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研究
——《食品国际贸易》评述

2021-11-17郭晓丽

食品与机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技术壁垒贸易壁垒国际贸易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国食品国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目前已成为中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自由贸易也越来越被重视和倡导,出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正逐渐被削减。但与此同时,贸易技术壁垒却依旧存在并且成为发达国家用来打击贸易竞争对手的工具。在中国食品国际贸易中,由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食品出口造成巨大阻碍。如何正视技术壁垒对中国食品贸易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跨越壁垒,是中国必须应对且亟待解决的紧迫性问题。由吴林海等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国际贸易》一书,系统性地梳理了食品国际贸易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中国食品贸易格局,并着重介绍了国际食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内容全面详实,涉及食品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具有高度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理论参考价值。

《食品国际贸易》全书分为上、中、下3个篇章,11个章节。上篇主要是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梳理,第1章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总结;第2章阐述了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理论、新古典理论和现代理论;第3章对国际贸易政策和相关措施进行了概述,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政策以及这两种政策地位的变迁。中篇主题为食品国际贸易与安全,第4章总结了食品国际贸易发展历程,并分别对粮食、畜产的国际贸易格局进行了介绍;第5章着重探讨了食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分析其生成逻辑以及未来趋势;第6章以食品安全为研究重点,探讨了食品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第7章介绍了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管理机构。下篇以中国食品国际贸易为研究视角,第8章对中国食品贸易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描述;第9章探讨了中国在食品贸易领域的技术创新重点;第10章着重探讨了技术型贸易措施的影响;第11章对食品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进行了介绍。

结合该书内容和实际情况可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应对国际竞争,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国民健康为理由单方面对进口食品标准进行了提升,强行设置食品行业的技术壁垒,对中国的食品国际贸易造成巨大影响,根据该书中相关数据和既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得知,其造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 食品贸易出口量下降。在技术壁垒的影响下,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中国的食品出口。发达国家以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为由,对中国部分出口食品下达了禁令,然而中国许多食品的质量标准都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要求或食品安全要求,这导致中国食品出口量出现急剧下降的局面,令中国食品行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② 食品生产的成本大幅度提升。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或生态环保标准,中国食品生产厂家需加大投入改进设备,按照出口要求生产食品,导致中国食品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食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除了生产成本以外,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对中国的出口食品加收“绿色关税”,致使中国食品出口成本增加。③ 影响中国食品多边贸易的和谐关系。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技术壁垒的合法性和隐蔽性,制定出只保障自己经济利益的贸易规则,强行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食品贸易阻挡在外,致使中国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处于不公平地位,可能会因此产生进出口食品贸易摩擦,影响多边贸易的和谐。由此可见,食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对中国的食品产业以及贸易造成的消极影响较为严重,为了保障中国食品行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地位,中国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提升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

结合该书内容可知,不只是中国食品贸易面临着技术壁垒,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食品贸易都存在一定的贸易技术壁垒现象。实际上,中国食品技术贸易壁垒之所以存在,主要源自如下问题:① 安全质量问题。技术贸易壁垒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机制,中国出口食品整体质量并未达到发达国家层次,而且各国对进口食品的安全质量把控标准也有所不一。比如,不同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有不同态度,中国相关食品生产很难找到一条适合国际普遍要求的发展道路。② 生态环保问题。部分发达国家利用WTO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大做文章,突发性地制定环保技术标准和设置绿色技术壁垒让中国食品生产难以及时应对,从而限制了中国食品出口。同时,中国食品贸易市场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较为先进的食品生产技术,善于设置技术壁垒并且经验丰富,对中国来说这些都是增大食品贸易风险的因素。③ 中国食品产业的自身问题。中国食品国际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较大,这部分产品的质量还不够高,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要求的标准,而且许多产品的包装材料过于简陋,塑料制品应用较为广泛,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技术壁垒的把柄。此外,在长期的食品生产过程中,中国食品安全质量把控还未能达到发达国家标准,食品安全问题还时有发生,处于贸易舆论不利地位。④ 中国出口食品种类中,竞争性的产品占比较大,特色性的产品占比较小,未能形成中国特色,吸引力不够强大。

在已知技术壁垒对中国食品贸易造成巨大影响的情况下,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并跨越技术壁垒是中国食品产业需要面对并解决的关键问题。该书从食品安全性、食品技术创新等角度对提升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作出了探讨,为中国跨越食品贸易技术壁垒提供了一定参考。结合该书相关内容和中国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经验,中国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食品技术贸易壁垒。

(1)在根源上把控中国出口食品的产品安全。随着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设置技术壁垒的原因。为此,中国必须要充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根源上把控出口食品的质量。首先,食品出口企业必须以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食品制造,确保生产流程的每一流程都可追溯,严格把控生产质量。生产企业也可通过对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系统管理,促进标准生产模式的生成,从根本上提升食品的生产质量。其次,中国相关部门和食品出口企业需要全力合作,充分考察国际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并了解国际食品安全指标演进趋势,有步骤、有计划地增强中国出口食品质量,跨越因食品安全而设置的食品技术贸易壁垒。

(2)增强对环保食品产业的推广。根据近年来的食品贸易形势,增强中国食品产业的生态性和出口产品的环保性是必然趋势。中国食品出口企业需逐步改进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模式,逐步实现现代化食品生产,充分实现生产过程的生态性。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出口企业也需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善于利用环保材质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当下,中国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越来越多,食品生产过程和出口产品都更为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这对于跨越由生态问题而设置食品技术贸易壁垒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3)逐步调整和完善中国食品出口结构和贸易结构。首先,中国需改变出口食品中竞争性产品占比过大的问题,多开发生产进出口特色产品。食品出口企业可通过对产品的深加工来开发特色产品,利用深加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出口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其次,中国要积极扩展食品贸易市场。中国食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和地区在于日、美和欧盟国家和部分地区,因此,中国需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权威食品认证机构进行交流沟通,以获得认证,把握住原有的食品出口市场。在此基础上,中国食品出口企业还应积极制定产品召回制度,利用产品召回制度扩宽绿色食品的出口贸易市场。

(4)积极与贸易各国达成友好交流。中国需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友好联系,这样可以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相对力量,从而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维护,也为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提供支持。此外,中国也需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交流,通过技术交流促进中国食品生产技术和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努力达到世界食品制造的尖端水平,进而打破食品贸易的技术壁垒。

综上,中国需重视食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现象,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技术壁垒带来的影响,努力提升食品生产质量和出口的技术水平,跨越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食品国际贸易》一书融合了多个学科研究的基本特点,系统探讨了食品国际贸易中的问题,为中国进一步发展食品贸易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猜你喜欢

技术壁垒贸易壁垒国际贸易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浅析在技术壁垒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