主题的集中,这样的构思很令人佩服。作者在具体陈述时或引用名人话语,或推荐与观点相应的书目,或者作出辩证性的思考,为通俗小说正名,提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建议,议论做到了“丰实”。总之,本文作为一篇发言稿做到了“神完气足”。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金庸鲁迅
《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金庸的财富江湖
鲁迅《自嘲》句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